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机遇与挑战同在:疫情惊扰下的剧场内外
国粹京剧   2020-06-16 09:20:01 作者:景俊美 来源:中国戏剧杂志 文字大小:[][][]

    机遇与挑战同在:疫情惊扰下的剧场内外

        2020年的打开方式,惊扰了很多人的梦,也打破了大多数人的常规,弄得人有些措手不及。作为戏剧人,不是在剧场,就是在去剧场的路上。然而疫情惊扰之下,剧场内外不得不陷入“停顿的静默”,而且这一静默,所有人都在场,并共同见证着真实的生活与复杂的人性。面对浩渺的未知和壮阔的大自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的卑微,也体味着人类面对灾难时所进行的各种挑战命运的大英勇和大悲悯。感动与悲愤、同情与内省的同时,戏剧人很快从社会舆论旋涡中挣脱,以不同的方式展开有关戏剧发展方向与创作内容的多维度探索。困境与挑战面前,戏剧人能否找到新的生路?使命与责任在肩,我们对社会与人性的把握怎样才能更具有生发性和创造活力?这些都需要在不断探索中寻找答案。

线上与云端都是传播渠道,
新媒体面前你准备好了吗?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世界的戏剧人所面临的不仅是如何积极防控,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疫情之苦,与此同时,还要面对剧场关门、演出取消的行业之苦。目前,各行业都在统计受疫情影响情况及行业分析,目前笔者还没有看到戏剧行业的相关信息。但是伴随大型聚集性活动的全部取消和常态化防控的进一步落实,剧场何时开门还是未知。可想而知,2020年的戏剧市场普遍不容乐观。在这一大的社会背景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国有院团还是民营院团,具体到院团官媒或从业者个人,都在积极探索戏剧的“云”传播与线上推广。但是分析目前正在进行探索尝试的各种云剧场、云看戏、云演出、直播、短视频、网络授课、网上剧本朗读等线上活动,观众评价褒贬不一。从戏剧市场的长远发展看,这些探索是否会影响今后的戏剧发展方向则需要视政策环境、院团定位、经营模式、观众喜好等多种因素的合力效果而定。

        以中国评剧院为例,其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抖音公众号较早推出了线上推广路线,获得了广大戏迷支持与赞赏的同时,还吸引了大量90后、00后等新受众。此外,身兼“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职责的中国评剧院还策划推出了“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网络平台”,与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22家戏曲院团展开在线活动,相继推出了包含评剧、越剧、豫剧、川剧、秦腔、汉剧、黄梅戏、河北梆子等20多个地方戏剧种40多部优秀剧目在内的云展播。其中,开播首日的汉剧《王昭君》网上观览量达60多万人次。中国评剧院的线上探索,就自身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就观众而言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彰显了戏剧人希望借助“云端”,走向更广阔的舞台空间,实现新的艺术“对话”。

        面对新形势,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旗下的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院、上海淮剧团、上海评弹团等国有院团,纷纷推出了带有自身特色的线上方略。其中,上海京剧院在“全民K歌”客户端上,开展了历时一个半小时的直播,最高时有15万人同听上京线上演唱会。上海越剧院推出的是“云”中赏“越”系列,包括每天一部大戏的“线上剧场”和“线上唱片”“线上教学”“线上互动”“云演出”“云直播”“云汇剧”等在内的多点融合系列活动。河南豫剧院线上探索也逐一展开,院长李树建快手直播,最高观看用户数达13.8万,累计观看用户数超百万。河南豫剧院三团在贾文龙团长的带领下,于戏缘APP、戏缘官方抖音首发了“大河传情 豫韵留声”线上系列展演活动。河南豫剧院青年团也不甘示弱,探索创作了防疫宣传短片、戏歌、视频教学等戏曲传播形式。

        上述线上探索是戏剧人化危为机的一种选择,体现了院团积极创新运营理念、开拓运营模式的决心,然而线上运营与传播远不止这些。当下,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化和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戏剧的产业化过程呈现出不同的商业模式策划。线下线上如何互动、经营成本如何管控、观众市场如何细分、产业链开发与盈利节点如何掌控、版权保护与市场化运营如何兼顾等,都是摆在院团面前的一系列不得不面对和破解的难题。

        仅以此次线上传播推广为例,我们看到多数院团所进行的线上推广离真正的运营模式还有很大距离,有的甚至乏善可陈,推广的音视频点击量多停留在几十到几百不等,缺乏针对新媒体特点的战略分析与策略研究。有的院团是有什么音视频内容就推什么,对受众群的接受心理以及新媒体的传播特点研究不够。比如,很多院团推出了自己的经典唱段,然而内容不丰富,音视频质量不高,且戏迷提问没有互动,这样的“服务”不仅可能不会争取到更多的受众,反而可能会掉粉。因此,笔者以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戏剧市场营销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不是一两次试水就能够解决的。当然,戏剧人在疫情的威逼之下进行的线上系列探索是难能可贵的,然而这些探索之后准备怎么做则是需要从院团领导到从业者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严肃问题。
只有深入才能浅出,
“文艺战疫”怎样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

        作为直接作用于人心的艺术,戏剧是多种艺术的共生与在场。疫情惊扰之下的戏剧行业,不仅体现在对传播形式的探索上,也体现在对创作内容的迅速聚焦上。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包括戏剧工作者在内的广大文艺工作者时刻关注疫情进展,大多数以不同的方式捐款捐物,有的还投入抗疫一线,并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展开有关抗疫文艺的创作。

        中国评剧院官方公众平台发布的原创抗疫作品共有8个,最早的是1月30日推出快板《战“疫”必胜》,点击量最高的是评剧唱段《九州同心》,目前已突破了1.1万,评论区好评无数。上海越剧院推出了系列抗疫作品,包括越剧开篇《从我做起》《风雨逆行人》,抗疫小戏《一袭白衣》《暖春》等。

        其中,小戏的推出形式是联合12大线上平台,以首演全网直播的方式奉献给观众。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分别推出了京歌《英雄尽显宵旰中》、京剧演唱《你们是百姓贴心人》、京韵诗朗诵《披着白色战袍的逆行者》《真希望:能有这样一支“孔雀翎”》和抗疫京剧《夜空》等系列抗疫作品,均寄寓了对白衣天使的礼赞。

        其中,抗疫京剧《夜空》是为纪念疫情中的“世界戏剧日”(3月27日)而量身打造的,被视为“戏曲抗疫第一剧”,并在全国各大云平台转播。此外,北京京剧院有京歌《战疫情》、上海京剧院有京歌《心的力量》、上海昆剧团有昆曲《济世行》、上海沪剧院有微戏剧《阿拉上海人》、广东粤剧院有粤歌《追光者说》、四川省川剧院有川剧唱段《众志成城  抵抗疫情》、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有婺剧微戏《抗疫歌》、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有瓯剧唱段《口罩遮面未识君》、河南豫剧院有豫剧MV《打不赢这一仗不把家还》、西安易俗社有诗朗诵《吼秦腔,战疫情》等。

        放眼全国戏剧院团,可以说几乎各地都积极参与了抗疫作品的创作,尽管大部分作品只是停留在诗朗诵、快板、戏歌、歌曲、小戏等微文艺本身,但是上述文艺创作为疫情防护宣传、对鼓舞抗疫作战以及今后抗疫题材大戏创作都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海涅说:“每一个时代,在其获得新的思想时,也获得了新的眼光。这时,它就在旧的文学艺术中看到了许多新精神。”就这一维度而言,我们可以看到抗疫文艺将持续进行的巨大影响。

        然而仅仅看到这些抗疫作品,对很多戏剧人包括戏剧观众来说还远远不够,因为真正的戏剧是要表现人以及人生存于其中的世界,人的生命状态和生存处境是戏剧要观照的核心。文艺评论者王一川先生曾说:“伟大的艺术永恒地蕴蓄着那足以令我们心神震撼的体验。它总是要从我们生命的最深层次上吸取泉源,寻找一条跃上生命的最高峰巅的途径。”①一切的文艺创作,都应该尽可能地以有限的秩序去表现无限纷繁的世界。戏剧评论人林克欢先生指出:“伟大的、能拨动千百万人心弦的戏剧,肯定是那些表现生命的躁动、宇宙的微茫,让人领略人生况味与宇宙深境的作品。”②所以,即使是抗疫题材本身,创作更有沉淀、更有人性深度的作品,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吸粉圈人与版权意识哪个更重要,
稀缺资源你有多少?

        疫情对很多行业都是一次大考。就戏剧行业而言,其创作内容与传播形式都正在经受着它的洗礼。因着这种洗礼,紧贴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的版权问题日渐凸显出来。无论是横向移植文学、影视、动漫等其他艺术形式,还是自己的版权被开发甚至移植,版权问题都是戏剧人不得不深度关注的行业问题。目前,戏剧版权开拓方面有一个案例十分值得关注,那就是广东粤剧院出品的粤剧《决战天策府》。该剧取材自3D武侠网游巨作《剑侠情缘网络版叁》(简称《剑网3》),是首部“互联网+”戏曲的大胆尝试。而且这次尝试是在清晰的市场地位、观众细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全域视角下进行。在疫情催发下的各种云端活动中,戏剧院团如何探索新的市场,受众与版权是两个最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越剧名家谢群英开办线上“云”课堂

        当下,直播、点播、限时免费、付费观看、广告分成、增值服务等云端活动丰富多彩。每一个品类都应该根据院团与平台之间达成的合作协议与市场细分而定。这样的运营方式对很多传统院团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但又是一种发展趋势,并将会影响后疫情期的整体市场,运营好的话,甚至会成为院团发展的另一条路径。因此,各院团越早了解线上运营、版权维护、付费习惯培养、个性化服务等深入的运营问题,越能实实在在地争取到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时它还是一个很好的宣传途径。不过,就当下的线上活动而言,大多数戏剧院团在具体的运营操作上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一是就现代运营理念而言,它不仅表现在对市场化营销、明星化宣传和知识产权维护等维度的深入分析和具体操作上,还体现在对“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来做”这一最基本的行业操守的维护上。比如,打击盗版的同时,需要提供正版的观看渠道,否则盗版是无法禁止的。二是就院团自身定位而言,作为国有文艺院团,既肩负着对主流文化的宣传与维护,也探索着发展观众、拥抱粉丝的新发展道路。那么,两个维度如何兼顾,或者只做最擅长的一面,走差异化道路?恐怕很多院团也未能深入思考这一十分现实的戏剧生态。三是就院团线上运作或宣传本身而言,云端探索是一次为宣传而宣传的尝试还是戏剧与生存环境的深入融合?我们是否认识到新媒体环境下戏剧产业的巨大变革正在进行,从文本到体验的“核心价值变化”、从单一演出到多行业融合的“市场环境变化”、从面对面交流到社交媒体与网络介入的“传播环境变化”等,上述要素都将会对创作、对营销、对观众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摆脱浅近的功利目的,院团需要对自身进行全方位审视,要重视对稀缺资源的挖掘与整理,这里的稀缺资源尤其包括人才资源。安奎先生认为:“艺术只有在多样化的竞争中才能发展前进,这是文艺史和戏曲史所显出的客观规律。”③当下就是一个巨大的竞争空间,这竞争不只是行业内部的竞争,也包括人与技术的竞争、人与人的竞争、人与自己的竞争。面对疫情,戏剧将和人类一起经受灾难的考验,它带给我们痛苦的同时,是否激起了更深的思索?是否让我们因此而获得了顽强的生命力?答案就在院团的具体选择。

        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全世界的戏剧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真切而深刻地感受到生活本身所蕴含的强烈而震颤的戏剧性。我们每个人都如演员一般投入到这场全球性戏剧文本,我们是否也应该如观众般及时旁观、审视和思考我们自己正在上演的这出大戏本身?做一个永远炽热也永远冷静的戏剧人,进而为戏剧发展添砖加瓦,并拭目以待戏剧艺术的美好明天!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数字技术为戏曲插上焕新之翼​
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热度持续
从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想到京剧比
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国家京剧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
青年京剧演员群体的创新探索
京剧谢幕 从无到有的“彩蛋”​
开拓戏曲艺术新境界​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益生菌哪个品牌好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