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票界
 
 
 
 
 
 
 
 
 
 
90后戏迷:我为戏狂
国粹京剧   2011-11-28 11:14:34 作者:张光子 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文字大小:[][][]

  相比如今丰富多彩的艺术和娱乐形式,京剧似乎显得日渐小众,很难吸引80后、90后甚至00后的眼球。虽然优秀的青年京剧演员层出不穷,但从故事内容到人物形象,再到表演时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看起来都不太对年轻观众的胃口。京剧真的要进博物馆了吗?不要过早下结论。

  “这几天太过瘾了,京剧节在家门口举办。一次能看到这么多优秀剧目,还能见到那么多角儿!”说这话的可不是大爷大妈,她叫王栖寒,是一个90后的“老戏迷”。“我1990年1月出生,早上一年学,算是跟80后混大的。”微博上,QQ里,王栖寒的头像、相册照片,几乎全是京剧扮相,她对京剧的热爱,就这样情不自禁地向外流露。

  “京剧当然好听啊!小时候我奶奶经常组织一些票友聚在一起,请一个熟悉的琴师,大家就在一起唱。他们凑份子给钱,一个星期活动一两次。那时候我坐在外间写作业,不知不觉就听进去了,而且越听越喜欢。”家庭的熏陶给了栖寒学习京剧的良好氛围,花花绿绿的戏服对她来说很有吸引力,她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戏台上表演。后来栖寒在武汉京剧团拜师学艺,“最苦的是练翻跟头,老师拿着一把演戏用的大刀跟在后面,练不好就打,班上男生个个被打得哭爹喊妈,只有我一个人从来不哭。我是有野心的,我要像孟小冬那样,当一个京剧艺术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重的课业负担让栖寒不得不放弃了京剧表演的学习,但只要一有时间,她便会阅读各种有关京剧的书籍。“我觉得京剧很美,有时并不写实,甚至会虚拟化,拿个马鞭走两圈就是千山万水,敲几下更鼓就表示一夜过去,这种表达方式很简洁,很有艺术性。”

  上大学后,栖寒加入了学校里的京剧社团,积极地投入到各项有关京剧的活动当中。“我们每星期都有学习班,还定期组织演出。那时候活动还是很多的,除了我们社团组织的,还有自发的,一起约着去参加剧院的活动。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当时办班报名的人很多,后来就分成了生旦两个班上课。但也的确存在一些人,走出社团之后,可能就不会再听京剧了。”

  在学校社团的经历,让栖寒对京剧的青年认知度和认可度感触很深。“有少部分人是抵触的,我接触到的,大多还是敬而远之。大家都知道京剧是国粹,也愿意在京剧进校园的时候去欣赏。但要买票进剧院去听,肯定比去看电影被动得多。”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化,信息更新迅速,尤其对80后、90后来说,生活一直保持着快递的节奏。快餐、快车、秒杀……“快”和“新”是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前提。“其实在‘四大名旦’那个时代,京剧是全民艺术,不分老少的。而现在,许多年轻人可能不太能适应那种戏曲式的慢生活。但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我觉得大家还是应该多加了解,这几年的京剧进校园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活泼的栖寒告诉记者,她热爱京剧,但并没有因为思想中的传统与同学们产生代沟。生活中的她也喜欢新鲜事物,喜欢K歌。陈绮贞、陈奕迅,都是她喜欢的歌手。有时候同学们让她唱几句戏,给大家表演一下,她就会觉得很开心。“最近网上有段很火的视频,两位青年京剧演员用戏曲的演唱方法给大学生们唱《丢手绢》,我觉得这种与年轻人亲近的方式是善意的,并非对京剧的恶搞,而且他们表演得惟妙惟肖,很形象地展示出了流派的特点,很容易让年轻观众明白。”栖寒说。

  创新:先学一二三,再学四五六

  2010年5月,由中宣部、文化部主办,中国戏曲学院承办的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流派班正式开班,进入正常的教学工作。“流派班”包括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天津京剧院以及中国戏曲学院在内的5个教学基地,由40名德艺双馨的京剧艺术家承担着19个流派的教学。经过严格的筛选,来自全国15个院团的66名学生入选“流派班”,作为后备人才,成为京剧流派传承的生力军。   

  当前京剧的确有不少创新曲目,外在表演、包装形式上也做了一定的改变,但大部分逃脱不了只能迎来一时喝彩的“短命”命运。传统的京剧深受海内外京剧迷的热爱,可以几十年传唱不衰,最后奉为经典。而新戏花腔多,虽然在外部的包装下能获得不错的舞台效果,但戏曲爱好者不爱学,也就无法普及和发展。“让京剧与现代化接轨,不断与时俱进的确重要,但前提需要先继承好老祖宗的东西,再在此基础上发扬新的内容。”单莹认为,想要实现京剧表演及其文化内涵的健康传承,“底子”很重要,要打好基础,坚实本身的传统底蕴。京剧艺术家姜凤山老先生对此有过一段很形象的说法:“创新是在一二三的基础上,去创四五六,这样才能往下传;一二三完了就七八九,步子迈得太大,摸不出京剧的规律。火车动车组、磁悬浮,再创新不能出轨道;飞机再创新不能出航线。京剧京剧就得姓京,不能出这个规矩。”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不少京剧界人士认为,现代艺术通俗易懂,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关注和追捧,而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恰恰需要自身的底蕴做基础,才能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京剧并不是一门保守、故步自封的艺术,从诞生到辉煌,京剧始终在扎实本身积淀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古典和现代并不对立,把古典艺术放置在当今这个有着宽厚包容性的文化社会中,发扬其传统的艺术内核和文化精髓,用现代的眼光去雕琢和审视其内在魅力,在符合艺术本身“规矩”的前提下坚持与时俱进。京剧是古老、独特而美妙的艺术,理应与青春的心灵结缘,与现代生活相融,在一代代青年人的爱护和传承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票界
 
黄龙山京剧爱好者授课培训
“京剧国粹达人”傅立强
杨青:艺术人生需要合适的土壤和环
翟东升:当传统京剧遇上现代青年
​赵楠 京剧脸谱文化“潮”起来
张怀鹏义务教授京剧三十载
胡津豪拜师杨至芳表演京韵大舞台
武汉95后大学女老师操场耍大刀
非遗展上新疆京剧三姐妹实力圈粉
 
  热门文章
 
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十月天津举行
辽宁——锦州——龙江京剧社
深圳文化街京剧“票房”的票友
江苏——无锡——秋韵京剧社
5月25、26日“陆家嘴金融城-
上海——国定路京剧票房(已关闭)
沈阳市“茂泉社区业余京剧艺术团”
观无锡京剧票房“秋韵社”
江苏——无锡——重友京剧俱乐部
拜访杭州京剧茶座
延边京剧协会会长孙铁汉
上海——春秋京剧票友社
《李健戏游记》之(1,2)
文登天福京剧社
常州市京剧琴师李平获“盛世和鸣”
唐山市将举办京剧票友大赛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