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票界
 
 
 
 
 
 
 
 
 
 
红线京剧社:“烦了闷了唱唱戏,挺高兴”
国粹京剧   2017-02-04 09:28:50 作者:魏婧 来源:北京晚报 文字大小:[][][]

        曲调悠扬,鼓点响亮,各流派的京剧名段轮番上演。每周六下午,红线社区居委会的小院俨然化身戏曲舞台。一群年过花甲的老人们,二十年来风雨无阻,准时相约。于他们而言,晚年生活中的京剧社,既是发自内心的兴趣,更是彼此沉甸甸的牵挂。

    聚会: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到天黑不过瘾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伴着《红梅赞》的曲调,四位年过半百的大妈并排而立引吭高歌。她们腰杆挺拔,目光炯炯,唱到投入之处,手还不时抬到胸前“起个范儿”。

        在她们对面,几位伴奏者微眯双眼,各自拨弄着手中的京胡、二胡、大阮,身体随之轻轻晃动。其余听众或小声哼唱,或配合地打着拍子。一曲终了,大伙儿齐齐鼓掌叫好,热闹劲儿几乎要从这间二十多平方米的小屋中溢出来。

        这是椿树街道红线社区京剧社每周一次的聚会,成员们轮番演唱自己喜欢的流派选段,互相倾听评点。“每回都得到天黑了才结束,不唱上几个小时过不了瘾。”创始人尹树昌介绍,目前红线京剧社有二十五六位成员,年轻的50多岁,最年长的已经80多岁了。

        一下午的相聚中,“老伙伴”们你方唱罢我登场。虽均非专业出身,一招一式却无比认真。除了唱戏,彼此再侃侃国家大事,聊聊家长里短。直到夜幕降临,才依依不舍地互相告别,约着下周再见。而这样的聚会,红线京剧社已经延续了二十年。无论刮风下雨寒冬酷暑,从未间断。

    缘起:名伶聚集会馆林立,梨园文化浸润社区

        “今年我们打算搞一次庆典,二十周年了嘛,要隆重一点。”从壮年到花甲,65岁的尹树昌笑言,自己也没有想到,京剧社一办居然能这么久。

        自幼,尹树昌便长在椿树街道。这是一片深具历史文化底蕴的街区,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为了能够随时奉诏入宫表演,便住在皇城附近,渐渐形成气候。据资料显示,椿树街道仅1.0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会聚了余叔岩、荀慧生、尚小云等诸多名伶,200多家会馆林立。京剧发祥地的唯一文物见证,“京师第一会馆”——安徽会馆也坐落于此。

        尹树昌的父亲是位老戏迷,两三岁时,他便常跟着父亲去戏园子听戏,还拜访过不少京剧艺术家。“附近街坊邻居受梨园文化影响很深,不见得会唱多少,要讲起这方面的事儿,都能跟你聊上半天。”参加工作后,尹树昌成了一名火车司机。虽然没从事京剧艺术行当,但“兴趣一直在,东西也没忘,常跟志同道合的票友凑到一起玩玩。”

        1997年,有位民间京剧爱好者来到椿树街道,想开发京剧市场,成立少儿京剧学校、京剧社团等,让参加的人交费。这一做法在社区没能行得通,却给了尹树昌和居委会一些启示。“居委会知道我喜欢这个,就来找我说干脆咱们自己搞吧,后来我就把这个事情接下来了。”

        红线京剧社成立后,参与的街坊不少,活动场所成了问题,幸好得到了居委会的大力支持。“为什么我们定在周六活动?就是要趁人家休息了,用居委会的办公室。”尹树昌介绍,每次活动如果没有“任务”,大伙儿便轮流唱唱拿手的段子。如果有“任务”,就排一些折子戏。

        近年来,伴随京剧社名气越来越大,“任务”也越来越多。“连着好几年了,我们在区文化馆的支持下,每年都推出一台两个多小时的折子戏。”尹树昌略带自豪地表示,“现在可以说咱们北京的业余票房,百分之七八十都有从红线社区出去的。”

   影响:推动创办京剧大赛,渐成票友年度期待

        除了票友们自娱自乐,红线京剧社还作为重要的民间基础力量,推动了“椿树杯”的诞生与发展。自2003年起,“椿树杯”连续举办了十四届。这一如今京城最有名的业余票友大赛,早已成为北京,乃至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京剧爱好者一年一度的期待。

        “‘椿树杯’这个名字,还是我提出来的呢。”尹树昌回忆,因椿树街道素有“梨园之乡”的美誉,红线京剧社又渐成规模,当年街道主管文体活动的老主任找到尹树昌,想让他帮着再成立一个以街道为单位的京剧队。

        吸收一些其他社区的成员后,椿树街道京剧队也成立了。大伙儿便琢磨着联合其他社区搞搞比赛,让票友互相交流提高。“我说咱们不是椿树街道嘛,就叫‘椿树杯’呗!一讨论就定下来了。”

        “一开头是挺麻烦,那会儿网络宣传也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尹树昌感慨,11月的比赛,他们大夏天就往各个区县的文化馆跑,一家家送邀请函。经过几个月的筹备,2003年首届“椿树杯”票友大赛在湖广会馆初试啼音。共有三四十位选手登台亮相,还分化装、穿行头的彩唱组和不化装、不穿行头的清唱组。“虽然人不算太多,效果还挺好的,请的评委都是京剧艺术家,大伙儿可高兴了。”

        一年年办下来,“椿树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并衍生出器乐演奏、少儿组等多个组别,每年还设计不同的主题。梅葆玖、马长礼、景荣庆、孙毓敏等多位京剧戏曲表演艺术家都曾担任过“椿树杯”的艺术顾问和评委。今年的第十四届“椿树杯”,总计多达36支队伍,324名京剧爱好者参与其中。

        作为元老队伍,红线京剧社更是每年参赛的“积极分子”。各类器乐伴奏全由成员担任,甚至还有专门的“编剧”。60岁的郝景茂,今年便按照主题“我心目中的京剧”,创作了一个京剧小品。讲述一位老人,欣赏京剧时打的拍子跟别人不一样。原来他以前因为抗战受伤,耳朵听不见。老人告诉人们,年轻的时候保家卫国,常和战友们唱京剧。反击开始时,也是唱着京剧冲出去,由此体现京剧在不同人心中的意义。整个情节细腻流畅,演员们也全情投入,场景十分感人。

    情谊:每个星期“报到”,见了就不惦记

        从成立之初,红线京剧社便坚持自愿且免费的模式,只要是京剧爱好者,都可以参与其中。尹树昌认为,公益属性是京剧社最根本的生命力。逢年过节,大伙儿也乐于去敬老院、建筑工地、卫戍区等,为热爱京剧的人们做义务演出。

        令尹树昌印象最深的,是几年前去门头沟演出的经历。一位原来在居委会工作的大姐,退休后回了老家门头沟。她联系到尹树昌,说她家那边山里面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出来过,也没机会看看京剧演出,想让京剧社来演一场,肯定特别受欢迎。尹树昌一口答应,带着社员们赶了过去。

        “有坐公交车的,有开车的,总共去了三十多个人呢!”尹树昌充满怀念地回忆,当时正值深秋,天气虽冷,气氛却极为热烈。“下面坐得黑压压都是人,唱完一段观众不干,非让再唱。我们从天一黑就开始演,一直到夜里12点。”

        演出结束后,大伙儿在当地住了一宿。第二天临走时,老人们纷纷捧出了山里的特产。“大枣、核桃……一个劲往我们手里塞。就像送子弟兵一样,一直送到村口,我们都感动得说不出话。”

        为他人带去温暖的同时,京剧社的成员们也体会到了满满的成就感。而多年来的彼此陪伴,更让这些老人们生出家人般的情谊。

        “我们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爱。”尹树昌顿了顿,笑着说,“大伙儿是互助有爱。”他回忆,剧社曾有一位票友,是个独生子。爱人得了乳腺癌需要陪床,家里的老母亲也得照顾。后来京剧社去了三位大姐,每人在医院陪了一天一夜。“连医院的病友都说,你们京剧社真好,比亲人都亲。”尹树昌骄傲地环顾四周,“至于那种小事小忙,那都数不过来了。谁家有什么烦心事儿,也愿意到这儿来说说,大伙都能给开导开导。”

        “我们总说京剧是国粹,要传承。但说句实话,对我们而言京剧就是一种精神寄托。让老哥哥老姐姐们有个快乐的晚年,烦了闷了唱唱戏,挺高兴,这是我们最在乎的事儿。”听到“尹哥”的感慨,郝景茂接过话茬。“再者说,岁数大了,彼此都会惦记,每个星期来‘报个到’,聊聊天也好。要是两周没来,就去家里瞧瞧,看见了也就放心了,这是我们老年人的一种人情关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票界
 
华盛京剧团“古韵京风 国粹芳华”
蘭黛剧社《长沙之韵》展现京剧
清音京剧团团员《坐宫》戏曲频道展
武汉大学京剧昆曲研习社《红鬃烈马
西湖京剧茶座是一个温馨京剧家园
桔苑京剧票友会进校园进社区
上琴村京剧协会成立
衡山县老年大学京剧班
盛世和鸣京剧社巡回演出首站海沧
 
  热门文章
 
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十月天津举行
辽宁——锦州——龙江京剧社
深圳文化街京剧“票房”的票友
江苏——无锡——秋韵京剧社
5月25、26日“陆家嘴金融城-
上海——国定路京剧票房(已关闭)
沈阳市“茂泉社区业余京剧艺术团”
观无锡京剧票房“秋韵社”
江苏——无锡——重友京剧俱乐部
拜访杭州京剧茶座
延边京剧协会会长孙铁汉
上海——春秋京剧票友社
《李健戏游记》之(1,2)
文登天福京剧社
常州市京剧琴师李平获“盛世和鸣”
唐山市将举办京剧票友大赛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