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麒麟剧社开箱大吉,郭德纲领衔主演京剧《施公案》,获得满堂彩。很多年轻人第一次接触《施公案》题材的作品,于是一些人开启了对《施公案》的兴趣。郭德纲对于传统文化的贡献,远远不只是相声、京剧,还包括多领域的传统文化。要不然,谁能感兴趣《施公案》呢!
《施公案》是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未著撰人,现存有嘉庆三年(1798)序文,道光四年(1824)刊本,可推知它前八卷九十七回大约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其故事始于说书,后经人加工整理敷演而成为528回的长篇小说。《施公案》主要讲述了康熙年间清官施世纶从县令至总督,在黄天霸等江湖侠士辅佐下不断铲除贪官污吏、破案捕盗的故事,康熙皇帝对施公及各有功英雄封赏有加。
全书以施世纶做漕运总督出巡山东为界,分为前套和后套。清末以来,演述《施公案》的各派名家,说前套大半相同,说后套则分成几种路子。施世纶在历史上确有真人,是汉军旗人,据说是施琅的儿子。施世纶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勤于民事,在民间素有施青天之誉,被康熙皇帝称为江南第一清官。
施世纶在司法方面体现出公平正义,出名也是因为司法公正获得扬名。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施世纶被提拔为扬州知府。当时,扬州一带民间争讼颇多,但施世纶经办的案件,既无久拖不决,更无冤假错案,他长于断案的美名由此远播。
康熙皇帝对于施世纶有着很高的评价,“施世纶操守果廉,但遇事偏执,百姓与生员讼,彼必护庇百姓,生员与缙绅讼,彼必护庇生员。委以钱谷之事,则相宜耳。”
郭德纲的京剧《施公案》让人们对于施世纶的兴趣更加浓厚,汉军旗人施世纶走进了年轻人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