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新闻
 
 
 
 
 
 
 
 
 
 
京剧双城记
国粹京剧   2013-12-19 10:30:00 作者:鲁韵子 来源:经济观察报 文字大小:[][][]

     京剧在海峡两岸生根,既属自然,也是“历史遗留问题”。与其他以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曲不同,京剧从来最受统治阶层的推崇,从来最爱演绎战争渊源,背负“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的沉重声名。再加上地方文化的根基、人口流动的倾向,一切注定了京剧重镇终于落在两岸的政治与文化中心——北京与台北。

  乍看上去,京剧在两地受到的待遇判若云泥,好比一对双胞胎一个由亲娘抚育,另一个却受后母教养。其中种种光彩和辛酸,几乎都是摊在面上任人评比。

  例如今年年初,距新编京剧《德龄与慈禧》在香港艺术节上演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候,从香港来到北京的总导演毛俊辉,皱着眉头看完了该剧的复排。排练结束后,他找到主演袁慧琴,对着这位国家京剧院三团的台柱、素有“千面老旦”之称的名角说了一句:“这样不行啊!”

  “他们都是非常好的演员,可是我一不盯着,他们就会回到那种程序化的表演方式里。”毛俊辉举了个例子:剧中,饰演慈禧的袁慧琴有一大段教训光绪、表白人母心迹的唱段,演出时,她在此处尽情挥洒自己出色的唱功,响遏行云地把一个的母亲含辛茹苦唱了个淋漓尽致。可是,唱得好听就是好戏吗?

  “她忘了,慈禧可不仅是个母亲——她对着当皇帝的儿子历数"我多爱你我对你多好",这话里可是讲着条件,带给对方压力的......演戏,唱得好听是不够的!”毛俊辉说。靠着这样一句念白一段唱地磨,一个月后国家京剧院的演员们来到香港演出,戏票开售两天就已售罄。在庆功宴上,有演员们向毛吐露:“这个戏让我们找回了久违的创造和领悟一个戏的劲儿!”

  然而,成立已逾六十年的国家最高京剧表演团体的演员,为什么要等一位香港的戏剧导演来帮他们找回演戏的感觉?

  作为香港戏剧界的桂冠导演,毛俊辉自己也颇钟情戏曲,尤其是京剧。曾坐科八年专攻梅派的他,除了与驻扎北京的国家京剧团合作,也常常与台湾京剧创作人交流。正所谓旁观者清,琴鼓与皮黄之下,两岸京剧界的种种不同境况,多多少少落进了这位资深票友的眼中。

  就拿与他合作《德龄与慈禧》的中国国家京剧院二团、三团来说,两团加起来共有145位演员,国家京剧院演员总数更是超过两百人,且都是从中国戏曲学院、北京京剧院及各地京剧院中千挑万选上来的精英。有了这样的人才基础做后备,毛俊辉在导演时调配角色处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见惯了北京的人才济济,台北京剧界在用人方面的窘迫就更显刺目。台湾唯一的公立京剧表演团体——国立国光剧团,总共只有三十余位全职演员;有一次,国光的艺术总监王安祈甚至笑着告诉了他一个“秘密”:“我们剧团是没有净行的,你发现没有?——我们是一个没有花脸的京剧团!”

  台北的国光剧团,一部年度大戏的平均投资还不到一百万人民币,其中政府资助的份额仅仅过半;吴兴国夫妇支撑的“当代传奇剧场”,只有八位驻团演员;由辜氏家族资助的“台北新剧团”,采用驻团、外聘结合的人事双轨制,每年的演出任务还相当繁重。相比之下,近年来与北京的国家京剧院的合作,毛俊辉几乎无需顾虑成本。2008年,国家京剧院年度大戏《赤壁》,号称投资有千万之巨;国家京剧院拥有投资1.1亿人民币的梅兰芳大剧院。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连十年动乱时都处于文化创作和政治宣传的中心的京剧,在自己的老家北京能享受这样的尊荣和待遇,天经地义、不足为奇。

  在台湾,曾经因国民政府南渡而被改称为“国剧”的京剧,并没有“国粹”、“国宝”的护身符。这西皮二黄、京胡檀板的根,并不在这边界模糊的小岛上。对此,国光的总导演、自己也做过净行的李小平,虽然已获得台湾文艺界分量最重的“国家文艺奖”,却也只能笑着自嘲一句:“像我们这样带着京腔的口音,在台湾也是要受歧视的!”

  京剧在台湾起起落落,只能靠着本土市场找到本土年轻观众和自己身上那份戏。新编京剧在多媒体互联网时代站稳了脚跟。拿国光来说,进剧场看新编京剧的观众中有百分之七十都是年轻人。这海峡另一边的螺丝壳里做出的道场,倒引起了大陆同行们的注意。曾誉为“中国当代最好的老生”的王佩瑜,就在赴台交流多次后如此感叹道:“台湾的一些演员特别会演戏、会思考,也别擅长在程序规范之外塑造人物。他们有演戏的感觉,这一点比我们强”。

  京剧小生温宇航在北京、纽约和台北辗转献艺二十余年。曾在北方昆剧院工作十余年的他在2010年正式签约国光,落户台湾,成为台湾国光剧团驻团演员中唯一一位北京人。

  “从"北昆"出来我就没想过回去。国内的院团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但我比较喜欢自由。”在温宇航眼中,京剧在台湾的不景气,却反衬出了一个更为不可思议的事实:脚踩台湾的遍地荆棘,京剧不仅未死,还细水长流地活过来了。

  “台湾人文情怀重,人情味浓。其氛围投射到舞台呈现上,能对人心灵深处有探索和表达……要说演传统大戏,那台湾就吃亏了;必须扬长避短,发展出另一套表演艺术上的风格——内地的演员技巧好,嗓子火爆,台湾是做不到;可《金锁记》这样的戏,北京的京剧院恐怕也做不出。”

  温宇航所说的《金锁记》,是国光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现代京剧。自2006年首演以来,被认为是完美诠释了张氏文学的《金锁记》而红遍海峡两岸。该剧与国光的《三个人儿两盏灯》《阎罗梦》《百年戏耧》、“当代传奇剧场”的《欲望城国》《李尔在此》、台北新剧团的《弄臣》《原野》等等新编京剧作品一起,构成了台湾京剧全新的创作面貌——不针锋相对地以剧诠释政治议题;在场面设置和人员调配方面因繁就简;在表达手法上多向本土蓬勃发展的现代舞台艺术取经;靠加强戏剧内容的时代性、文学性来争取新观众;剧团之间则更要相互帮衬、互通有无。

  绝处逢生固然值得庆幸,但京剧在台湾依然困难重重,引进温宇航一般的有深厚功底的内地演员,是必然的选择。与国光、“当代传奇剧场”合作主演过数不清的名作的魏海敏,在接受采访时憋不住的满心焦虑,她见识过刚从剧校毕业的京剧专业学生,张口连四句摇板、四句圆板都唱不全;剧团本就为数不多的武行演员中,不少已年过四十,因为演出任务过重还常为伤病所累;不仅是演员,琴师、操鼓等职位也是后续乏人。“现在情况已经是这样了,引进大陆的戏曲人才马上就会迫在眉睫,这是生死攸关啊。”魏海敏说。

  而在国京的数出名角云集、投资高昂,票房口碑却不尽如人意的大戏之后,北京京剧界对于引进先进戏剧创作理念、文化管理人才的渴求也表现得更为明显。毛俊辉与国家京剧院合作就是一例。不少青年名角已开始延请有台湾背景的制作人,为其进行形象指导和表演包装。而交流经验丰富、文化洞察力深刻的管理者,则更看重没有经过“断层效应”的台湾京剧界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

  已接受香港政府邀请、即将担任2014-2016年度西九文化区“大戏棚”项目节目策划的毛俊辉对此总结道:“北京也好,台北也好;老戏也好,新戏也好;要让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的京剧继续走下去,都得需要大家共同地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戏剧空间,如果将来能有一个自由交流和创作的环境则更好。……而香港在这此中的角色,将是担任提供新舞台和表演空间的热心中介,就像维港的"大黄鸭",不停吸引到新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看到这些戏剧之中、之外可贵的东西。”

  由是,尽管躲不过争议和质疑,交流互补又成了双城的共同选择;后效虽难以预料,今日却总有好戏可看。双城各自舞台上的传奇,总离不开携手的精彩。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新闻
 
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方城县演出两场
葫芦岛影视艺术团京剧《红灯记》走
广东京剧艺术促进会连南县专场演出
武汉京剧院《三寸金莲》收官“戏码
云南京剧院走进世博园
两市三家京剧团体献艺盐城
国京一团纪梅巡演江苏
“程韵洋声”唱响《梅妃》纪念程砚
湖南京剧传承中心 《一念·橘洲梦
 
  热门文章
 
北京京剧院“九大头牌”
北京京剧院六个行当拔头筹
名琴赵建华到安平为京剧爱好者加力
京城又见《六月雪》 国声演绎《
鼓点铿锵响 余韵留津门
三代艺术家节日献唱 现代与传统经
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
上海蓝天田慧 折服大连戏迷
李胜素长治上演《凤还巢》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前五场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花旦组)排名
第七届青京赛复赛(青衣组)排名
2012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表
国家京剧院梨园生力军集体受阅
王媛媛不一样的京胡
“一片珺艺开”王珺折子戏专场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