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丘市文旅局立足建设“文旅强市”这一目标,以助力潍坊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为契机,以满足百姓美好生活新期待、保障群众公共文化权益为总抓手,积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逐步健全覆盖城乡的“饱和式”文化活动品牌,形成了“领导有要求、群众有需求、文化人有追求”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今天,小编为您带来“文艺院团”篇————安丘市“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是自2014年实施以来的文化下乡品牌,是充分融合专业文艺院团和业余文艺剧团力量的典型样本。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由市京剧团牵头,带动业余文艺剧团,是百姓认可的传统活动品牌。随着实施年限的推移,“老”品牌逐步由新鲜的“汽水”变为无味的“白开水”。发现问题后,通过及时不断地往“老”品牌里注入活水,开发新节目、拓展新形式、填充新内容,真正让“一村一年一场戏”品牌在年复一年中叫得响、叫不烂。
一是深入“最”农村,巡回演出。近年来,京剧团和业余剧团把戏台直接搭在老百姓家门口,让老百姓不出村庄,就能看到精彩的节目。连我市最小的村——只有十几口人的石埠子镇迷牛寺村也不漏过。每年演出800余场次,其中京剧团演出300多场,业余剧团和镇街区文化站组织演出500多场,足迹遍布全市各个村居,演出行程4万多公里,观众人数达50万人次。
二是编排“最”新颖,与时俱进。为满足不同观众的欣赏口味,不断创新演出形式,丰富演出内容。每场演出都既有大型的传统京剧剧目,也有地方戏曲剧目和现代京剧选场,还有丰富多彩的歌舞综艺演出,更有自己创作的“接地气”的小品小戏,寓教于乐、向真向善,深受广大农村观众的欢迎。
三是尽心“最”竭力,作风过硬。安丘农村地界宽广,到偏远山区演出,经常要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为了不给当地增加负担,市京剧团自带流动舞台、演出设备,自带干粮,大部分演职人员都是吃泡面充饥。业余剧团也自费开展演出活动,老百姓亲切的称他们是“庄户剧团”。这朴实的称呼,既包含着群众对剧团演出的肯定,也蕴含了对“一村一年一场戏”这个活动品牌的深情厚谊和殷殷期盼。
作为我国文化和旅游部的重点工作之一,“东亚文化之都”是落实“促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倡议”的重要举措,是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宣言的重要成果。通过“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向世界展现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崭新面貌,对推动国内城市文化建设、亚洲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潍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日韩隔海相望、毗邻而居,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潍坊正在努力!(范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