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特色】假期专题:实验幼儿园京剧园本课程
克拉玛依区实验幼儿园创办于2012年,2021年搬迁至鼎泰小区内,坐落在世纪大道258号。幼儿园占地面积8009.02平方米,现设有13个班级,目前在园幼儿400余人,教职工50余人。园内环境优美,清洁舒爽,童趣盎然,全园有配套齐全、符合幼儿健康发展要求的幼儿活动室、午睡室、盥洗室;有培养幼儿兴趣与能力的功能室6个:伶韵堂、伶艺堂、绘雅轩、粉墨轩、六艺馆、图书室,处处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
确立目标,
明确园本课程实践方向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方面的技能,和现代幼儿的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与艺术和音乐与美术)有着高度的契合。实验幼儿园结合京剧的内涵,在了解本园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努力探索京剧教育与《指南》精神的结合点,将京剧教育的主要目的定位为欣赏、感受、体验、了解,同时参照建构式课程标准,确定了各学段的京润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
将京剧艺术与
幼儿教育相结合
1.创设环境,培育京剧教育的沃土。
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对幼儿的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在建构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实验幼儿园将京剧元素融合在环境中,让幼儿能走近课程,耳濡目染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每天幼儿入园后,师幼在操场上齐做京剧特色操,以经典的京剧旋律作为幼儿盥洗时的提示音乐等,使幼儿对京剧从陌生到熟悉,从隔膜到亲近,进而喜欢京剧。
在校园环境布置上,营造浓浓的京剧氛围。在公共区域和班级区域内,教师和幼儿一起动手布置特色环境,将优秀京剧元素(如服饰、脸谱、道具、京剧故事等)展现出来。幼儿用纸浆、薯片罐、螃蟹壳、海绵、布、包装袋等废旧材料,或画或剪,塑造出京剧脸谱、道具和各种京剧人物形象,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京剧的理解和喜爱。楼道中陈列着幼儿京剧戏服,教师充分利用京剧戏服同幼儿进行画京剧、唱京剧等体验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与环境互动,自然获得文化的浸润和感染。
园内设有京剧特色功能活动室,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京剧知识,感受京剧的魅力。室内的小舞台更是幼儿创意表演的一方乐土,他们穿上京剧服,拿上自制的道具,装扮一番后在舞台上唱、念、做、打,架势十足。
这些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了学习京剧的物质条件,调动了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幼儿发展。
2.打造合理课程体系,开展丰富的活动。
兴趣是开展活动的基础。教师十分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并从中提炼出对幼儿发展有价值的内容,生成课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京剧剧目的内容,实验幼儿园确立了3个京剧项目,分别为《大闹天宫》《卖水》《沙家浜》。教师集中梳理每个京剧剧目与课程的关系,同时以幼儿的兴趣、经验为基础,注重从小处着手掘取京剧元素,拓展其教育价值。
以小班京剧剧目《大闹天宫》为例,老师们以动画片和京剧剧目《大闹天宫》为切入口,通过视频、图片给幼儿讲述孙悟空的故事,在让幼儿感知、理解孙悟空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提出这样的问题:故事里你最喜欢哪一段?看了这段表演你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幼儿的表达,教师及时梳理幼儿兴趣点,生成多领域的活动,从主题开启、主题热身、主题展开、剧场演出四个流程构建主题网络图。
展示活动也是实验幼儿园的一大亮点。幼儿经常参加园所举办的展示活动,锻炼了表达能力。月末小舞台、大班毕业典礼、元旦联欢会、特色操展示等活动中,都有京剧表演,使得幼儿对京剧的喜爱不断升温。

节庆活动展演
3.游戏渗透。
京剧是戏剧的一种,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两者中共同的一个“戏”字并不是巧合,而是体现了一种本质的相通。戏剧都是有情节的,幼儿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他们自己随意设置的游戏情节往往可以整理成有趣的剧情,从这个意义上幼儿可以称得上是“编剧”,这样的“编剧”过程往往伴随着愉悦的情感体验,与游戏的本质特点十分吻合。戏剧和游戏的这种相通性使得幼儿对京剧有着一份天然的兴趣。在园本课程建构过程中,老师和幼儿一起将京剧艺术教育与幼儿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各类游戏活动有机结合,使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京剧艺术的经验,同时丰富了各类游戏活动的内涵,使各类游戏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京剧艺术教育的功能。
在表演游戏中,师生一起排演角色,表演京剧剧目片段;在角色游戏中,开展了“脸谱制作坊”“梅兰芳大剧院”“京剧票友吧”等主题活动;在体育游戏中,幼儿踏着鼓点、唱着京戏、走圆场步、矮子步开展游戏等等。在多种游戏活动中,幼儿释放天性,创造性地表达了对京剧艺术的感受和理解。
三
课程建构的思考:
创建适合幼儿的有生命力的课程
(一)转变了原先对于京剧研究活动的认识。
实验幼儿园在2020年就开始进行京剧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机融合的研究,先前教师着眼于优秀京剧元素的挖掘,主要以单个的教学活动模式开展研究,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教师教,幼儿模仿。在进入课程开发构建之后,幼儿园将原先的单个教学模式转变为项目课程模式,将京剧剧目中的优秀元素进行筛选,找出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以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活动。教师关注幼儿的兴趣经验,活动跟随幼儿的需要。这样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的改变。大家认识到,只有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努力使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趣味化,幼儿才能有效学习,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二)促进了教师观察、反思能力的发展。
实施园本课程过程中,为了找到切合的课程生长点,教师经常采用与幼儿交谈、共同观看京剧剧目、参与幼儿自发京剧活动的方式,观察幼儿的行为,记录幼儿的表现,并对照《指南》进行分析和解读,思考支持幼儿进一步学习的策略。教师经常将自己记录的观察案例和学习故事进行交流和分享,对幼儿身上发生的事情或行为是否有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可能和价值,进行课程审议。这样的过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了“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的目标。
京剧园本课程实践中,实验幼儿园深深地体会到园本课程的建构主体是幼儿,课程只有适合于幼儿才有生命力。京剧园本课程是国粹艺术与幼儿教育的交融,是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审美、创造的素质教育。今后,实验幼儿园将继续梳理出适合的京剧元素,让京剧走近幼儿生活,让京剧艺术绽放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