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市长与柿长》首演结束了,这样一部把刚刚发生在身边的社会现实构架成舞台艺术的戏,获得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肯定。这样的肯定大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山西省京剧院对疫情和扶贫这样波澜壮阔的社会进程表达了深切关注,二是这部戏的观赏性。
郭德纲谈到,民国初期已经有电影了,多数观众还是自愿买票进剧院看戏,为什么?因为当时的戏,好看!与时俱进!好看是硬道理,《市长与柿长》有故事、有冲突、有思考、有质疑、有叩问、有铺垫、有情感、有情怀,小有小的切口,大有大的方向,所以这个戏好看是自然而然的。
好看之余,我感知还有几点戏中言又未言的道理,罗列如下:时代的文艺记录
2015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解决历史积压的贫困现状,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这5年来,广大干部群众站在扶贫一线,拉开一场扶贫战役,多少人舍小家为扶贫,献出金钱、时间,甚至生命,我身边便有这样的人。他们的付出应该被记录,值得被记录(当然,文艺界也不乏这方面的尝试,文学、影视、舞台剧都有,但品质良莠不齐)。《市长与柿长》也在做这样的记录,县委书记郭瑞敏扶贫来到灯笼镇,他要调动自己的所有资源,为灯笼镇的百姓指一条出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是给钱,而是种柿子,卖柿子卖柿饼达到脱贫目的。
这样的时代记录是必须的,今天的现实就是未来的历史,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该这样记录,除了文字,还要有舞台故事留下来,留给后人审视,无论现实如何,它是不可更改的发生。
这样的文艺记录,是中国现实的真实记录,也是读懂中国的厚重书写(李炳银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隐性阐述
寒风冻结了时代的脚步,又一个城市摁下了暂停键,眼看着去年冬天那一场疫情颠簸就要重演。剧中,郭瑞敏没有想到,一直在身边的,刚还逼着自己去找领导要求提拔的女儿,自己报名去了武汉,他在家里牵挂着,落了泪。这一场戏,特别感人,调动起每个人的记忆,我看到剧场的观众泪盈于睫。
我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采访导演唐烨,她说:我们总是习惯把发生过的事慢慢淡忘,所以需要重复记忆。她说得很好。文艺作品就是这样的重复记忆,只要戏演下去,我们就能记得过去,记得曾经发生的事,带给我们的悠长思索。《市长与柿长》记下了那一刻。
可是,现在不用我们重复记忆,现实又一次让我们重复承受病毒的无情、大自然的惩罚,越是如此,我们的文艺作品越有意义。
而这样的事件,隐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命题。面对疫情,所有生物构成共同体,我们无法幸免,无处可逃,那么,以后怎么办?每个人怎么面对?剧中没有说,这是留给每个观众的题外之义。
太行精神是什么?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故事发生在太行山中,剧中有句台词:我们老区人民不会丢了传统。剧中人所说的传统是什么?他们所指的是红军东征以后,转战太行山区,太行山区接纳了我们的军队,出人出粮,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群众用心支前忙,勒紧裤腰带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到解放战争胜利,太行老区为此奉献了太多。传统在前,在扶贫这样的社会进程前,在抗疫这样的突发灾难前,老区人民自然不会落后,所以,郭瑞敏带领乡亲们捐出柿饼送往灾区是可信的,这样的逻辑是成立的。
观众信了,戏也成了。
而太行山,自神农尝百草,看到第一株毛毛草,到第一粒谷子站起来,就是以这样的奉献和包容,陪伴着养育着三晋儿女几千年。
而太行精神是什么?剧中有又无,观众自会思考。地域风情的舞台挥洒
编剧王辉说,他心中的故事发生地在长治黎城一带,确实,那里的太行山风情万种,刀削斧劈,辗转环绕,待得层林尽染时,万山红遍,自有雄浑与壮丽。而那里确实盛产柿子,那里的柿饼确实美味、润肺,柿子红了,染红太行人的脸,红透太行人的心。我没想到,当主创们用现代舞美包装后把它们搬到舞台上,生活里的风景和舞台上的风情,交相辉映在眼前,竟然那么地美。
郭瑞敏要直播带货卖柿子,用的是潞安鼓书的方式,我耳熟能详的潞安鼓书,更是让我激情澎湃。我是听着这样的鼓书长大的,那鼓声轻轻敲起,拨响的是我心底的琴弦。鼓书经作曲改造后,京韵乐声与潞安鼓书无缝衔接,那么别有风味。我看到,观众都听醉了。
把这样的非遗形式植入京剧中,是值得推崇的保留方式,它比进入博物馆更好,它是活态的、有效的。
这样的地域风情,是不同于以往的,尤如赏花、赏画、赏乐、赏美酒,人生乐事也。人民公仆的另类拷问
人民公仆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但是近些年,许多人的所作所为让老百姓失望了,所以,共产党员的形象一出现在舞台上,就被人诟病,即使是《焦裕禄》那样的戏,也曾被指责。
剧中郭瑞敏本来应该成为副市长,直播带货、驰援疫区、脱贫攻坚,他给时代交上一份美丽的答卷,但他选择了留下来,做他的“富柿长”,他选择了与太行山为伴,与柿子为伴,并且发出了震荡人心的三问:当官为什么?当官干什么?当官靠什么?这样的拷问,也许不会被人反复提起,但它在每个有良心的共产党员心中,若多问自己几次,所作所为是不是会不同?
《市长与柿长》刚演,还不算完美,比如:剧情衔接还略显粗糙、台词还需要精练、演员身段还需要打磨、人物性格还需要再明确等等,相信再有几次演出,专家观众再多提意见,会臻于完美的。
这只是我想到的,也许别人会想到的更多,那就期待疫情过后,解禁上演吧,一路演到北京去演到全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