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腔京韵 回荡百年——漫谈京剧艺术在我市的传承与发展】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大东山水迎天下京腔京韵话传承”原创京歌京曲优秀作品展演近日在我市拉开帷幕。庆祝牛子厚创办喜(富)连成社120周年京剧艺术月开幕式暨《CCTV空中剧院》走进吉林市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等主题活动,也于近日与江城市民见面。与京剧有关的缤纷大戏陆续上演,为我们这座多姿多彩的山水城市,增添了一抹独具辨识度的文化韵味。我市和京剧的深厚渊源
京剧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成型于咸丰年间,是我国传统戏曲种类中影响力最大的剧种,被称为我国的国粹。
京剧在清代时,形成了以京城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地的发展态势。据《柳边纪略》《吉林赋》记载,300多年前,吉林城商业繁荣,很多地方开馆唱戏,男曲班、女曲班都有。早在康熙年间,吉林城就出现了首个戏台。到了同治八年(1869年),吉林城已有戏楼、戏台十多处。在京剧传入吉林城之前,听戏、看戏在吉林城已经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我市北山玉皇阁“天下第一江山”牌坊的左侧,是供奉“梨园祖师”唐明皇的老郎殿。新中国成立前,一代又一代的梨园子弟、过埠优伶,为求平安、保顺畅,纷纷前来这里祷告祈福。农历三月十八日“老郎庙会”(也称伶人节)非常热闹。这一天,吉林城内所有的戏院都停止演出,各戏班的艺人、乐师一同前往老郎殿焚香叩拜。
京剧是在光绪年间传入吉林城的,至今已有100多年的传承历史。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京城演员胡少卿来到吉林城演出京剧,并且在吉林城安了家。他与吉林城巨商牛子厚交情深厚。两年后(1898年),牛子厚从京城请来京剧班子,在吉林城德胜门外的康乐茶园演出。
京剧传入吉林城后,吉林城的丹桂茶园、斯美茶园、群仙茶园、庆升茶园、同乐茶园、康乐茶园等著名的大戏园和戏楼,都成为京剧艺术的表演舞台。京剧深受吉林城百姓的喜爱,关东古城回荡着京腔京韵。吉林城巨商牛子厚非常喜爱京剧,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治五年(1866年),牛子厚出生在吉林城。被称为“北方四大家”之一的船厂牛家的产业,在此时正是鼎盛时期,产业遍及全国多地。在吉林城,当时有“牛半城”之说,意思是说吉林城的产业一半是牛家的。
牛子厚不仅经商有道,还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样样都能上手。牛子厚还特别孝顺。他的母亲喜欢看戏,但当时吉林城的交通不便,很少有戏班过来演出。为满足母亲看戏的心愿,牛子厚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从京城接来以“四喜班”为主的戏班,来吉林城演出。由此,他结识了京剧艺人叶春善。牛子厚与叶春善商议,由牛子厚出资办个科班,培养京剧人才,以解决城里百姓看戏难的问题。
自1901年开始,牛子厚开始招收京剧学员,并出巨资,与叶春善一起,邀请伶界大王谭鑫培,共同创办了京剧史上的最大科班——喜连成社。喜连成社以牛子厚为东家,叶春善为社长,谭鑫培为总教习。喜连成社是牛子厚取长子牛瀚章的乳名“喜贵”的第一个字当首字,取次子牛连贵的乳名“连贵”的第一个字当次字,取三子牛锦章的乳名“成贵”的第一个字当三字,连贯起来而定名的。1904年,牛子厚将创办喜连成社一事呈报“升平署”正式立案。民国初年,叶春善征得牛子厚的同意,吸收京城沈玉昆的财力,一起出资合办喜连成社,并改称为富连成社。四十多年间,喜(富)连成社先后培养出“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共八辈京剧演员八百余人。其中“喜”字辈有著名老生雷喜福、花脸侯喜瑞等;“连”字辈有著名老生马连良、花脸高连奎等;“富”字辈有著名老生谭富英、名丑马富禄等;还有“盛”字辈的花脸裘盛荣、“世”字辈的花脸袁世海、“元”字辈的老生谭元寿等。
梅兰芳和周信芳两位京剧大师,都曾带艺入喜连成社深造。当时,梅兰芳的艺名叫梅喜群。他是在喜连成社深造以后,才红起来的。1952年,梅兰芳来我市义演,没有忘记牛家人对他的厚爱和喜连成社的培养,提出要到牛子厚的墓地祭扫。梅兰芳还在自传里感慨:“没有牛子厚,就没有今天中国京剧的兴盛。”
牛子厚于1943年去世,5年后,喜(富)连成社因时局动荡、入不敷出宣告解散。喜(富)连成社不仅为我国培育了一批京剧大师,也把京剧艺术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在我国戏剧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喜(富)连成社的创立与发展,使京剧的舞台演出形式和声腔设计得到了空前的统一,并在剧目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与革新,是我国京剧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使中国京剧艺术人才的培养走向正规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喜(富)连城社被誉为我国京剧艺术的第一大科班,牛子厚也被誉为“再造京剧之父”。
2004年,我市举办活动纪念喜(富)连成社创办100周年,梅葆玖(梅兰芳之子)、叶少兰、李维康等京剧表演艺术家应邀来我市演出。梅葆玖称,喜(富)连成社是我国“京剧界的北大、清华”。市博物馆有“牛子厚与京剧艺术”展览,展示牛子厚生平和其创办的喜(富)连成社及京剧在我市的发展历史。
我市被冠以“京剧第二故乡”的美誉
我市是多位京剧艺术名家的故乡或第二故乡。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祖籍是我市的乌拉街满族镇。他6岁时投到荣蝶仙的门下学戏,11岁时登台演出,师从梅兰芳、王瑶卿等,最后创立了“程派”。京剧表演艺术家言菊朋是原“吉林将军”松筠的五世孙。他早年喜爱京剧,与梨园界有交往,曾与梅兰芳共同赴上海演出,后下海成为专业演员。他在继承“谭派”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言派”,以“怪腔”著称。被誉为“关外唐”的唐韵笙也是在吉林城开始正式从事京剧艺术的。唐韵笙是福州人,9岁时开始学戏,13岁时首次在上海演出,14岁时来到吉林城。在吉林城演出6次后,他在通天街(今解放中路)购置房产安家。后来,因嗓子进入变声期,他暂停演出,在吉林城的家中休养。嗓音恢复后,他又开始在吉林城的丹桂茶园演出。他在吉林城成立剧社,培养了数十名京剧演员。红遍大江南北后,唐韵笙经常回到吉林城,在新庆大戏院演出。
从清末到上个世纪40年代,各路京剧艺人不断涌入吉林城演出。客居吉林城的多位文化名人,如金毓黻在他的《静晤室日记》中,多次提到在吉林城观看京剧的事,并列出剧目,如在斯美茶园观看苗鑫茹的《空城计》《张松献地图》、张翠仙的《双官诰》、朱少甫的《苦中义》、筱惠芬的《宏碧缘》,在丹桂茶园观看赵鸿英的《刀劈三关》《斩黄袍》、筱素梅的《新茶花》等。作家萧军在《江城诗话》里,详述了他在吉林城期间与京剧艺人琴晓舫的交往。琴晓舫后来红遍沈阳和京津一带。吉林城的百姓爱听、爱看京剧,出了很多名票友。原“吉林将军”希元的后代、来自京城的名票友世哲生,1930年曾在吉林城建剧场表演京剧。来吉林城演出的各剧团纷纷在此落脚唱戏。后来,吉林城的铁路系统也培养出一批京剧票友,他们还创办了吉铁剧社。新中国成立后,吉铁剧社易名为吉林铁路业余京剧团。这些京剧票友和团体在我市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8年3月,后来更名为新庆大戏院的斯美茶园举办了一场隆重的京剧演出。1952年,梅兰芳第二次来到我市,进行义演,戏台也是新庆大戏院。此后,我市成立了多个京剧班、京剧团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还面向青少年开设了市青少年宫戏剧班、市少儿艺校京剧班。1994年,市京剧协会成立,每个月都会有数场演出,并且在演出前举行京剧知识讲座、知识竞赛,让喜爱京剧的江城市民更加深入地了解京剧的历史、京剧的文化。
市群众艺术馆于2004年开办了京剧班,多年来培养了数百名京剧爱好者。2016年12月,京剧艺术老字号科班“喜连成社”落户市群众艺术馆,迅速在全市掀起新一轮弘扬京剧艺术的热潮。近年来,我市的老字号新兴园还在总店内开设了喜连成大舞台,让人们在品尝美食时欣赏传统京剧艺术。
我市京剧传承保护中心不断整合现有优质资源,搭建宣传展示平台,引进京剧艺术人才,现拥有京剧协会3个、京剧票房17个、京剧培训班3个、京剧培训学校2所。这些京剧艺术传承团体一直活跃在公益演出和民间舞台上。因为对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市被冠以“京剧第二故乡”的美誉。
京剧“寻根之旅”三次走进我市
京剧“寻根之旅”第一次走进我市是在2016年5月14日,为纪念对京剧艺术作出重大贡献的喜(富)连成社创始人牛子厚,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京剧院副院长兼艺术指导于魁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李胜素,携国家京剧院一团,走进牛子厚的家乡,在市人民大剧院,为广大市民奉献了两场国粹盛宴——京剧《满江红》和传统名段专场演出。
京剧“寻根之旅”第二次走进我市是在2016年12月,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于魁智、李胜素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再次来到我市演出经典剧目《杨门女将》《凤还巢》。
京剧“寻根之旅”第三次走进我市是在2017年10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8周年,国家京剧院一团由于魁智、李胜素率领,以一场“红色经典·传统名段”专场演出,与江城市民一起祈福盛世,祝颂国兴。
京剧剧目《凤还巢》是“梅派”代表剧目之一,其中程雪娥的几大段唱腔华丽别致,明快跌宕,如诉如歌,是“梅派”唱腔广为流传的著名唱段。在剧中饰演程雪娥的是梅兰芳之子梅葆玖的亲传弟子李胜素。李胜素作为“梅派”传人,曾在“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京剧。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与李胜素联袂演出,让江城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国粹精品艺术。国家京剧院来到我市举办的三次“寻根之旅”演出,不仅为我市京剧戏迷奉上艺术盛宴,让江城市民感受国粹艺术的魅力,也在我市掀起了传承和发展京剧艺术的热潮,为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新的光彩。
我市江湾大桥附近的江畔绿地上竖立的“国家京剧院吉林市寻根之旅纪念林”碑石,是京剧“寻根之旅”三次走进我市的见证,也是江城市民难忘的记忆。
京剧以经典、优秀的剧目为载体讲述故事,让人们获得教益和启迪,正如梅葆玖所说,“优秀传统文化在优秀国粹艺术中得以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京剧剧目,让观众进一步理解家国情怀的深沉含义”。
在京剧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京剧第二故乡”的我市始终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信庆祝牛子厚创办喜(富)连成社120周年京剧艺术月暨《CCTV空中剧院》走进吉林市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等主题活动,将进一步促进京剧艺术在我市的传承与发展,激发出我们这座城市更加强大的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