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集结:“兔子洞”别有洞天
梨园:粉墨人生 盎然春色
用行话来说,华韵京剧社(以下简称京剧社)成员都属于“票友”。他们因为京剧聚在一起,时常共同探讨,相互请教。“咱们没那么多讲究,张嘴就唱。不过如果赶上专场演出的时候,我们会演几出折子戏(整个剧截取一个片段),会针对这个片段的一些内容进行集中训练,比如怎么走方步,怎么甩水袖等。”王凯乐说。每年一次专场的汇报演出,是京剧社的年度盛事。除了专场演出外,京剧社还会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出,如各类迎新晚会、菊花笔会等。由此,他们结识了另一个戏曲类社团——越剧社。去年,上海京剧院来武汉演出,两个社团的成员在剧场不期而遇。“我们两个社团平时也会聚在一起交流,比如一起聚餐和相约去看戏之类的。我们京剧社当中有喜欢越剧的同学,他们当中也有喜欢京剧的。”
每逢登台,鼓点在耳边响起的时候,王凯乐都会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开始与角色融为一体。“京剧有很多的唱段是表达主人公的心情的。当我唱出这些唱段的时候,生活里的压力都烟消云散了,那一刻我拥有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小天地。这些唱段动人心弦,和流行音乐相似,从里面收获的快乐和感动是很纯粹的。”
王凯乐也不得不承认,相较于流行音乐,京剧在如今算是一种小众的爱好。“许多人会觉得京剧是老年人的项目,但其实这很不对,现在其实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京剧了。”此前社团的一位学长申请开设了一门素质课,向同学们普及京剧知识。“大概有六十来人吧,还是有效果的。不少同学通过这个渠道了解了一些京剧方面的常识,而且愿意尝试深入学习。”
和许多戏曲票友一样,王凯乐不得不面对一个时代问题:发展现代化的时代里,京剧过时了吗?“艺术本身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时代在发展,任何的艺术都逃脱不了被‘遗忘’。现在的快餐式的娱乐消耗人的耐心,但是只要你愿意静下心去品味,京剧还是能给你带来惊喜和感动的。”王凯乐认为,一门艺术就必然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爱好本来就是很私人的事情,小众也在所难免,好在京剧现在还有人传承和热爱。在上海戏剧院来武汉的那场演出中,他们偶遇了一位曾经和他们一起演出的白老师。“他是湖北省京剧院退休的老师,很凑巧地坐在我们后面。他说,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喜欢京剧,感到很欣慰。”王凯乐回忆道。
虽然武汉是戏码头,但是在流行文化强大的号召力下,戏曲也越来越偏向于小众。京剧慢节奏的古朴情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越来越无人问津。王凯乐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传统曲艺,体验到戏曲带来的感动。
“不入梨园,怎知春色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