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北京京剧院在疫情大考中行稳致远
国粹京剧   2020-05-31 10:09:51 作者: 张静云 来源:北京日报 文字大小:[][][]

    生产防控两手抓 线上线下齐发力 

    北京京剧院在疫情大考中行稳致远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北京中医医院院长、中共江夏方舱医院临时委员会副书记、院长刘清泉受邀到北京京剧院做报告

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排练现场 总导演曹其敬(左) 导演徐春兰(右)

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排练现场 作曲朱绍玉

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剧本朗读现场 王蓉蓉饰演赵纫兰(左) 张建峰饰演李大钊(右)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文(前排正中)、演出艺术处处长郭竹青(前排右二)、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前排右三)视察现代京剧《许云峰》排练情况后与剧组演职人员合影

现代京剧《许云峰》排练现场 朱强饰演华子良(左) 谭正岩饰演许云峰(右)

现代京剧《许云峰》排练现场 杜镇杰饰演徐鹏飞(左) 谭正岩饰演许云峰(右)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疫情防控的关健时刻,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闻令而动、千里驰援、尽锐出征,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生命守护生命,真实地再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一线医务工作者们的感人事迹时刻激励着文艺工作者。疫情期间,北京京剧院上下齐心协力、以“艺”抗疫,在零感染的基础上推进剧目创作和线上宣传,用艺术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充分体现出了国家级重点文艺院团的姿态与担当。  

        当前阶段,北京京剧院以充分挖掘历史、学演英雄人物的方式创排的两部大戏——现代京剧《许云峰》《李大钊》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北京京剧院希望借此促进京剧艺术发展和经典流派传承的同时,勉励更多人学习红色精神,致敬英雄先烈,增强社会信心,回暖人心。

    中医抗疫:彰显文化自信

        中医战“疫”历史悠久。自《史记》记载的公元前243年“天下疫”始,至1949年止,共有大疫500余次。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药成为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充分发挥了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并首次在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中深度介入,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的系统方案,有效阻断了疫情的扩展和蔓延势头,这也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上的一次生动实践。

        为了学习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先进感人事迹,讴歌和赞颂抗疫精神,充分挖掘中医药素材,增加戏曲文化的广度和厚度,5月15日,北京京剧院特别邀请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北京中医医院院长、中共江夏方舱医院临时委员会副书记、院长、抗疫英雄刘清泉到院做题为《众志成城、科学防治、在抗疫战争中彰显文化自信》的报告。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文,北京京剧院党委书记杨洪义,院长刘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桂生,副院长朱甲,剧院部分领衔主演、中层干部、创作研究人员及现代京剧《许云峰》部分演职人员听取了报告。

        据了解,此次疫情期间,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4900余名中医药人员驰援湖北,约占援鄂医护人员总数的13%,由他们组建的国家中医医疗队,接管了中共江夏方舱医院。此外,武汉55家定点医院都配备中医药专家团队巡诊,刘清泉院长说:“我们每天巡房、探问病患,最多一天探访约200名病患。”他还特别提到,与其共同研治疫病、朝夕相处、年过七旬的张伯礼院士,由于心系疫情研究和病患情况,吃不好睡不好加之精神紧张,病倒了,可他切除胆囊后仍坚持继续留守武汉工作……此类感人事迹多之又多。广大医务工作者舍己救人和坚强抗疫的精神,不仅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交出了“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满分答卷,也让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在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

        报告会的最后,刘侗院长再次感谢刘清泉院长的到来,并表示:“中医文化在民族文化之林中,在深远广泛的医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证明了它的伟大价值。中医文化在此次疫情大考中的生动实践也为北京京剧院创作以‘中医文化’为主题的京剧增添了无穷力量。我们学习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敬业精神,赞美他们的感人事迹,同时也致力于充分挖掘中医药素材,加深对中医文化的理解,为下一阶段复工复产和剧目创作做准备。我们期望以京剧的艺术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医传统文化,带领广大观众感知和沐浴中医文化的魅力。”刘侗进一步补充道:“京剧艺术同中医文化一样,都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瑰宝。北京京剧院的青年演员们也通过在抗疫期间创排现代京剧《许云峰》、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吸取了更多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我们有理由期待,京剧文化会同中医文化一样,在祖国未来的建设中、在文化的弘扬中进一步发挥其自身灿烂的价值,在中国戏曲艺术的文化创新上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创排精品:传递社会正能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北京京剧院积极响应北京市委市政府号召,取消了所有线下演出和活动。虽然疫情给演出事业按下了暂停键,但文艺工作者们却片刻没有停止思考,在剧目沉淀和规划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例如,现代京剧《许云峰》、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就在疫情期间完成了研讨、创作、审查和动员等一系列案头工作。

        《许云峰》是谭派艺术研究所挂牌成立后的首部大戏,取材于小说《红岩》中共产党员许云峰的英雄事迹,是对北京京剧院近40年前创演的京剧《红岩》进行充分挖掘整理的再创作,力求在保留原作历史厚度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充分展现新时代精神。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北京京剧院创排现代京剧《许云峰》,既是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亦是对英雄先烈的歌颂和礼赞,据悉,为使《许云峰》在6月7日至8日成功首演,剧组上下几十名演职人员已于4月上旬开始,陆续进入了坐唱、乐队练唱、分场排练、合排等阶段。

        除了《许云峰》,另一部作品《李大钊》也于5月陆续进入到了动员、坐排、练唱等阶段。据了解,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旅局牵头主抓、北京京剧院创排的,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的重点剧目。刘侗介绍,《李大钊》的导演在创作过程中,即便不与作曲家见面,也几乎每天通过电话和视频的方式与作曲等主创人员进行充分交流。

        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各领域逐渐复工复产,北京京剧院作为率先复工的文艺院团,在精准有序扎实推进复工复产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警惕,更加严格地强化和完善了疫情防控措施,以保证剧院全体演职人员的安全。例如,北京京剧院要求所有剧组演职人员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在排练中严格佩戴口罩进场,并保持一定的安全间隔,做好个人防护;在排练现场,剧院安排了每天不少于3次的全面消杀;在出入人员把控上,不安全记录者坚决不让进,外人进入需要严格执行预约、登记和批复的流程。“由于此前有离京记录,运送地毯的搬运工人曾被我们拦在门外,为了安全,剧院舞美队的工作人员亲自将一批批地毯运回排练厅。”刘侗回忆说。正是由于北京京剧院严格的安全防护工作和细致入微地安排,才保证了剧院“零感染”,为到场排练的演职人员吃下了定心丸。

        “我们预计6月开始恢复正常化的演出。除了目前《许云峰》和《李大钊》两部正在创排的剧目,为纪念徽班进京230周年,我们也将启动“流派经典剧目展演”,用20多个流派的经典剧目,约60余场精彩演出,彰显北京京剧院人才培养和剧目传承成就。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汇报演出的形式,在致敬京剧艺术的同时不断自省,为今后更好地传承发扬京剧艺术砥砺前行。这一时期,剧院还委托著名剧作家姜朝皋先生创作了新编京剧《肝胆昆仑》的文学剧本,这是一出将在明年搬上舞台的突出表现京剧武戏的作品,以展现北京京剧院武戏人才实力、培养武戏后备人才、发扬发展新时期京剧武戏艺术。”刘侗坦言。

        疫情期间除了防控和生产“两手抓”外,北京京剧院还做了一项“艰难”的工作——资产清查。“因为平时演出和活动多,剧院的固定资产如服装、盔箱等几乎都处于流动状态,无法做到真正彻底清查。”据介绍,在国内疫情逐渐平稳后,几十位舞美工作人员连续近一个月泡在“库房”,分批对剧院4个部门的服装资产进行清点,这也让多年没有全面清查的资产逐渐揭开了“纱幔”。据了解,目前青年团、梅兰芳京剧团已清点完毕,一团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随后演出培训中心也将安排专人清点。刘侗解释道:“清点这些资产是我们有序做好接下来工作的基础,这样无论是在剧目准备、复排,还是在艺术生产和创作上我们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作为国家级重点文艺院团,北京京剧院也被赋予了保护和管理这些资产的使命和责任,此次清查也为我们保护这些国有资产提供了扎实的数据。”

    勤思求解:探索传承新出路

        在演出按下“暂停键”的日子里,在不能与观众见面的时间里,剧院工作者们除了持续生产抗疫作品外,也在积极思索着与观众新的交流方式,全力探索着新的舞台呈现形式,用云剧场、云课堂等多种方式填补观演空白,让公众在疫情期间,也能有京剧艺术相伴。

        据统计,北京京剧院微信公众号已经连续推送了十余期“举国抗疫情,京剧在行动——北京京剧院抗疫总动员”系列文章。其中不乏有《战疫情》《中国脊梁——致钟南山》《祖国儿女》等高昂时代旋律和民族精神的英雄进行曲,也有老中青艺术家积极投身诗歌、散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抗疫文艺作品,更有京剧人积极献爱心,捐款捐物的感人事迹。北京京剧院的文艺工作者们正用实际行动做表态,讴歌伟大民族精神,坚定战“疫”信念,时刻传递着力量,鼓舞着人心。

        除了线上的抗疫宣传,北京京剧院微信公众号推出的《云上氍毹 | 今日传统大戏赏析》系列栏目,将原定于春节期间演出的《龙凤呈祥》《四郎探母》《白蛇传》等十二出传统经典剧目的演出录像逐一搬至“云剧场”,广大戏迷可足不出户,线上看大戏。“云剧场”在满足戏迷观演需求、维系观众感情外,也在培育线上观众。宅家隔离,云上赏戏,可谓快哉!

        除了剧院工作人员的积极行动,剧院艺术家们也陆续通过“云平台”,以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花式“营业”,宅在家里为艺术做贡献。不仅为热爱京剧艺术的戏迷和观众带来了如京剧知识普及、经典片段教学、精彩唱段分享等优质内容的输出,这种由线下转移至线上的思维突破、理念突破甚至是运营突破也有利于将“线上聚人气,线下看大戏”的模式常态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剧场观看一场心仪的演出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充裕的时间、喜爱的演员和想看的剧目等要素不可或缺。但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放松身心的娱乐活动有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性:观众可以选择去电影院为喜爱的电影买单,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付费观看弥补线下的遗憾。京剧艺术或许也可以尝试利用网络作为线下的补充,即便用“云”的方式传递艺术,无论对艺术家还是观众而言都是新鲜事,但高品质的作品无论线上线下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有价值就会有受众,有受众就会有逐渐被观众所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新形式的出现。据相关人员透露,现代京剧《许云峰》或将成为北京京剧院改进文艺宣传和传播工作的线上“试水者”,未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打开方式或许也将成为艺术拥抱未来,寻求多元化发展的上佳途径。

        当前,北京京剧院已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恢复生产创作,但克服观众内心恐惧,恢复市场信心,增强市场活力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条路离不开政府有关部门的扶持、剧院同仁的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北京京剧院会继续坚守和奋战在所爱的京剧事业的道路上,高扬尊重历史、做好传承、勇于创新的旗帜,用艺术院团的职责与担当创作出一批又一批“唱得响、留得住、传得开”的精品剧目,为京剧艺术的弘扬和发展竭心尽力。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三星耀蟾宫》三场演出天蟾
“相聚湖城 唱响国粹”全国京剧票
河北京剧艺术研究院承德巡回演出​
上海京剧院《龙潭英杰》建组开排
京剧上演伏羲台
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方城县演出两场
葫芦岛影视艺术团京剧《红灯记》走
广东京剧艺术促进会连南县专场演出
武汉京剧院《三寸金莲》收官“戏码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一片珺艺开”王珺折子戏专场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