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于1979年的全国规模最大的国有京剧院团——北京京剧院开始转型谋变。近日,记者在跟随“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采访报道团第八分团采访了解到,北京京剧院明年将重点推行市场化的“项目制”运营模式,率先带头改变传统京剧院团与市场脱离的现象,取消中低端演出,与各地企业、剧院合作,降低演出票价。
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介绍称,2013年,北京京剧院将主抓品牌活动,其中,主打的“每周一星”活动将从明年起在北京18个区县陆续展开,并与各区县政府、当地剧场和企业合作,以至少低于市场50%的价格送精品剧下基层,并且取消所有中低端演出,保证每个区县至少演出4场高端剧目。
“京剧在历史上就被称为‘角儿的艺术’,观众看戏主要针对演员和流派,传统的经营模式基本围绕捧名角儿为核心进行策划、排练和演出。随着关注京剧的人群逐渐减少,连名角儿的市场号召力都在减弱,京剧团再固步自封不去开拓市场,观众和票房都只会越来越少。”李恩杰回忆起早年间的演出岁月感叹道,“现在的年轻观众不愿意看唱段较长的文戏,喜欢文、武结合的剧目,我们明年也会多根据不同年龄层段观众的需求随时调整剧目安排”。
李恩杰坦言,近两年之中,北京京剧院创作了100多台新戏,而创作新戏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很多剧目没有达到高端剧目的要求就上台演出,消费者自然就不太满意。因此,2013年,北京京剧院将“高端剧目”、“精品项目”作为了排练的重点,不再过多地创作新戏,在原有剧目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并将其以低价送入基层,贴近消费者,在提高剧目质量的基础上,根据基层消费者的消费水平,适当地调整票价。
北京京剧院青年团是担任创造品牌剧目任务的主力军之一,记者见到该剧院青年团团长包飞时,他正在排练厅里检查马上上演的新剧《徐九经升官记》的排练进度。“与以往不同,我们的目标不是‘大卖场’而是‘精品店’,现在京剧院将戏曲项目和市场充分结合之后,演员都觉得演出的票房、市场都和自己有着密切关系,排练和演出起来就更加有积极性了,都希望把剧目往精品的方向引领。”包飞介绍,现在团内演出都要靠市场,这出《徐九经升官记》没被任何北京京剧演出团演出过,但由于客户包场需要,青年团就加班加点排练,为客户打造精品作品。
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日前指出,国有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是为了培育演艺市场主体,使其更具有生命力,而且能创作出更多的演绎精品走上舞台、走向世界。李恩杰表示,在此精神指导下,北京京剧院从明年起,还将加强自身与市场接触,将会把评选先进等剧院内工作变成社会性的活动,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于京剧的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