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葆玖、谭元寿为2012年“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演奏员擂台赛擂鼓助威
2012年“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演奏员擂台赛启动仪式
2012年在台湾授予魏海敏“荣誉头牌”
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
二○一二年“唱响之旅”在台湾演出谢幕
2012年“每周一星”授星仪式合影
2012年“唱响之旅”意大利卡塔尼亚演出现场
从剧场到大学、社区乃至乡村,从北京到上海、武汉等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演出各个传统剧目,复排《画龙点睛》、《风雨同仁堂》等,新创反映中关村的《云之上》等;举办“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演奏员擂台赛、“每周一星”演出、“唱响之旅”全球巡演等;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七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并获多项金奖;迎来剧院奠基人之一、京剧艺术大师赵燕侠舞台生活80年,为剧院“九大头牌”之一、老旦表演艺术家赵葆秀举办展演活动;送别因病去世的艺术家张学津、梅兰芳的琴师姜凤山……仅简单罗列一下,就能看出刚刚过去的一年北京京剧院是多么的忙碌。
近日,记者采访了百忙之中的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听他回顾2012年,展望2013年。
2012年:最忙、最累、最难
“从2011年我们首次制定年度的演出计划,2012年安排了800场演出,把‘唱响之旅’作为全年的一个最主要的品牌项目来运作,确实感觉挺忙活、挺紧张、压力挺大的。”李恩杰开门见山,“过去我们是没有自己的计划的,现在我们变了,人家对我们的认识没变,由此在演出安排上产生了一些问题。这是环境跟我们主观想调整的意愿的一种冲突,所以感觉压力挺大。”
李恩杰介绍,两年来北京京剧院最大的收获是排戏多,排了将近120出,尤其是给青年演员排的戏多,这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去年堪称北京京剧院最忙的一年。排戏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青年演员有自己的戏,成长、进步了,一是剧院面向市场能够提供的演出剧目更加丰富了。
忙碌带来了收获。“从擂台赛到‘每周一星’,我们安排了大量青年演员的演出,青年演员演出跟做市场是有一定矛盾的,在这种情况下,剧院的总体演出收入还是创造了新高。”享受成绩带来的喜悦的同时,李恩杰也谈到了背后的“累”,“我们的演员和演出团,最多的时候一天上四班,上午、下午、晚上,还有演完之后再来剧院排戏的。很多演职人员在一段时间里累得很,特别是人员较少的乐队,都累趴下了。”正是由于大家的投入,上下一心,才把演出任务完成得很好。
去年也是北京京剧院最难的一年,难在哪儿呢?李恩杰说,2012年,北京京剧院按照“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思路,对内部的运营机制和管理方式进行了力度很大的改革。这项工作不是简单的运动式的改革,而是在保证剧院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从基础到局部一点一点循序渐进地推进。
去年底,北京京剧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项目制运营方式实施的决定》、《演出经营管理规定》等几个文件,调整了过去以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唯一的运营管理者的做法,目的是为了“把少数人的积极性变成多数人的积极性”。“所谓的项目,就是能够归结到一起进行运作的工作内容的最大组合,可能一场演出就是一个项目,也可能10场演出是一个项目。不同的项目的管理方式都是一样的。项目统一由剧院来定,剧院对于项目怎么立项、怎么确认、怎么执行有一套清楚的流程。立项之后,我们可以选择交给哪个团去执行,哪个团就作为这个项目的执行部门,负责项目的基础的管理,大家共同来做,各负其责。每个项目都有项目负责人。每一个人都可以做项目负责人,团长可以,主要演员也可以,去策划、开发相应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可以自己选择舞台监督来负责生产经营的组织管理、协调。这样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说起项目制,李恩杰头头是道。据介绍,实行项目制之后,剧院下属的一团、梅兰芳京剧团、青年团的团长不再承担经营指标,改由领衔主演来承担,团长的职责就是管理。如果其人既是领衔主演又是团长,那么剧院对他的考核就会分两条线进行。
正是因为这样一种调整,使得大家对于新的运营方式不适应,所以工作难度非常大。一年下来,终于让李恩杰松了口气,“最后我们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大家觉得这事还成。这说明一种新的机制带给我们经营的活力。”
2013年:传承、规范、质量
今年,北京京剧院以“传承之旅”全球巡演活动作为全年演出经营的一张总体牌。如果说去年的“唱响之旅”以与名家同台、扩大京剧影响作为基本追求,那么今年的“传承之旅”则主打名家和新秀同台演出,让名家和新秀交相辉映。例如,4月在上海推出“29in上海”,由剧院的26名“青年领军”加上另外3名青年演员演出《白蛇传》、《龙凤呈祥》等;今年到台湾演出,也将有青春版的《赵氏孤儿》。“今年的特点就是体现传承。在‘传承之旅’这个大品牌下,我们把传承的概念再深化,把演出基本都落实了。”李恩杰说。他还透露,北京京剧院今年、明年有个大手笔,即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的“双甲之约”,将进行梅派经典剧目的全球展演,赴泰州、上海、香港,以及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地,相当于把梅兰芳曾经走过的路再走一遍。
“今年我想提出一个能够统一大家思想、让所有人都能够认可的理念——一切为了艺术。作为文艺院团,为了艺术就是为了让观众得到更好的满足,满足观众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另外,一切为了艺术,应该说也是我们大家在工作上形成共识的一个追求,比如剧院这两年建立了食堂、浴室、休息室,都是为了让职工能够有一个好的排戏、工作的条件。”李恩杰说,“我们要用这个概念来支撑剧院的机制改革,怎么有利于艺术建设怎么改。比如说,有些时候由于我们专业力量的分散,造成艺术质量下降,那么我们就要打破现在剧院各个部门割据的这样一种管理模式,在演出上做到不管各个方面的专业技术,谁好谁上。”李恩杰认为,用“一切为了艺术”来统一大家的思想行为,能使建设“和谐剧院”的目标更容易实现,引导演员和剧院提高艺术质量和水平,把北京京剧院真正打造成京剧的代表性军团、打造成世界驰名剧院。
在“一切为了艺术”这个概念之下,北京京剧院首先要提高艺术质量。“过去为了多挣点钱,演员水平不够也去演;或者演员水平不够,去演点要钱少的戏,这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极坏,对剧院的声誉、对于京剧是一种严重的伤害。”李恩杰说,所以必须提高演出质量,也包括创作水平,同时这对剧院的规范管理运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现在各个部门的职责非常清晰,生产经营怎么配合,谁是干什么的,基本上没有越位的,‘一锅粥’的情况在逐步地理清。”以前演出团对剧院的职能部门意见很大,但是现在基本没有了,因为职能部门发挥了组织协调、基础管理的作用,工作做得到位,让演出团很舒服。整个剧院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运营管理模式,为保证精品剧目的创造、演出质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北京京剧院今年将成立艺术委员会,之后还要成立艺术咨询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将由剧院德高望重、艺术造诣高的艺术家组成,民主推荐产生,从而真正建立起艺术决策机构,发挥应有的作用。
北京京剧院在把对老艺术家“抢救保护”融入日常工作的同时,也非常重视青年人才培养。3月,剧院将举办第二届青年京剧演员擂台邀请赛。“这个事对于京剧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环境的培育。北京应该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作用,带动京剧发展。”李恩杰介绍,北京京剧院对于青年演员的培养已经分出“一层一层、一屉一屉”的阵容、层级。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居然细到分成了4个层次——“青年领军”、准备“青京赛”的、准备参加剧院擂台赛的、刚进剧院的,“青年演员一层一层地往上走,一直到‘出去’,剧院对他们的培养形成了一个合理的台阶模式。”
“今年在市场化上可能是我们一个重要的转折之年。”李恩杰以涉及出访演出的“双甲之约”为例,它计划做得很大,如果完全靠政府的资金支撑那就很难成行。他们现在规划要用商业化的方式来运作,争取企业的参与,吸引企业投资支持,用冠名、广告等方式来丰富经营手段,改变运营模式。又如,今年北京市委宣传部组织“一月一团”赴香港,第一个项目就是北京京剧院的。1月15日,梅兰芳京剧团团长梅葆玖、常务团长李宏图带团出发赴香港星光剧院演出,它是市场化运作的项目,成了今年北京艺术院团“走出去”的一个开路项目,意义重大。
谈到艺术创作,李恩杰表示,今年北京京剧院不再急于创排新戏,而是想把近几年做的《宋家姐妹》、《云之上》这些戏加工提高。不过他也透露,随着北京天桥演艺区的建设,北京京剧院也在筹划制作一部时尚京剧,准备在那里驻场演出。
“随着新的机制的建立,剧院有了一个好的生产经营的环境,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基本概念就是把北京京剧院打造成京剧艺术的精品店。当然这些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会朝着这个方向往前走。”对于已经到来的2013年,李恩杰显得信心满满。虽然从未粉墨登台,但他将一如既往地唱好“北京京剧”这出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