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第一名丑”朱世慧:我愿为京剧而生
演出现场座无虚席
《徐九经升官记》
他以“丑角”誉满艺坛,是湖北省京剧院院长,也是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获得者朱世慧。近日,受黑龙江省京剧院邀请,朱世慧带领湖北省京剧院的百余位优秀演员,为冰城戏迷接连三天上演《徐九经升官记》《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三部大戏,反响热烈。
7月26日首演结束后,朱世慧接受了生活报记者的专访,并对冰城戏迷大加赞赏:“哈尔滨的观众非常直率、热情,待人和善。尤其是我在现场看到了很多年轻人,特别感动。”
创经典形象“徐九经” 国内演出800余场
朱世慧让“丑角”反配为主
12岁报考戏曲学校,初学老生,后攻丑角。朱世慧因主演《徐九经升官记》红遍大江南北,被全国戏迷所熟知。采访中,朱世慧表示,自上世纪80年代首演以来,《徐九经升官记》至今已在国内演出800余场,并在日本、奥地利等国家演出20余场。“不是片段,都是演全剧的。在文艺形式这么繁荣的当下,京剧还能如此受欢迎,有不可动摇的一席之地,我们非常欣慰,也对自己的经典艺术充满了信心。”
《徐九经升官记》,在东方戏剧界被称为“京剧舞台上难得的一台好戏”。剧目描述了外貌极丑陋的“徐九经”,一步步战胜私心,终于成为心地美好、断案公正、人格崇高的喜剧英雄人物的全过程。演出中,朱世慧塑造的歪脖斜嘴、高低肩的“徐九经”形象,不仅打破了京剧舞台上“丑角只能当配角”的固定模式,还得到“京剧第一丑”的美誉。
从艺六十余年,如今已过七旬的朱世慧,仍坚持在舞台上传承艺术。“我们这一行,有句行话叫‘艺海无涯苦作舟’。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功,内行知道;三天不练功,观众知道。所以光勤奋俩字是不够的,要勤奋一生。”在朱世慧心中,艺术无顶峰可言,“就是在我岁数正当年的时候,或者在我艺术上非常成熟的时候,也只能说是我的高峰。我人生的座右铭是,愿为京剧而生。”赞黑龙江是京剧沃土
“从省京人身上看到了一股冲劲儿”
“宝刀不老,老艺术家就是牛!”看过《徐九经升官记》,许多冰城戏迷意犹未尽,纷纷感慨道。对于哈尔滨的这场首演,朱世慧也是非常满意。“观众爆发出的掌声,是很热烈的。国内外巡演这么久,哈尔滨这一站一直是我特别期待的,这次终于圆了心愿。”
采访中,朱世慧多次表示对黑龙江的热爱。“这里也是京剧的沃土,通过跟黑龙江省京剧院领导班子、演员们的接触,我发现这是个很努力、很向上的集体。每个人都有一种上进的精神,憋着一股劲儿,想要成为全国最优秀的京剧院团之一,我觉得非常好。黑龙江省京剧院中山剧场经过维修,现在观看演出的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朱世慧说,省京剧院年轻一代的演员,也是个个出挑,“像马佳、张欢、黄丽珠都非常优秀。接下来,也欢迎黑龙江省京剧院带着优秀的作品,到武汉做交流演出。”“相信国粹艺术会越来越好”
“时代在往前,京剧没落后。”近年来,朱世慧感触颇深。“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喜欢京剧,尤其是越传统的剧目他们越喜欢,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如今年轻人对我们的国粹艺术是敬仰的、是敬畏的。”
朱世慧告诉记者,每次剧院出国演出时,国外的观众都穿得十分正式,目光中充满了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崇拜,“用那些外国人的话说,这才叫真正的艺术。作为一个京剧人,听到这些我是非常自豪的。”多年来,朱世慧也非常关注京剧的传承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湖北省京剧院多次走进湖北省各所高校、中学和小学,希望“把戏曲观众从娃娃开始培养。”起初,朱世慧也曾担心、顾忌过,怕学生们对戏曲太陌生,甚至会排斥。但经过多次实践,朱世慧发现他们每一次戏曲进校园活动,都取得了极好的效果,“特别是在互动方面,把学生请上台和我们一起来表演,他们兴趣很浓,尤其对脸谱、服饰、刀枪把子、乐队、京胡非常喜欢。所以,我相信京剧艺术会越来越好的。”(见习记者 杜天昱 记者 吴海鸥 王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