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4日下午,兰心大戏院看梅葆玖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演出,看到说明书后,才知道这是由上海戏校举办,这场出票有些奇怪,票价20,30元,也太低了。
今天这场满座,场内气氛十分热烈。
看戏一般不拍照,拍照就会影响听戏。
虽然说明书上有介绍,但实际演唱中还是有较大的出入的。下面就顺着出场,捡几位梅派演员重点写几句。
一,戏校四学生,两个唱《祭塔》的几句散板,两个唱《起解》的流水。
二,来自北京的路洁,唱了《穆桂英挂帅》中的“大炮三声如雷震”。
三,来自上海的周燕萍,唱了《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开始“看”字没唱好。
四,上海名票李健,这次出场,特地带上了当年梅葆玖先生送他的领带,唱的《木兰从军》中娃娃调,很不容易,可惜嗓子欠佳。
五,上海的学生炼靖文,《穆桂英挂帅》,“小儿女探军情了无音信”,从学生的这角度看,总体上还不错。
六,来自北京的白金,唱的《西施》“水殿风来秋气紧”,不如预想的好,后半段觉得嗓子有些累,不是很轻灵。白金的演唱中,许多地方唱的像梅葆玖先生,比如“独步虚廊夜沉沉”的“沉”的收音。
七,来自上海戏校的青年教师石晓珺,唱的《龙凤呈祥》中“昔日梁鸿配孟光”。
八,来自上海戏校的女老生杨舒雯,唱了《搜孤救孤》中的“娘子不必太烈性”和“白虎大堂奉了命”。这里要说一句,唱戏的着装不应像唱歌那样,尤其是戏校老师,要给学生好的榜样。
九,来自上海的田慧,唱的《御碑亭》中“又听得二鼓响人不见影”,田慧嗓子是很好,可惜演戏时表演功夫不够。
十,来自天津的单莹,唱《太真外传》中“纤云弄巧”一段,以前电视中几次看到,觉得还可以,这场听下来很失望,如“铜”“初”“宫”等音,不好听。
十一,来自上海的花脸名家张达发,先讲了一段“梅葆玖”,后唱了一段“我魏绛”。
十二,来自北京的刘亚新,唱《生死恨》中“拨云雾见青天苍苍覆盖”,唱的很规矩。
十三,上海的傅希如和赵群,对唱了一段《坐宫》。
十四,来自北京的张晶,唱《起解》中“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觉得张晶是这一场中,状态最好的一位,用嗓上,明显觉得上了一个层次。
十五,来自北京的马小曼,先唱了《太真外传》“挽翠袖近前来金盆扶定”,又唱了一段马派《淮河营》中的流水。
十六,来自上海的夏慧华,《麻姑献寿》“瑶池领了圣母训”,加唱了一段《贵妃醉酒》。
十七,来自香港的顾姓票友,唱了《生死恨》中的一段。
十八,来自盐城的范玉媛,梅兰芳先生的弟子,唱《穆桂英挂帅》中“一家人闻边报雄心振奋”,76岁了,不容易。
十九,88岁的毕谷云先生,唱了《洛神》中“云鬓罢梳慵对镜”,这一段现在唱的人比较少,毕老先生又加唱一段《凤还巢》,一开口“先前有人到书馆”,这是对唱的一段,还从来没听到过加唱这一段的,还是一个人唱,可能主办方也没准备,字幕也没有了。
二十,梅葆玖先生惟一的男弟子胡文阁,唱了《太真外传》中“忽听得侍儿们一声来请”,整段听下来,胡文阁的嗓音状态不好,一些腔上也省略了,比如“马嵬驿两下里杳无音讯”一句中的“无”字的拖音,在板上面的一个音没有了。
二十一,于魁智出场了,现在很会说,结合着刚出访演唱回来,把这场演唱会的意义,说的是头头是道,推掉了河北的演出来参加这场演唱会。于魁智先唱了《大登殿》中“龙凤阁内把衣换”,接着又唱乐他的保留唱段《三家店》中的“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
于魁智演唱时,离开话筒较远,而大多演唱者离话筒很近,有的都要贴在嘴上,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于魁智的实力。
二十二,李胜素,唱了《太真外传》中“杨玉环在殿前深深拜定”,这一段李胜素与现在大多唱的有细微处不同,在这段有“四愿”,“一愿那钗与盒情缘永订,二愿那仁德君福寿康宁,三愿那海宇清四方平靖,四愿那七巧缕乞天孙”。 一般的唱“一愿”和“三愿”是一个节奏,“二愿”和“四愿”是一个节奏。而李胜素唱的“四愿”是同一个节奏,估计是按老版本唱的。
其后与于魁智对唱《太真外传》中“杨玉环长生殿今宵盟定”,其中的“宵”没唱好,“天虽长地虽久有时而定”一句中的“而”字音也有些变,看得出李胜素状态也不好,只唱了一段还是少了点。
二十三,《梨花颂》第一遍是胡文阁唱,其后全体梅派演员又唱了一遍。
演唱会下午二点开始,五点二十分结束。再说一点,今天的主持人,太能胡说了。
今天的演唱会,唱段安排不讲究,比如《穆桂英挂帅》三次出现。但能在一场中看到这么多梅派演员,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