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角下社区校园开讲座 传递传统文化的魅力
政协委员的身份,让傅希如多了一份责任感
京剧名角下社区校园开讲座 告诉年轻人传统文化什么样
傅希如是上海京剧院的知名文武老生,“日常不是在京剧院排练演出,就是搞京剧创新创作,或是去学校、社区做讲座,去全国各地演出”,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传统戏曲走近更多年轻人。在他看来,政协委员、民盟盟员的社会身份,更增加了一份责任感——要通过创新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文化固然很有魅力,但怎么让年轻人接触到、感受到,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傅希如做了两件事:一是尝试在传统京剧中加入现代元素,让传统戏曲在呈现上更贴近年轻人的审美;二是有意识地去“占领”抖音、B站、小红书这些年轻人喜欢的平台。
傅希如回忆,他从10年前就开始唱“京歌”,而结合流行音乐元素翻唱,也让他找到了创新传统戏曲的门道。为了确保表演的整体效果,从作词、编曲、配器、配乐,到表演、后期制作,创新曲目的每一个步骤,傅希如都会参与其中。
“作为歌唱者,从一开始就要构思,把自己想发挥的戏腔提前安排好。比如我在编《梅兰芳华》的时候,其中一段要用假声来唱戏腔,那么在编的时候就要把这部分留出来。”在他看来,流行音乐部分怎么唱,副歌部分怎么加入京剧的戏韵,讲究的是编排和层次。“要有一个整体把握,既不能太像歌,也不能只像京剧。”
近几年,傅希如有一些作品已经得到了成功呈现。“一些年轻流行乐手也在做类似的创新尝试,会在流行歌曲中加入几句戏曲,但从专业角度评判,他们在京剧方面并不专业,无论是唱腔还是表演,尚不能展现出戏曲的魅力。这个时候,我不免担心,年轻人看到这些作品后认为‘京剧就是这样的’,而我之所以全身心地参与很多创新表演,是为了能够理直气壮地告诉观众:京剧应该是这样的!”
这些年,为了拓展京剧的受众,傅希如和他的团队一直不遗余力地做着尝试。过去数年,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都曾有一个名叫“海上京英派”的团队前往举办过体验式京剧公开课,这个集演讲、演出、讲解为一体的公开课,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京剧的魅力,每一次都座无虚席。
传统戏曲也进了中学。连续两年,傅希如工作室在上海市海南中学开设“开学第一课”京剧课堂,和学生们一起排练京剧。在上海的很多社区,傅希如还开讲了京剧党课,通过讲、演以及和党员互动的方式,让大家在京剧艺术中感悟红色故事的启示,体味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