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中国国粹在海外
国粹京剧   2023-12-18 09:59:35 作者:杨 宁 张佳妮 来源:今日中国 文字大小:[][][]
中国国粹在海外

        俗话说:“京昆不分家”。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唱、念、做、打各具特色;细致打磨的声腔、盈盈袅袅的身姿、绮丽典雅的唱词等等。京剧和昆曲作为中国表演艺术的重要部分,是积淀了民族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的艺术瑰宝。如今,华侨华人带它漂洋过海,在海外唱响国粹之声,让世界领略戏曲之美。


热爱从一而终

        台湾著名京剧艺术家夏元增出生在京剧世家,父亲、伯父等皆从事京剧表演行业,耳濡目染下,对京剧的热爱在夏元增心中生根发芽。在戏校学戏的时光、同窗的陪伴鼓励、老师的谆谆教诲,夏元增至今仍常怀念。

        艺术就是功夫,功夫需要钻研。作为传承至今的国粹,京剧对身段、唱腔、步法的要求极高。要想成为一名好的京剧演员,需要付出无数汗水、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跑圆场、压腿、踢腿、拿顶、吊嗓是最基本的功夫,而这样单调且艰苦的日子至少要持续8年。

        “学京剧是很苦的事情,尤其是男孩子要经历变声,一旦嗓子变得不好,就再也没办法唱戏了。”夏元增说。

        尽管“坐科学戏”痛苦且枯燥,夏元增仍乐在其中。8年内,除专攻文武丑外,夏元增还长期担任学生助教一职,广泛了解和学习其他行当的专业技能。

        京剧的博大精深令夏元增陶醉其中,昆曲的精致雅美也深深吸引着刘小川。刘小川自中学时开始学习昆曲,如今,昆曲早已成为她作为艺术家和作家工作之余的重要功课。

        “一声即勾耳朵,四句席卷全城”,刘小川无法抵挡昆曲的魅力。文辞优美、回味无穷的《牡丹亭》,立意深远、结构精妙的《桃花扇》,刻画细致、清丽流畅的《长生殿》等等令刘小川沉浸其中:“昆曲是中国艺术的一张亮眼名片,值得我们继承和传扬。”

        由于表演出色,夏元增数次到美国、韩国、日本等多国演出交流。把京剧带向世界的想法也逐渐在他心中发芽。“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能够很好地诠释国家文化自信,用京剧把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唱给世界,我愿意,也骄傲。”夏元增说。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夏元增对京剧的热爱从未改变。“夏老师今年已经快80岁了,京剧对他来说是不能割舍的一部分。他爱好并专注于此,直到今天仍在不断学戏、教戏、排戏、唱戏。”同为京剧演员的妻子李洁翎说,“京剧就是他的生命”。

        1993年,夏元增一家移民至加拿大温哥华,发现当地京剧并不盛行,只有一家业余票友社。夏元增便在当地传播传统京剧,如今,京剧已逐渐在温哥华生根。

        艺术需要交流,热爱是最大的动力。刘小川尝试用笔记录昆曲的精彩。20岁时,她写的一篇有关中国昆曲艺术的文章被华盛顿史密森斯学会发表,成为她在海外传播昆曲艺术的第一步。

        在海外已经生活7年多的刘小川很清楚外国观众欣赏昆曲所面临的困难。“他们对昆曲很感兴趣,但毕竟要深入理解这种来自异国的艺术,很难。”

        在史密森尼学会实习期间,刘小川参与了涉及多个国家的文化遗产项目。这给了她一些启发:“艺术只有与人生哲思和当下社会相关联才会动人。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体现东西方文化和古今文化的碰撞,引导观众思考人性。”

夏元增教当地的孩子模仿京剧片段


投身传播实践

        起初,夏元增与外国人合作进行戏剧表演并在当地剧社做戏剧指导,后来他将戏剧拍成短片到当地学校进行宣讲,为孩子们带去寓教于乐的学习体验。“外国小孩对京剧非常感兴趣,不仅积极参与互动,结束以后还会给我们写卡片表达对京剧的喜欢。”夏元增说。

        2013年,夏元增在朋友的建议下创办夏元增京剧研习社,希望能进一步弘扬京剧文化。在研习社,夏元增培养了无数零基础的京剧爱好者上台表演。

        “毫不夸张地说,温哥华几乎80%的学校我们都去过。”夏元增表示,“要想让京剧走出国门,吸引更多观众,就要让当地人了解京剧。”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次教学后,当地有个男孩对京剧十分痴迷,向学校申请来研习社继续学习《三岔口》。在夏元增看来,“这说明越来越多人想要了解京剧、走近京剧、学习京剧。”

        2015年,夏元增带着研习社众人回台湾演出,现场座无虚席、掌声如雷。“第一次到台湾演出,成员们都十分兴奋。没想到紧锣密鼓排练两天后,所有演员集体失声,后来经过医生的急救,才能成功登台表演。”夏元增说,“演出结束后,观众给了我们很高的评价,我非常开心和自豪。”

        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亚洲艺术博物馆实习时,刘小川记得,博物馆从纽约请来一名专业昆曲演员进行表演。台上,表演者眼波流转、顾盼生姿,但是刘小川却发现,投放在大屏幕上的唱词是用翻译软件翻译的,“根本无法表现唱词的绮丽,让昆曲表演的魅力大打折扣”。她意识到,昆曲出海亟需解决翻译问题。

        刘小川说:“几乎所有文化中的诗都源于‘歌’,所以我想在翻译中体现我对中国曲谱腔格和西方现当代英语诗‘音乐性’的理解。曲牌规定了昆曲唱词的长短、韵脚、平仄,一支曲牌就像一首诗。”刘小川曾学习文学专业,发表过英文诗集并获过奖。她便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翻译昆曲中富有诗意的部分。“通过翻译,不仅能增强昆曲传播的影响力,更能让世界了解到中国其他的优秀文化、思想。”刘小川说。

        “自古好事多磨难,从来佳期不易得。”要让中国戏曲真正在海外扎根,遇到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但刘小川和夏元增始终未曾停下前进的脚步,为了心中的热爱一往无前。

        由于温哥华当地京剧专业演员稀缺,举办一场京剧表演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没有专业的京剧伴奏,演出用的音乐全由夏元增自己动手制作;加上租借场地、服装等,一场演出下来费用极高。“但看到演出能为华侨华人带来慰藉,且能促进京剧的传播,我还是十分欣慰的。”夏元增说,“‘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会继续向前走,努力传播京剧艺术。”

        同样的信念根植刘小川心中。“‘莫道前路多险阻,再闯关山千万重’。无论什么都挡不住我前进的步伐。”人手不够、没有专业团队,她就一个人切换多个角色。所有困难在她眼中都是通往最终胜利的关卡,只要迈过去就离目标更近一步,所以她不会退缩,也不会放弃。


实现传承创新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在促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点亮世界舞台的路上,老一代艺术家们兢兢业业,用一生守护戏曲灵魂之美;新一代青年则敢拼敢闯,以实践探索戏曲时代新变。

        在温哥华30余年,夏元增始终坚持用中文进行表演。“腔调、身段与肢体语言非常重要。”夏元增表示,“艺术无国界。就像我们看外国电影一样,虽然语言不通,但仍能感受到作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他曾与外国人合作将“庄周梦蝶”改编为《蝴蝶梦》在温哥华演出,15场表演场场座无虚席。“演出时偶尔配有英文字幕,大部分时间没有,但这并不影响观众观看,他们能明白我们在演什么。”夏元增说。经过千锤百炼、去芜存菁的唱词念白、做工打斗,超越国界、跨越语言,唱进每一个观众心中。

        而在多元文化碰撞中生活的刘小川身上则有一股“敢于尝试,勇于突破”的朝气。她充分发挥“斜杠青年”的优势,把昆曲和当下的文学艺术形式做有机结合。

        2021年,刘小川举办了第二个个人艺术展览,展出的《睡去依依随雁断》是沉浸式雕塑和昆曲表演。刘小川和搭档把书籍《红楼梦》打成纸浆,铺在地面上。在这个地面上,他们重现了昆曲《牡丹亭》片段。富有创意的布置和缠绵婉转的昆曲获得了满堂喝彩。“虽然有文化差异,但是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演绎人类共同的思考,观众能够理解,甚至热泪盈眶。”刘小川说。

        戏曲出海,不仅是文化互鉴的过程,更是凝聚侨心、纾解乡愁的良方。对于在海外生活的华侨华人来说,京剧和昆曲就是家乡的象征、文化的符号。

        在华盛顿举办的一次昆曲演出上,一名观众让刘小川印象深刻,“这位阿姨从60多公里外的巴尔的摩专程前来观看演出,直到现在我和她还常在微信上互动。”她说。

        30多年来,研习社“迎接”过很多妈妈,她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学习京剧。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我们发现,这些孩子自己对京剧的兴趣并不浓厚,只是父母想让他们了解更多中国文化。”夏元增说。当地许多老一辈华侨华人更是研习社的忠实观众,“他们不仅每场都来,有的甚至可以跟着唱两句。”

        在夏元增和刘小川看来,“京剧和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对华侨华人来说意义非凡。中国戏曲给他们带来的是灵魂上的共鸣和慰藉”。

        临近研习社成立10周年,夏元增准备了一场精彩的表演。谈及未来,他表示仍会坚守传统京剧,在传承与发展中推动京剧走向世界。

        楚楚风致,袅袅昆腔。刘小川也计划着举办清唱专场。“昆曲中不仅有缠绵悱恻的爱情,还有《铁冠图》《刺虎》中悲愤勇毅的女刺客,《杨贵妃》中成熟、复杂的妃子,《桃花扇》中颠覆传统、心有大爱的‘新时代女性’。”刘小川说,“我会努力展现昆曲中的多样角色。”

        “好的传承者应该像棱镜一样,能折射出思想的瑰丽和文化的多彩。”多年传播实践让刘小川和夏元增达成共识,“我们会努力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三星耀蟾宫》三场演出天蟾
“相聚湖城 唱响国粹”全国京剧票
河北京剧艺术研究院承德巡回演出​
上海京剧院《龙潭英杰》建组开排
京剧上演伏羲台
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方城县演出两场
葫芦岛影视艺术团京剧《红灯记》走
广东京剧艺术促进会连南县专场演出
武汉京剧院《三寸金莲》收官“戏码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一片珺艺开”王珺折子戏专场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