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京剧在广州并不寂寞
国粹京剧   2013-11-07 10:49:19 作者:罗敏 来源:民营经济报 文字大小:[][][]

         当越来越多西方话剧、音乐剧等现代舞台艺术被都市人所追捧时,传统的戏曲却面临着日渐式微的困境。然而,在这危机下,散落各家的民间京剧社似乎便不约而同地担当了传承的义务。在广州,由于缺乏京剧土壤,因此,京剧在广州的发展和传承显得更加艰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广州的京剧民间剧团又是如何担起京剧发展和传承的重任的呢?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荣获第三届广东京剧艺术大赛金奖的业余京剧演员高孝鲲,谈谈他们作为“文革”后广州第一家业余京剧票社“松友京剧社”近年的发展以及他们的传承之路,或者正是有了他们对京剧的执着和热爱,这让京剧即使是在广州也并不寂寞。

    “文革”后广州第一家业余京剧票社

        《民营经济报》:你们是什么机缘巧合成立了这个京剧社的?

        高孝鲲:上世纪八十年代广州京剧团取消后,大多数老同志及京剧爱好者没有京剧看了,都深感遗憾,而我社是“文革”后广州第一家业余京剧票社,是“文革”后广州第一家业余京剧票社,也是广东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唯一的京剧社团。

        它当时不但满足了一些老同志及爱好者看不到京剧的难处,而且承担了接待一些京、津、沪及海外票友来与我们联欢及演出的任务。以我们社为基地为老同志及爱好者演出了很多名家名剧。同时,我们由最初简单的唱段逐步发展至京剧选场、折子戏,目前已可演出《龙凤呈祥》、《金玉奴》、《凤还巢》等成本大戏,20年多年来每周坚持排练活动,每年均能保持二至三场舞台演出。

        《民营经济报》:民间剧社的演员大多是非科班出生,但这次您能拿到“第三届广东京剧艺术大赛表演金奖”,这说明了非职业京剧演员也是有足够的能力和资质的,那么,您平时是如何学习京剧的?

        高孝鲲:我是在一次朋友聚会偶然听到有人唱京剧,当时被一首《贵妃醉酒》震撼到了,心里想,我也要学,于是找到了当时的许汝森老社长,他很高兴我能想学京剧,花了两年多时间,我从不会唱到上台表演,并得到观众认可,以前我喜欢和朋友同事唱k,自从迷上京剧,也不喜欢唱歌了,业余时间基本都用在学京剧上,有时间就看京剧视频,有时周末到老师家去学习,仔细揣摩练习唱念做舞,手眼身法步,用心理解分析演绎剧中人物。

        我应该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受益者,有位家在番禺阿姨曾经看过我的演出,她和我们社有个退休干部熟识,只要我有演出就让我们社的票友通知她来看,还有位老先生拄着拐杖经常到省老干去打听我什么时候有演出,这些都是我努力学习演好京剧的动力。

    戏剧市场萎缩下民间剧团如何发展

        《民营经济报》:据我了解,对于民间剧社来说,排练场地是个大问题,你们是怎样克服的?

        高孝鲲:过去这种问题是有存在,但现在随着广东京剧艺术促进会的重视,各个剧社所在社区的文化主管部门支持,广东好几十家京剧剧社都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而且都是免费提供的,而各个剧社比较大的折子戏或全本戏的演出所用的剧场都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这对剧社来说是不小的开支,而这些费用大多都要各剧社自掏腰包。

        《民营经济报》:在戏剧市场正在萎缩的情况下,民间剧团的生存变得越来越困难,其中,经费紧缺是最大的问题,因为光靠热情是很难走得远的。那么,你们对未来有怎样的规划?

        高孝鲲:我们松友京剧社社领导的指导思想就是每年至少要演两场戏,而且有一场折子戏或全本戏要在省老干3楼礼堂公开演出,而演出费用确实是最困难的,仅剧场收费就要3000-6000元,排练费用、化妆、吃饭等都是各个剧社自掏腰包,好在广东京剧艺术促进会每年有一次的演出服装免费租用,要不然更紧张。

    京剧在广州的传承

        《民营经济报》:广州话和京腔差那么远,整个文化氛围也不一样,在广州缺乏京剧土壤的情况下,京剧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

        高孝鲲:其实京剧主要是中州音湖广韵,而中州音湖广韵主要地处我国中心地带,这样兼顾东西南北的观众,京剧中的京白只是演些少数民族、小孩和有部分丑角。京剧是由徽汉昆梆的融合,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粹。

        京剧和粤剧同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是同根的,梁启超先生、四大名旦程砚秋的恩师义父罗瘿公,梅兰芳大师的入室弟子红线女,他们都是广东人,他们却都最懂京剧。

        现在的广州人尤其年轻人广州话、普通话、英语都说得好,而且视野开阔,基本不存在文化氛围的问题,缺乏的是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教育导向问题。我想传统文化应该进校园,外国人到中国还找着要看京剧,我们多学些粤剧、京剧这些传统文化,起码也是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广州47中就有不少广州出生的学生喜欢京剧的。这方面深圳京剧进校园做得好,深圳的小票友在全国都屡获大奖。

        《民营经济报》:在京剧票友中青年人的比例很小,很多年轻人宁愿去听一场演唱会也不爱进剧场听京剧,那么,京剧应该如何在青年人中传承、发展下去?

        高孝鲲:传统文化确实受到冲击,不过我想“西风正浓之日,正是东风预来之时”,广州47中有京剧进校园活动,搞得还不错;深圳的京剧进校园活动硕果累累,屡获全国大奖;中山大学学子们今年演出全本京剧《锁麟囊》,备受好评。广东京剧艺术促进会举办两年一届的京剧艺术大赛,弘扬京剧艺术,促进广东地区京剧艺术表演水平的提高,并为2014年“第十二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遴选参赛选手。其中不乏年轻的票友参赛,而且专门同时举办有广东少儿京剧的比赛。我想这些都将预示着传统文化要走出低谷。

        《民营经济报》:京剧传承还要靠市场和民间,那么,你们在传承上做了哪些的努力?

        高孝鲲:广东目前大约有50个左右京剧剧社,京剧在广东生存,就要汲取广东的营养,为广东文化发展做努力,京剧艺术是最善于吸收的,原广州京剧团就创演过岭南特色的京剧《赵佗归汉》,目前我们社的老师正在参与创作相关广东革命历史题材现代京剧《刑场上的婚礼》并准备拿到全国去参与演出,让观众了解广东京剧。

        同时,既然京剧在广东想生存,就要把岭南特色的一些东西融合进去。加入广东特色的音乐,把它同京剧的音乐融合起来,让人感觉到有广东的特色和京剧的味道,但又不破坏它整体京剧的版式。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方城县演出两场
葫芦岛影视艺术团京剧《红灯记》走
广东京剧艺术促进会连南县专场演出
武汉京剧院《三寸金莲》收官“戏码
云南京剧院走进世博园
两市三家京剧团体献艺盐城
国京一团纪梅巡演江苏
“程韵洋声”唱响《梅妃》纪念程砚
湖南京剧传承中心 《一念·橘洲梦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一片珺艺开”王珺折子戏专场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