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文武昆乱系列演出结束 史依弘表演研讨会召开
国粹京剧   2013-11-05 10:42:22 作者:邵岭 来源:文汇报 文字大小:[][][]

  连演5场,平均上座率达到九五成,刚刚结束的《文武昆乱史依弘专场》(以下简称《文武昆乱》),已经成为戏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下一个史依弘在哪里?在昨天由上海市文联等单位举行的史依弘表演艺术研讨会上,青年演员成角儿难,成为与会专家的共识。

    京剧市场寂寞 演员难以早成名

  程砚秋11岁登台,凭借超凡的文武之功崭露头角;梅兰芳10岁登台演出《天仙配》,14岁搭喜连成班;周信芳更是7岁登台,13岁就成为戏班中的主角。“成名要早,是传统戏曲演员的成长规律。越早成名,机会越多,而表演艺术靠的就是熟能生巧。但现在我们看到的却是戏曲演员练功时间很长而冒头越来越晚。”上海市文联研究室主任胡晓军这样说。

  “冒头晚”的原因,是京剧市场萎缩,导致演员演出机会少。实际上,即便像史依弘这样已经是行内数一数二的角儿,如果不是《文武昆乱》,她在体制内的演出一年也就三四场。

  “开拓市场太难了,京剧这块土壤,仍然是寂寞的。”昨天,史依弘感慨地表示。也正是因为感受到这种寂寞,她说:“《文武昆乱》我估计再也不会演了。”

  真正的角儿是靠舞台成就,用票房证明的。然而,当今戏曲界的现状却是,一方面演员演出机会很少,另一方面,很多青年演员凭着一出戏就可以获奖,“然后演来演去就那出戏,根基很浅。”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编剧王涌石这样说。

  与此同时,体制的保证也滋长了一些青年演员的惰性,史依弘就说:“在现在的体制下,饿是饿不死的。而我们之所以那么拼命做《文武昆乱》,就因为我们走的是市场,压力非常大。”

 各偏一门盛行 学生“死”在流派里

  所谓文武昆乱,指的是京剧演员技艺全面,戏路宽广。“其实这在过去不稀奇。”胡晓军这样对记者表示。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正是当下京剧界盛行的各钻一行、专工一技的现象,妨碍了年轻人的成长。

  “只会武行,年纪大一点了就没戏可演;只会文戏,演出时间长了就没有那股子气可以支撑,容易荒腔走板。”胡晓军这样说。实际上,没有一个大师是靠只学一个行当流派成功的。周信芳学王鸿寿、也学谭鑫培,跨行当跨流派,样样精通;程砚秋也是先后学习过武生、花旦、青衣等。而在今天的戏校里,很多老师不许学生越雷池,无论是流派还是行当,都各偏一门,“老师甚至为此沾沾自喜,实际上却使学生‘死’在了流派和行当里。”在胡晓军看来,学艺要杂,戏曲传承需要淡化师承关系,要鼓励转益多师,一方面忠实地继承流派特征,同时不能唯一派是从。

  而王涌石则认为,当下活跃在舞台上的大师越来越少,也使得年轻演员缺少观摩和接触各流派行当精华的机会。史依弘回忆自己年少时,常常能在剧院看到蔡正仁、华文漪、梁谷音等艺术家的演出,“我们这一代是幸运的。”另一种观点是,青年演员也应有进剧院看演出的习惯。眼下正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行期间,艺术节中心艺术总监刘文国却发现,在包括《文武昆乱》在内的优秀戏曲节目演出的观众席上,很少能看到青年演员的身影。 本报首席记者 邵岭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方城县演出两场
葫芦岛影视艺术团京剧《红灯记》走
广东京剧艺术促进会连南县专场演出
武汉京剧院《三寸金莲》收官“戏码
云南京剧院走进世博园
两市三家京剧团体献艺盐城
国京一团纪梅巡演江苏
“程韵洋声”唱响《梅妃》纪念程砚
湖南京剧传承中心 《一念·橘洲梦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一片珺艺开”王珺折子戏专场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