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英雄何须论出处——有感于京剧谭派传承人的苦恼
国粹京剧   2011-05-13 14:01:42 作者:张成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字大小:[][][]

 

        据报道,“中国京剧第一世家”谭门第七代血脉传承人谭正岩近日在谭家重排京剧《沙家浜》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含泪吐真言,道出让他不堪背负的家承之重:“谭家的这副担子实在太重了”,“有时甚至怀疑自己不是演戏的材料。”的确,谭派素来讲究唱、念、做、打样样精通,要文能文,要武也不含糊,而身高一米八五的谭正岩,可以说练武戏费劲,嗓子的先天条件一般,唱文戏也难出彩,先天禀赋不足让他吃尽苦头。他生在谭家,身不由己,打小儿就背负起传承谭派的责任,盛名之下不堪重负的现实与继承家风延续梨园经典的使命之间形成的巨大悖论,不禁发人深省。

    毋庸置疑,谭派的表演艺术风格对于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京剧来说,影响深远,可以说没有京剧谭派就没有京剧老生的辉煌时代。在“非遗”的传承与延续上,谭家创造了一个奇迹。百年来,他们薪火相传,七代赓续。谭门七代嫡传,在艺术的保护和延续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呼应了“非遗”保护的初衷,即在不改变“非遗”文化DNA的前提下,使其延续久远。谭门祖传父、父传子的嫡传方式,通过亲口相传式的教和耳濡目染式的学,可以有效地避免艺术风味在传承过程中的流失,最大限度地保持谭派表演艺术的纯正品质。

    然而,时至今日,这一延续方式面临新的困境,谭正岩是谭门第七代的唯一男孩,但从角色的角度来看,谭正岩或许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因此,不免有人会想,谭门艺术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随之减损。这也让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根正苗红”的出身与艺术本身原汁原味的传承之间,孰轻孰重?在笔者看来,“非遗”传承中,传承人的选择固然重要,让“非遗”完整地传承更重要。当二者发生冲突,特别是家承模式难以为继,甚至会影响这门技艺的生命时,广开眼界,广选苗子,或可解决这个燃眉之急。

    其实,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以京剧四大名旦为例。梅派除了梅葆玖,也有李胜素等优秀传承人。荀派的孙毓敏、程派的张火丁,都为各个流派的继承与发扬作出了贡献。而尚小云的儿子尚长荣则并未继承其父的衣钵,转向净角,同样成为一代大家。当前,全国各类艺术学校中,也有不少很有基础、很有潜力的学习京剧的学生,如果能立足这些院校,特别是戏曲院校,挑选合适的苗子,精心培养,传授谭门最精华的表演艺术,那么,谭派的传承何愁无人,谭正岩的压力也何愁不解?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武汉京剧院《三寸金莲》收官“戏码
云南京剧院走进世博园
两市三家京剧团体献艺盐城
国京一团纪梅巡演江苏
“程韵洋声”唱响《梅妃》纪念程砚
湖南京剧传承中心 《一念·橘洲梦
成渝联手打造京剧《薛涛》金牛区上
黑龙江京剧院 刷新票房纪录
京剧艺术表演人才提升计划安徽省徽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一片珺艺开”王珺折子戏专场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