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想要90后入“戏”不容易
国粹京剧   2013-12-09 10:37:05 作者:许琨 袁凌琛 曾娜玲 来源:南方都市报 文字大小:[][][]

 <p />    ↓有不少9 0后学员的中山大学岭南京剧社演出了全本《锁麟囊》。</p>

有不少9 0后学员的中山大学岭南京剧社演出了全本《锁麟囊》。

<p />    学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一定的天赋,还需要坚持。</p>

学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一定的天赋,还需要坚持。

         京剧、粤剧、豫剧、越剧、昆曲……这些传统的中国戏曲,在不少90后看来,都是老掉牙的古董,听已经一头雾水,就甭提热爱了;可是也有那么一群90后对此极其发烧,不仅在网上搜集资料,下载戏曲录音或视频,一招一式学得有模有样,有的甚至还登上了舞台演出。尽管现阶段传统戏曲想要博得绝大多数90后的青睐还是很有难度的,但游弋在桨声灯影里的时候来一段袅袅之音,想来对谁都是难以拒绝的赏心乐事吧。

    90后看戏

    弹

    唱词听不懂,表演程式化

        戏曲?戏曲!当这个词出现的时候,90后想到的是什么?大一学生小李说:“第一个浮现在脑海里的是京剧,第二个就是潮剧,因为他们的打扮都差不多。”而小柯则说自己想到的就是艺术。

        有人说中国90后眼中的中国传统戏曲和西方人眼中的戏曲已经没什么两样了。华南师大现有的剧社都是以演话剧为主,几乎不涉及戏曲。小林是华南师大文学院菁菁剧社的成员,她觉得戏曲就是源自东方的,跟话剧不同,话剧则源自西方。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90后表示自己不喜欢戏曲的原因是听不懂。戏曲唱词中有大量的文言、方言、典故,表演程式中的板式、手眼身法,戏曲舞台上的特殊的时空度,都会使平时毫无戏曲知识的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听都听不懂,谈何喜欢。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表示说,听不懂戏曲还在于对剧情发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不甚了解,难以体会其中深层次的意思,台上有台上的一套,台下的90后已神游在外。

        戏曲的程式化也是破坏学生兴趣的另一重要因素。程式化是中国戏曲乃至于东方古典戏曲的共同特点,印度梵剧、日本能乐和歌舞伎等东方古典戏曲都是程式化的,所以对于年轻的观众,特别是有自己一套的90后,更是有点儿格格不入的感觉。小陈在调查中写到:我觉得那些涂着脸不知道什么角色的人拖泥带水的唱腔,让人听了都心烦。虽然会有很多人说小陈“不识货”,但是,他的观点带有相当的普遍性,戏曲唱时一咏三叹,做时摇头晃脑,念时咿咿呀呀,打时千篇一律,这些都是与现在的90后的思维方式、生活节奏迥然不同。

        当然,也有一些关注传统文化的新人类,会注意保护传统戏曲文化,比如在流行歌中插入戏曲,像著名的《贵妃醉酒》、《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都是在流行歌中插入戏曲文化,而在一些综艺节目中,也会有传统戏曲改编的环节,这些都是让新新人类更加接受戏曲的形式。

    赞

    喝茶听戏很有小资范儿

        小袁是广州本土人,她说自己从小就是听着粤剧长大的,家里的人尤其是老一辈的奶奶,很喜欢听粤剧,所以小时候第一首会唱的歌是《帝女花》,虽然不知道内容讲什么,但就是觉得很好玩。小袁说,她小时候唱K的时候,虽然看不明白那些字是怎么样的,但是粤剧中经常会有咿咿呀呀的唱腔,每到这些时候,她就会冲上麦前唱上两句,所以第一首会唱的歌竟然是粤剧,之后的《买荔枝》、《禅院钟声》等都是每次家庭聚会必唱的歌目。

        嘉欣告诉记者,她上一个暑假去了西安旅游,这次旅游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什么景点,而是在一个小茶馆内听戏喝茶。虽然现在都不知道那些大佬官在唱什么,但是这种一边喝茶一边听戏的感觉真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很有小资范儿。

    90后学戏

    不能加学分,也要学京剧,全本《锁麟囊》登上大舞台

        中山大学岭南京剧社是在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康保成教授倡导和美国岭南基金会的资助下,由中山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组成的全校性学生社团。秦彧是剧社的指导老师,“我在学校开过公选课,学生们听了以后觉得很美,就过来跟着我学。”岭南京剧社中有很多学员都是90后,平时大家基本以自学为主,每周六下午练唱,周一或周五学身段。“学京剧很烧钱,广州没有专业的京剧团,要想实地观摩只能去外地。唱京剧的场地、音响、灯光都贵,光是一身行头都要上万元。”岭南京剧社还算比较幸运,得到了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美国岭南基金会的支持,学生们学得也很认真,2012年12月,他们在学校演出了全本的《锁麟囊》。演出很轰动,梁銶琚堂1400个座位,本来还担心没人去看,但没想到不到一天的时间,票悉数派光。演出那天,楼上楼下都坐得满满的,学员们感动不已,一个劲儿地挥手致谢。正所谓“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谁料想“相知无远近,皆是有缘人”。这场演出还惊动了广州友谊剧院,友谊剧院免费提供场地、灯光、音响,请岭南京剧社的学员们前去表演,那场地绝对是一流的。

        “我很反对给90后贴标签,”秦彧老师谈起自己的学生很激动,“京剧很不好学,需要一定的天赋,还要长期坚持,唱、念、做、打,每一项都很难,现在的孩子有着太多的选择,他们的成长环境都很优越,有的孩子学着学着就不来了,或者遇到一点点不快乐就放弃了。”中山大学岭南京剧社有很多很勤奋很认真的90后,他们热爱传统戏剧,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愿意帮助别人,秦彧老师很欣赏这样的90后,“从学戏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他们的人生态度,现在的学生普遍比较功利,学京剧不能加分、不能出国,也不能帮他们找一个好工作,能够坚持下来的都是好孩子。”

        中山大学中文系大四的学生陈曦是中山大学岭南京剧社的前任社长,在面对京剧的传承与创新问题上,她认为最重要的是怀有一颗对传统艺术的谦虚敬畏的心。作为大学生京剧爱好者,应当在尽可能完整继承梨园前辈创造的经典和精华,然后再根据时代的需要进行适度的发展和创新。“现在的信息、资源都比从前丰富得多,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看到同一部戏的不同版本。相同的动作,不同的演员有不同的演法。京剧不是一门死板的艺术,我们会根据自身条件,博采众长,排演出最能展示自身优势的版本。”

    扎堆上课自学,都是为了深刻领悟昆曲之美

        与京剧比起来,昆曲显然是一种更为古老更为小众的传统戏曲。广州有一帮发烧友,自发组织了一个“五山昆曲社”,每周日下午2时半聚集在华工校园里,咿咿呀呀,自学自唱。“五山昆曲社”有60多人,其中很多都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会团购一起去欣赏青春版的《牡丹亭》,甚至会相约赴苏州的虎丘曲会,集体坐高铁到郴州去看“湘昆”表演。

        华南师范大学的综合人才培养实验班开设了昆曲课,昆曲老师张琳以前是学美声跳芭蕾的,最后却选择了昆曲。张老师说:“西方音乐是启蒙,我最终选择昆曲是出于人的成熟,然后有了文化的自觉。我越是把西方音乐学得深入,就越发现中国的戏曲和西方的音乐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最后对昆曲有种暮然回首的感觉。”小柯是张老师的学生,她说:“当初选昆曲课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选的,也没有太大的感觉,既不是特别感兴趣也不是不感兴趣。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慢慢领略到了昆曲之美。另外,特别喜欢张老师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席地而坐,开始前十几分钟都是打坐调息,等大家的心放松下来安静下来以后才开始讲解、鉴赏。很喜欢这样的课堂。”常去张老师课堂蹭课的一位大一理科女生说:“我对中国古典文化都很感兴趣,特别喜欢古琴。第一次接触昆曲是看电视剧《甄嬛传》的时候。听了张老师的课之后,真正领会到了老师为什么说昆曲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小凡第一次接触到昆曲最大的感受是:“昆曲真的很美,看着她们表演,觉得她们的手势、唱姿很优雅,但是一定要现场感受,在电视里看就没有感觉了。”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方城县演出两场
葫芦岛影视艺术团京剧《红灯记》走
广东京剧艺术促进会连南县专场演出
武汉京剧院《三寸金莲》收官“戏码
云南京剧院走进世博园
两市三家京剧团体献艺盐城
国京一团纪梅巡演江苏
“程韵洋声”唱响《梅妃》纪念程砚
湖南京剧传承中心 《一念·橘洲梦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一片珺艺开”王珺折子戏专场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