京剧动态
 
 
 
 
 
 
 
 
 
 
杜 喆 “传帮带”让我受益良多
国粹京剧   2025-03-05 10:12:12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文字大小:[][][]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工笔写生戏画像《同光十三绝》,清末画师沈蓉圃所绘,展现了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和昆腔衍变为京剧的13位著名演员、京剧奠基人,对了解当时演员的扮相、服饰及前辈艺术家的风采,是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本版邀请京剧院团的青年演员、戏曲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结合他们的成长故事,分享学习实践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心得感受。

        ——编者


“传帮带”让我受益良多

杜 喆(国家京剧院演员)

        “传帮带”是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优良传统,我从中受益良多。

        我以前在北京京剧院工作,后来调入国家京剧院,进入一团。当时,我在舞台上会有一些随意性的表演。一次演出结束后,剧院的一位老艺术家找到我,建议我在排练时多做对比和尝试,找到最准确的表演方式,然后固定下来。“表演不能今天一个样儿,明天又一个样儿。总在变化,那跟你搭戏的演员怎么办?乐队怎么配合?这会让整场演出都显得不够严谨,不够精彩。你要是有哪些地方拿不准,可以来找我,咱们一起研究。”我深深感激这位前辈的指点,使我终身受益。

        每天,各个演出团都会安排集体练习基本功。这既是帮助演员和演奏员们提高业务水平,也能提高团体的凝聚力和配合默契度。我10岁开始学戏,苦练基本功,后来慢慢地演文戏较多,武功就疏于练习。在调入国家京剧院之后,看到无论年长年幼,大家每天都在坚持练功,顿时心生惭愧。当我开始恢复武功训练,师兄弟们也热情地帮助我。正是这样良好的氛围,使我在武功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也排演了一些以武功为主的剧目,奠定了文武兼备、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

        剧院特别重视70年来留下的宝贵财富——当今还健在的老艺术家们。剧院想方设法为青年人才创造条件,一对一向老艺术家们学习,全力支持各行当、各流派、各工种的收徒拜师活动,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计划,巩固强项、补齐短板。基本功不够扎实的,就加强基本功训练;唱腔不够优美的,专门请老师来进行嗓音训练、打磨唱腔技巧;表演功力不够的,请老师来加强表演训练。同时,选出适合补短板的剧目,“以戏带功”,在表演中进行训练。我有幸拜在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光先生门下。根据我的个人条件,先选择了两部师父的独创剧目《汉宫惊魂》《平原作战》钻研学习,并在今年的元旦演出季中作为拜师专场汇报演出,把剧目搬上了舞台。

        剧院还提出建设“学习型剧院”和打造“学者型演员”,提升演职人员的文化素养。在这里,我们有很多学习的机会,可以聆听各艺术门类的大师讲座,观摩各国艺术团体的演出,走出国门和世界各地不同类别的艺术家们交流。一个合格的艺术工作者应具备高层次的艺术鉴赏力,并且能够海纳百川,融会贯通,运用于京剧舞台创作中。

        培养优秀的艺术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我会继续努力,向着成为一个优秀京剧艺术工作者的目标走下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动态
 
程派名家郭玮的成长之路
记张梓溪的艺术成长
​​史依弘:不惧怕质疑,找到最对
侯宇:努力把京剧带入更多年轻观众
张梓溪:观我旧往 同我仰春​
史依弘聊起美国之行的感悟与收获
李炳淑:京剧艺术的姹紫嫣红中,她
杨赤代表:坚守初心 传承文化薪火
赵秀君:为古老国粹注入新生力量
 
  热门文章
 
尚长荣的戏里戏外
史依弘:我在美国演京剧《霸王别姬
青年张派演员丁一鸣
8月9日青岛市京剧院上演《四郎探
马派传人朱强
万晓慧:80后“蔡文姬”台前幕后
尚派《四郎探母》5月28日CCT
走进《杜鹃山》柯湘扮演者--王润
管波 “小刘长瑜”大连唱《红娘》
北京京剧院3月1日开始好戏连台
琴师周佑君“她拉琴,好听又好看”
丁晓君做客《中国大舞台》
专访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郭玮
廊坊走出的京剧程派美女新星张茜
专访杨春霞 “柯湘”忆当年
丁晓君9月23日长安上演电影版《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