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中国京剧艺术的“线”与“结”
国粹京剧   2020-07-28 09:13:09 作者: 于学周 来源: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文字大小:[][][]

    中国京剧艺术的“线”与“结”

        作为业余戏迷,迷恋戏曲近十年了,之所以看戏,其实与工作有关。我曾经主持一张小报的编务,读者以中老年为主,其中很多人喜爱戏曲,编辑部刚好有位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编辑,于是开辟了戏曲专版,这位同事借给我两本书,分别是“国剧名伶轶事”和“京剧资料汇编”。前一本的作者丁秉鐩先生是20世纪30年代从事戏曲报道的记者,生在天津长在北京,从小泡戏园子,名副其实的京剧通。后一本由北京市政协编撰,作者都是行里名家,科班名角,史料价值极高。后来,我又买了齐如山和翁偶虹的专著来读,这些书籍,让我受益匪浅。 

        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虽皆属音乐戏剧的范畴,却有着不同的文化与哲学背景,是两种不同形态的舞台艺术,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一书中有言:“埃及、希腊的建筑、雕刻是一种团块的造型……中国就很不同,中国古代艺术家要打破这团块,使它有虚有实,使它疏通……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就是打破团块,把一整套行动,化为无数线条,再重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最有表现力的美的形象。宗先生一语道破玄机,中国传统戏曲正是“打破团块,化为线条”结构的典范,不分幕只分场,一场一场按情节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而成。一般性的交代、非主要矛盾冲突的场次往往一带而过,而剧情关键处则浓墨重彩,将“线”打成“结”,不厌其烦,淋漓尽致。一出好戏,必须做到紧密处密不透风,疏朗处疏可走马。 

        比如,程派名剧“锁麟囊”的结构可概括为“寻囊--赠囊--见囊”,呈“线--结--线--结”的串珠式结构,情节简单却极富张力。大幕拉开,通过家仆的对白,把一位娇生惯养的富家小姐活脱脱烘托出来。随着锁麟囊出现,薛湘灵的出场,先是在幕后娇嗔的念白,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营造出浓浓的神秘感,加重了观众的好奇心,到春秋亭遇雨,薛湘灵慷慨赠囊,剧情出现第一个高潮。再到薛湘灵遭灾落难,在卢家为佣,伺候小少爷,因少爷顽皮得以重见锁麟囊,剧情陡转,一段“一霎时把七情俱已磨尽”唱出全剧主旨,让人唏嘘感叹,将剧情推向最高潮。

        再如名剧“秦香莲”,结构大致可概括为“希望(寻夫)--失望(见夫)--绝望(铡夫)”,剧情层层递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杀庙”一场出现大转折,矛盾激化到了极点。最后四场,过场戏与重点戏呈“线--结”结构。第七场包公派王朝请陈世美过府为简单交代的串场戏;第八场开封府当堂对质,第九场皇姑阻挠,第十场国太威胁,其中秦香莲一句“杀了人的天”响遏行云,悲怆至极,令观者为之泪下,对全剧高潮更加期待,冲突一浪推一浪,一浪高过一浪,直至顶峰,最终包公铡了陈世美,还秦香莲以公正。这里是全剧高潮部分,“结”“结”相连,戏剧节奏愈来愈快。 

        京剧经典剧目的结构颇值得研究,“四郎探母”是另一个极好的例子。这出大戏的结构是一个隐形的“十”字,剧情通过杨四郎一天一夜出关探母和十五年悲欢离合的交叉,“结、线串珠”上,更具代表性。这出戏分“坐宫”“盗令”“过关”“见娘”“回令”几个阶段,按现在的版本演出,大约需要两个半小时。虽说五个阶段对于戏剧内容而言都不可缺少,但彼此之间笔墨分量却相差很远。例如“坐宫”一折,铁镜公主问清楚了杨四郎忧伤的原因,答应替他去盗令,戏剧功能仅为情节展开的一个铺垫,或者用西方戏剧术语说,是“情境(时空环境、人物关系、事件缘由)的设置”,本是可以简要交代的一场戏,然而演出时间用了五十分钟左右,占全剧时长约三分之一。再如“盗令”,萧太后自叙家门的抒情性唱段,与公主盗令情节的时间比大约是二比一,明明前段仅是一个新出场人物的叙事性介绍,故事情节的关键部位在后段,却是前段笔墨重,后段简约带过。这个比例是演员与观众长期磨合相互适应的结果,京剧是“角”的艺术,早期萧太后的扮演者是艺术大师尚小云先生,他气场足,唱得好,这就成了观众欣赏此戏不可或缺的“结”。 “见娘”可谓该剧情感高潮所在。老生、老旦的若干唱段经过谭(富英)、马(连良)、李(多奎)几位艺术大师的演绎,字正腔圆、情真意切,余音绕梁令人百听不厌。这个剧目集中体现了京剧戏剧结构不仅按照矛盾冲突的需要设置“结”,还会在演员表演出彩的地方设置“结”。 “坐宫”之“对唱”,“盗令”之萧太后的“唱”,“见娘”之四郎、佘太君等人物的“唱与做”,“回令”之四郎、公主的“唱、念、做”,其间丑角的插科打诨,都是这部戏的精彩之处,所以在场面上大肆渲染。应该说,所谓的“彩”,是几代京剧名家近百年打磨的结果,尤其“四郎探母”是合作戏,名角荟萃,合作者都是大腕,所以谁也不甘逊色,于是造就了这些出彩的“结”。 

        完美的戏曲结构,教给我许多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技巧,我参与完成的纪录片,很多地方受益于戏曲,京剧的经典剧目历经岁月磨砺,博大精深,就像唐诗宋词一样,永远在文化长河里涌动着精彩的浪花。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京剧《谢葆真》:革命女性的传奇人
京剧《东方大港》展时代新意
​现代京剧《长空烈焰》:天涯海角
小剧场京剧《鹿鸣》音乐探索中令人
评新编京剧《梅兰芳蓄须记》​
京剧《等待》大胆的思考与尝试
看京剧《汉明妃》有感
京剧《进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
《兴汉图》演出记 | 金风玉露喜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