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李鸣盛以及他的《三家店》
国粹京剧   2020-08-09 09:40:48 作者: 来源:企鹅号 文字大小:[][][]

    据说喜欢京剧的朋友都会唱的老生唱段

        今天向您介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鸣盛以及他的精彩唱段《三家店》。

        李鸣盛,我国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他在艺术上既是余叔岩、杨宝森两个流派的优秀传人,又广采博收,很好地继承了马连良、谭富英等人的表演特色。尤其他在《秦琼发配》(又名《三家店》)里演唱的“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早已成为了颇为流行的著名唱段。他亲手培育的于魁智、李军等人,已经成为了当今京剧老生行当中的佼佼者。

        李鸣盛祖籍湖北武昌,生于北京前门外鹞儿胡同甲17号。2002年因病去世,享年76岁。原名李士琳,父亲李华亭是京剧界中出色的管理人才。母亲王洁清也是京剧老旦。

        1931年全家迁往天津。进了日租界的“竟存小学”读书。一年以后,转到英租办的“浙江小学”。十二、三岁的时候,通过梅兰芳的琴师徐兰沅先生的推荐,为李鸣盛请来了第一位老师范儒林。李鸣盛学的第一出戏是《捉放曹》。范老师教戏很有耐心,脾气也好。又说了《天水关》、《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又请来了梨园界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张连福先生,他只管教唱,不管教身段。还请了唱老生的刘盛通和李盛荫。为了提高李鸣盛的表演能力,李华亭还特地请来了以演做派戏出名的雷喜福。李鸣盛共学了《辕门斩子》、《问樵闹府》、《打棍出箱》、《四进士》、《乌龙院》、《翠屏山》、《奇冤报》、《南阳关》等戏。还请来了当时以演马派戏崭露头角的沙世鑫到家中传授马派戏,连续说了一批马派名剧,像全部《龙凤呈祥》,全部《群英会·借东风》、《一捧雪》、《青风亭》、《九更天》。

        为了学马派戏,李华亭还通过在“荣春社”科班做事的内弟王金亭介绍,在北京两益轩饭庄请客,正式拜了蔡荣桂老先生为师。还向刘盛通学习了余派的《洪洋洞》,向宋继亭学了谭派的《定军山》。又拜了沈富贵为师,沈富贵对鸣盛的教授一丝不苟,非常认真负责。从压腿、踢腿、搬腿、打飞脚到跑圆场,打把子,每个环节都看得很紧。为了使鸣盛的戏路子更为宽阔,打好坚实的武功底子,他给鸣盛拉戏,拉得最多的是《战宛城》中的张绣和《连环套》中的黄天霸。练完基本功就立刻扎上大靠,拉身段、跑圆场。接下去是戏中的开打,打完紧接着是耍大枪下场。还曾受到素有“大刀宋”美称的宋富贵先生的亲授。如《定军山》的黄忠大刀下场和《珠帘寨》的对刀。并且还向钱宝森先生学习《打渔杀家》中萧恩的“锁喉”对打。为了耍好《翠屏山》里石秀的单刀,曾专门把这方面颇有名气的费世韦先生请到家中,当面指教。

        1939年登台演出,一炮打响。先后在北京新新、开明、长安、庆乐及天津等地演出。17岁,搭班在四小名旦之一毛世来组建的“和平社”里唱二牌老生时倒仓。从此,每天坚持去北京宣武门外的潘家河沿的窑台儿门喊嗓子练功。

        20世纪40年代初,李华亭协助杨宝森办起了宝华社,把给杨宝森调嗓子的琴师李长清请到家中给鸣盛调嗓子、说戏。李鸣盛逐渐对杨派产生兴趣,后期演唱行腔韵味接近杨派,人皆以杨派视之。

        1958年参加宁夏回族自治区京剧团。

        退休回京后,课徒授艺,弟子有陈超、朱小希、黄炳强、张国泰、李军等。有《李鸣盛艺术生涯》(刘连仑、赵兵著)一书行世。

        当代著名戏剧理论家、教育家、戏剧史家张庚对李鸣盛这样评价,他是“京剧杨派艺术成功的实践者,忠诚的传播者,后起之秀的严师,戏迷的良师益友”。

        李鸣盛的代表剧目有《杨家将》、《三家店》、《伍子胥》、《空城计》、《二进宫》、《武家坡》、《洪羊洞》。演出新编历史剧有《大顺春秋》、《孙安动本》、《打登州》等。

        京剧《三家店》又名《秦琼发配》,说的是隋末,秦琼被靠山王杨林提至登州问罪,押解途中宿于三家店,因思念亲朋,不胜愁闷。

        这段唱腔表现了秦琼被押前往登州离别家园,从此踏上落草为寇道路,对以往平静生活的怀念之情。

        京剧《三家店》选段 秦琼唱词

        (根据李鸣盛录音整理)

[西皮流水]
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尊一声过往亲朋听从头。
一不是响马并贼寇,二不是歹人把城偷。
杨林与我来争斗,因此上发配到登州。
舍不得太爷的恩情厚,舍不得衙役们众班头。
实难舍街坊四邻与我的好朋友,舍不得老娘白了头。
娘生儿连心肉,儿行千里母担忧。
儿想娘身难叩首,娘想儿来泪双流。
眼见得红日坠落在西山后,叫一声解差把店投。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