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票界
 
 
 
 
 
 
 
 
 
 
记戏剧评论家尹丕杰
国粹京剧   2017-06-22 10:50:44 作者:刘荣梅(淡月清风) 来源:京剧艺术网 文字大小:[][][]

    犹堪负轭立秋风

    ——记戏剧评论家尹丕杰

        深秋时节,一个难得的晴天,我和《当代人》杂志社赵云旺编辑一起拜访了尹丕杰老先生。尹老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衡水市剧协名誉主席、故城县原政协副主席。

        叩开尹老的家门,开门的正是他自己。只见他精神矍铄,鹤发童颜,干净利落且动作敏捷,完全不像年过九十的老人。及至落座攀谈,从他负笈求学、到追求光明,从对艺术的孜孜以求到历尽坎坷不改初心,时而娓娓时而激昂,一个下午的采访就在老先生的侃侃而谈中结束。

    转益多师,兼收并蓄

        先生自幼酷爱戏曲,尤其是京剧。由于家住故城县城,来往演出的剧团及名角很多,加上表哥也是京剧票友,耳濡目染中边看边学,时间久了演起来还真是那么回事。在德州上中学时,科班出身的老生演员徐荣奎常年在那里演出,几个家境较好、也同样喜欢京剧的小伙伴便约了尹丕杰一起去找徐荣奎学戏。徐荣奎见孩子们学戏心切,就教了他们一出《打渔杀家》。这是一出老生和花旦的常演剧目,其中老生的那段西皮慢板“昨夜晚吃醉酒和衣而卧”,更是脍炙人口。学戏过程中,尹丕杰的天赋渐渐显露出来。他不仅学得快,且领悟得深,十四岁便能登台演出,连徐先生也称道他是一棵学戏的好苗子。弱冠之年,先生求学京城,考中北京师范大学。这里的京剧氛围更浓了,不仅看戏较家乡更为方便,而且无论教授还是同学,都不乏共同爱好者,加上著名京剧老生演员贯盛习先生也常来常往,学习与切磋中,他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增长得很快。

        尹老在北师大求学期间就向往革命,受毛主席《论联合政府》一书的影响,尚未毕业的他在地下党的帮助下,于石家庄解放的第三天,毅然放弃学业,投奔晋察冀解放区。当时,解放战争已经打响。为配合前线的军事行动,教育群众,鼓舞士气,华北联大创办了火线剧社,急需多面手的骨干演员。正在等待分配工作、能唱能拉、能编会演的尹丕杰,被众人推荐,成为剧社光荣的一员。在剧社里,他积极参加各种演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最难忘的一次演出,是在一个小村庄外的土台上。那个年代没有电灯、汽灯,只能点着火把演出。节目进行到一半,突然传来几声枪响。原来是国民党王凤岗的军队探知有火线剧社的演出,妄图袭击剧社的演职人员,幸而被哨兵发现,演员们才得以逃出包围圈,避免了一次重大伤亡。

        演出被冲散后,尹丕杰与剧社失去联系,辗转回到家乡。1948年秋,冀南行署在冀县创办冀南建设学院,他先后在该校就读研究班,旋即任教。冀南建设学院汇聚了冀南地区一大批文化精英,其中就有被誉为冀南诗人、剧作家的马紫笙。尹老的才华,深得马紫笙的赏识。新中国成立后,马紫笙任河北省文化局局长,他鼓励尹老深入生活,坚持艺术创作,努力出精品力作。在马紫笙的推荐下,尹老在省城保定的荣军总校任教。该校完成使命后,回到家乡故城县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工作。

         “反右”运动中,尹老无辜被打成“右派”,并被劳动教养。在劳教所,尹老遇到了艺术上的许多“知音”。白天,他们一起劳动、学习,晚上,就偷偷地聚在一块儿研讨京剧艺术。这段时间里,究竟有多少人给他说过“打渔杀家”,尹老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转益多师是吾师”,他的演艺水平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劳教所成立了一个“黑剧团”,急需能编能演的人去领导。一个偶然的机会,所领导发现了堪称全才的尹先生,让他当上剧团团长。从此,尹老带领团员们,进厂矿,下工地,边演出边发现一些先进的人物事迹,待晚上演出结束后,在如豆的灯光下写剧本,编唱腔,勤奋耕耘,第二天便能进入排练。高强度的劳动,不仅锻炼了尹老的体魄,也更加提高了他的艺术实践水平,为他后来的创作夯下坚实的基础。

        后来,尹老又遇到了周信芳先生的亲授弟子杨麟芳(艺名筱侠影)。杨先生是成名后又拜在周先生名下的,后专攻麒派艺术,有着很深的艺术造诣。有了杨先生的点拨,尹老的“昨夜晚吃醉酒和衣而卧”更加韵味醇厚,同时也学到更多的戏,至今仍能演三十余出。

    《戏林拾薪》,剧论出新

        尹老曾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他热爱教育事业,先后在冀南建设学院、革命大学、故城干部补习学校、荣军总校及石家庄农业机械化学校任职任教十余年,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好园丁,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大学三年的时光里,发表了多篇散文、诗歌、小说是文学尝试的话,1954年,《河北文艺》刊登他以运河底层劳动者形象为题材写作的诗歌《老纤手》,则标志着他进行文艺创作的开端。

        在进行诗歌、散文创作的同时,能拉会唱的尹丕杰已经不满足于舞台上的演出,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戏剧创作。1953年,他创作了第一个剧本《苍龙岭》。剧本后来被转到当时的中国京剧院,他有了和京剧界名流互相交流的机会,这也为他写剧评与演员评传打下了基础。

        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政策的尹老拨云见日,也迎来了戏剧创作的春天。他的才华如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接连创作了《猛虎泪》《王昭君》等一系列优秀剧本,多次斩获省剧本奖。“美人沦落英雄死,一曲猛虎泪沾襟”(《猛虎泪》),既释放出瘀积多年的一腔愤懑,也表达了一名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

        与此同时,凭着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精湛的艺术造诣,以及对京剧艺术独到的见解与敢于直言的精神,尹老开始为多家报纸撰写戏剧评论。当时的《河北日报》曾专门为他开辟了一个戏剧评论专栏——《戏林拾薪》,后衡水市文化局将他发表的四十余篇戏剧评论汇集成册,定名为《戏林拾薪》。在这本集子中,他关注当代文化现象,尤其是戏剧界的动态,以其犀利机敏的文笔,坦荡赤诚的心胸,说戏谈古论未来,“戏林拾薪”之余,撷梨园一叶,讲花都荣衰,为文力透纸背,从不人云亦云。著名戏剧家吴祖光曾这样评价:“像这样写评论的人过去没有过……”

        1983年,《电影文学》月刊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梅兰芳与程砚秋》,并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投拍。尹老看后,感觉内容有不妥之处,于是发表了《歧路上的〈梅兰芳与程砚秋〉》,与原作者商榷。这篇文章在首都文艺届引起强烈反响,经过与原作者和反对者的多次论辩交锋,尹老终胜。同年,戏剧评论界再起波澜。尹老发表的《〈纺棉花〉再评价》,《文汇报》《戏剧电影报》等全国各大戏剧报刊都给予了转载,被看成是“京剧史上的一次旋风”。1987年秋,尹老创作的《戏曲为什么陷于危机而难于自拔》在“华北五省市戏曲理论研讨会”上获得一等奖,再次确立了他在戏剧评论界的地位。此后,尹老的文章经常一经发表便引起轰动,成为大家研究谈论的话题。

        2006年,针对目前一些“京剧演员在理论面前都处于失语状态”的现象,尹老在《中国京剧》上发表了《京剧之本:玩意儿》一文,搅起梨园一池春水。他痛心当前京剧日益被边缘化,似乎只剩下了“董事长”(唱)。他疾呼:“玩意儿是京剧的命根子。”“京剧因玩意儿而存在,没有玩意儿的京剧剧目,不过是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有玩意儿的剧目却是砍不掉、禁不了的,《锁麟囊》、《乌盆记》便是例证。”恳切言辞中,写满一个耄耋老翁对京剧未来的忧思。

        近年来,关于京剧的“京歌化”问题,尹老写出了《京歌化:新编京剧唱腔设计之癌》这篇切中肯綮,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引起学者、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与支持,甚至有包括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京剧学者翁思再先生在内的多位专家慨叹:说出了我们心里有却不敢说的话!所谓“京歌”,是保留了京剧旋律之美,有其独立审美价值的“戏歌”。但京歌不是京剧,充其量是从京剧音乐中派生出的副产品,是游离于京剧之外的。近时期以来,新编戏唱腔设计京歌化,新锐作曲家们似乎下定决心要颠覆京剧“板腔体”这一基础性的音乐框架,千方百计要出“新”出“奇”,结果很多优秀的剧本尽管唱腔设计十分新颖,但由于严重与京剧传统背离,无法令戏迷们追摹学唱,因而产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陌生感。这篇文章的发表,就京剧音乐的继承和发展,移步与换形问题提出振聋发聩的高见,又一次搅起了一场对京剧音乐创作孰是孰非的论战。文章发表五年多来,一直占据着《咚咚锵中华戏曲网》“论坛精粹”栏目排行榜的头条位置。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上网,是尹老年过古稀之后又学得的技能。俗话说人过四十不学艺,可为了打破时空界限,从网上论坛发表文章,获得更多信息,更便捷地和全国各地的戏剧爱好者们自由交流,尹老在2002年就开始“触网”,如今一般操作均能应付裕如。他这种古稀之年敢于挑战自我,乐于驾驭新事物、接受新知识的胸襟真让人钦佩。

    致力文史,著书立说

        除了对戏剧艺术的挚爱,尹老还致力于地方文史资料的挖掘、整理与研究。1983年调入县政协工作后,他先后主编了反映故城地域文化特色的《甘陵今古》,创作了人物传记《冯治安传》、《商震将军》,重新以科学、辩证、实事求是的笔触描述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千秋功过,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1986年,他主编的《甘陵今古》以生动雅致的文笔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彰显了故城这块沃土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这部作品,人们领略到从故城走出的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的风采;品味到家乡先贤马中锡以鲜明的艺术形象,揭示的“除恶务尽”的真理;体会到民族英雄节振国驰骋冀东抗日战场,威武不屈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然而,事事追求完美,崇尚精益求精的尹老表示:“我至今遗憾的是有一件事没有做好,那就是《甘陵今古》的编纂。当时限于人力、物力,许多章节的内容、资料以及语言表述尚不尽如人意。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编一部新的《甘陵今古》以飨全县父老乡亲。”

        1994年《冯治安传》出版,这是尹老受河北省政协委托,独立撰写的第一部人物传记。拨乱反正之初,百废待兴。对国民党抗日将领的重新定位与再评价问题,也提上了日程。为了写好这部作品,尹老积十年之功,在广泛访问亲历者的基础上,数易其稿方得完成。当时关于冯治安将军的资料非常有限,他几乎跑遍了全国各个大城市和相关大学的图书馆,寻找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并专门请来日语翻译,翻阅了很多日文材料。资料到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相左问题的取舍。为了一个细节,他常常寝食俱废,昼夜相继。尹老就是这样以严谨的态度,对浩如烟海的史实资料重新审视、斟酌,从而做出正确的论断,弥补了有关冯治安史料的匮乏。在这本书中,“卢沟桥事变”是叙述的重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也从不同程度上深化了对“卢沟桥事变”的研究。该书出版后,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也填补了我省国民党抗日将领人物传记写作的空白。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如今的尹老,依然保持着多年形成的习惯,手不释卷,笔不辍耕。我们有理由相信,尹老一定还会继续挥洒出更加精彩的篇章,就像他在《自寿》诗中写的那样:

        年华事业两匆匆,  四顾苍茫一衰翁。

        劫来红颜惊雀鼠,  梦回白首笑鸡虫。

        不忧天上鸣凤哑,  岂信人间直道穷。

        老牛未了耕耘债,  犹堪负轭立秋风!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票界
 
王浚懿用数字技术推动京剧传播​
戴敏一人演唱七种京剧旦角流派
吴燕成立了“悉尼京韵堂”
新河街“梨园风韵”京剧票友演唱​
刘壹慈 京剧脸谱艺术的现代华彩​
一家戏迷捧出12岁小武旦
朱恒杰捐出500件戏服道具打造京
​梅晞个人演唱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宁夏女娃蔡林恩入围“小梅花”
 
  热门文章
 
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十月天津举行
辽宁——锦州——龙江京剧社
深圳文化街京剧“票房”的票友
5月25、26日“陆家嘴金融城-
江苏——无锡——秋韵京剧社
上海——国定路京剧票房(已关闭)
沈阳市“茂泉社区业余京剧艺术团”
观无锡京剧票房“秋韵社”
江苏——无锡——重友京剧俱乐部
拜访杭州京剧茶座
延边京剧协会会长孙铁汉
上海——春秋京剧票友社
文登天福京剧社
《李健戏游记》之(1,2)
常州市京剧琴师李平获“盛世和鸣”
唐山市将举办京剧票友大赛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灵芝孢子粉的吃法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tp钱包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