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蝶变:从戏剧摇篮到百姓舞台
国粹京剧   2019-12-01 09:48:59 作者: 宋捷 张坚 龚丹 梁天明 来源:南通网 文字大小:[][][]

    蝶变:从戏剧摇篮到百姓舞台 

        如今已经成为南通百姓文化大舞台的伶工学社,昨天又迎来一批国内学界大咖的光顾。一场纪念伶工学社建社10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勾起人们对这座戏剧殿堂前世今生的回忆,引发对未来南通文化事业的畅想。

    百年孤独,存续了7年的学校改写了戏剧史

        92岁的张绪武先生是张謇的嫡孙,他昨天专门来电,对纪念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说,伶工学社的创办,是张謇先生为南通留下的江海文化资源中的宝贵人文遗产,先贤们所倡导的“伶工精神”当时就影响全国,一直传承至今。张謇的孙女、百岁老人张柔武更是赶到现场与大家畅谈,希望能将“伶工精神”代代相传。

        梅兰芳的曾孙、北京梅兰芳纪念馆编剧梅玮认为,张謇办伶工学社验证了他的改革思想,他在与梅兰芳先生的信件中称,“至改良社会,文字不及戏曲之捷,提倡美术、工艺,不及戏曲之便”。张謇先生还说,“教育以戏剧为易观感”。创办伶工学社和更俗剧场,成为张謇改良社会的方式和手段。振兴戏曲事业,应该首先建立培养戏曲人才的戏曲学校。于是,一座新型的戏曲学校在张謇的实业蓝图上描绘而成。

        伶工学社的首任主任是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先生。欧阳予倩的外孙、国防大学教授欧阳维说,张謇求才若渴,他曾致信欧阳予倩,“为南通计,非足下更何人可谈更俗?可主伶社?”正是相互德才认同、总体目标一致,欧阳予倩先生才毅然辞去了上海新舞台头牌的待遇,渡江落户南通,与张謇先生展开了3年的合作。

        伶工学社,作为我国戏剧史上第一所新型戏剧学校,到底“新”在哪里?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欧阳予倩,曾在1918年发表了《予之戏剧改良观》,此时终于找到了戏剧改良的“试验田”。伶工学社一改传统科班拜师学艺的模式,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来培养戏剧人才。学生一切费用均由学社承担,戏剧课以京剧为主,文化课必修的课目有:国文、算术、历史、地理、英文、体操,并注重音乐、舞蹈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强调对学生的启发教育,禁止体罚学生。学社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演员,引领了中国近代新型戏剧教育风气之先。

        由于伶工学社与更俗剧场的存在,南通成为当时国内文化市场最活跃的城市之一,梅兰芳、盖叫天、杨小楼、程砚秋、谭富英、余叔岩等,国内最顶尖的戏剧名家无不到访南通。梅兰芳和欧阳予倩的同台献技,更是盛况空前。伶工学子也获得了与名家大师配戏的绝佳机会。

        南通伶工学社前后举办了7年,1926年秋,迫于经费困难而停办。作为近代中国一个中小城市创办的戏剧学校,应当说是普通而平凡的。可是,因为有了欧阳予倩主导办学的探索实践、有了梅兰芳等一批戏剧明星的加持,伶工学社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就此奠定。

        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伶工学社只是作为一段消失的历史写在南通的方志之中。2004年,伶工学社旧址被列为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而那时只剩下6排平房校舍,已改为幼儿园,仅有园中3株高大的银杏树,诉说着那段不寻常的记忆。

    雅韵再起,复建的伶工学社周周有演出

        伶工学社及更俗剧场,是张謇与梅兰芳、欧阳予倩携手打造的文化地标,更是中国戏剧发展的重要见证。到了新世纪,恢复伶工学社成了无数南通人的期盼。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梅派传人韦红玉撰写了《关于保护、恢复和利用“伶工学社”旧址的建议》的政协提案。

        伶工学社存续时间不长,相关的文物史料留存较少,因此原汁原味复建伶工学社存在一定难度。不过,这并没有阻碍复建伶工学社的脚步,2010年起,伶工学社保护利用工程全面启动。据时任市文广新局局长陈亮回忆,为寻找相关史料,负责文物征集的工作人员广泛宣传、走访,千方百计寻找线索。市文广新局赴北京、天津、湖南等地争取多方支持。2012年,梅葆玖专程来通,察看伶工学社建设工地,并与市文化馆签约,在建成的伶工学社共建“梅兰芳教育基地”。

        我国现代著名戏剧艺术家、戏剧教育家欧阳予倩的儿媳徐静媛、女儿欧阳敬如提供了近20份珍贵史料照片电子版。湖南浏阳市文化局提供了150余份欧阳予倩珍贵的图片史料电子版。伶工学社学员汪家惠之女汪如英、汪洪泉,林秋雯的子女林余华、林幼华捐赠了极为重要的伶工学社和南通戏剧文化的实物史料。

        2013年6月28日,京剧彩唱《四郎探母》、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一台精彩的京剧演出宣告伶工学社正式复建并向公众开放,咿呀的哼唱每周都从伶工学社内传出。

        伶工学社由市文化馆负责运营。据南通市文化馆馆长曹锦扬介绍,南通伶工学社遵循“天天有展览、周周有演出、月月有讲坛、季季有名家、年年有比赛”的主旨开展活动,先后组织社会群团公益演出300多场,来自上海、浙江、南京、苏州、常州、无锡地区的200多支群众文艺团队参加演出,演员9000多人次,观众约13万人次,并多次承办省级、市级戏曲大赛。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葛锦坤说,“伶工学社已经成为南通戏剧文化教育传播的新阵地、特色历史文化旅游的新景点、环濠河文博馆群的新成员,被誉为‘活在当下的戏剧博物馆’。”

    畅谈未来,专家大咖寄语伶工新百年

        在昨天举行的纪念伶工学社建社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各地的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既对百年前先贤的探索实践深深致敬,也为伶工学社的未来而建言献策。

        欧阳维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张謇和欧阳予倩在南通的探索和实验,是前瞻性、先锋性的,引领了中国戏剧教育、剧场管理及地方社会文化艺术建设的方向,是企业家和艺术家相结合的重要范例,他们的实践,闪烁着艺术与智慧的光芒,拉开了戏剧改革的序幕,形成中国戏剧发展史中独特的文化现象。今天,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深入探索把经济能力转化为文化能力,实现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相对平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虽然伶工学社经过短短7年就解体,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智的开启,欧阳予倩的教育理念不断在后来成立的戏剧学校中被实践。台湾艺术大学戏剧学系主任、教授徐之卉认为,欧阳予倩的观点分为三点,分别是:主张旧剧必须改革;通过改革,旧剧可以发挥其特有的价值;以切实的步骤改革旧剧。总而言之,欧阳予倩的目的是培养一批有知识的演员,演他改良过的京剧。而如今,台湾艺术大学同样希望学生不仅要磨砺“技”,更要养成“艺”,因此,台湾艺术大学戏剧学系的课程包括必修课和专业科目,必修课中除了与戏剧相关的课程外,还有国文、英文、国际组织与形式、中国近代史、军训、体育等科目。“学校将教育‘技’‘艺’‘知识’并重,如果欧阳予倩看到,必定欣喜若狂!”徐之卉说,“因为欧阳予倩的戏剧教育观从南通的伶工学社开始形成并付诸实践,这是一笔留给南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张柔武老人对于伶工学社有着极深的情感,她希望伶工学社未来能够继续承担“学”的功能。令人欣慰的是,老人家的愿望其实早已部分实现,现在,市文化馆公益艺术培训班的京剧等专业的授课点便设在伶工学社,未来,伶工学社还会惠及一代又一代喜爱戏剧、喜爱中国传统艺术的年轻人。

        葛锦坤向我们描述了伶工学社的美好前景:“我们将在推动公共文化设施联动共享的过程中,坚持把伶工学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一网通、公共文化联展一站通、公共文化培训一体化的重要试点,让伶工学社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宋捷 张坚 龚丹 梁天明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开拓戏曲艺术新境界​
数字技术放大舞台艺术之美​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灵芝孢子主治功效用法 益生菌哪个品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