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粹京剧 升平署戏楼收储多部大戏剧本
 
 
京剧文粹
 
 
 
 
 
 
 
 
 
 
升平署戏楼收储多部大戏剧本
国粹京剧   2020-08-28 11:26:42 作者: 梁欣立 来源:首都建设报 文字大小:[][][]

    升平署戏楼 

        升平署位于西城区南长街南口路西的北京161中学校区内,原是清康熙年间建立的由太监掌管的外衙门,称南府,专门管理皇宫内外演乐唱戏事宜,包括收罗民间艺人,教习年轻太监和艺人子弟,应承宫廷演出等。

        道光七年(1827年),南府改为升平署,隶属内务府。咸丰、光绪年间,宫廷演剧兴盛一时,曾经在颐和园设立升平署分支机构,伺候慈禧太后。辛亥革命后,升平署随着清王朝一起退出了历史舞台。

        据《京都古戏楼》中记载:“清初,宫中奏乐和演剧沿用明制,由教坊司、钟鼓司承应。康熙年间,专门设立演剧机构,称南府,地点在南花园。”

        《宸垣识略》中描述:“南花园在西苑门迤西,明时为灰池,种植瓜蔬,今改南府,为梨园子弟所局。”

        升平署体制庞大,嘉庆年间有人员700名左右。到光绪年间,所属人员也有380余名,内设工程处、钱粮处、内学、中和乐、盔头作、档案房等机构。演员由内学和外学组成,可演出规模宏伟的宫廷大戏,也可承应各种小戏、小唱,主要演唱昆曲、弋阳腔和京剧等。

        慈禧太后嗜好戏曲,几乎天天必看。她住颐和园期间,升平署最为忙碌,要用40多辆大车拉着箱笼行头来回跑。

        升平署档案收储多部宫廷大戏的剧本,如《劝善金科》、《目莲救母》、《升平宝筏》、《西游记》)、《鼎峙春秋》、《三国演义》、《忠义璇图》、《水浒传》、《昭代箫韶》、《杨家将》、《封神天榜》、《封神演义》等。这些剧本一律用白皮纸毛笔书写,明黄纸做封面、封底,封面上贴红色纸签,写着戏名,专供慈禧太后翻看,称为安殿本。

        升平署院子是保存较好的一组古建筑物,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包括四合院、排房、游廊、方亭、花园和升平署戏楼。其中升平署戏楼是主要建筑,在四合院南,由方形重檐歇山顶戏台和七开间卷棚顶后台建筑组成,平面呈凸字形,三面敞开的戏台适合观赏演出。

        戏台基座高0.8米,台口宽12米,台进深10.8米。台口四根红漆柱,两侧各有立柱三根。上场门原为城门样式,寓出将之意。下场门原为宫门形式,寓入相之意。戏台对面是帝王后妃看戏的双脊勾连搭式大殿,两侧各五间配殿,院中一棵粗大的枫叶树。

        如今,戏台敞开的三面均装上了木门窗,改为161中学的图书馆。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贵族票友成京剧艺人
回眸风雷京剧团
为让西方看懂京剧,梅兰芳准备了七
燕去长空艺韵存
梅兰芳上海行影响了京剧艺术革新
京剧戏班封箱是什么 戏班开箱仪式
梅兰芳90年前的苏州义演
上海京剧改良,66年走了500米
梅兰芳上海滩一炮打响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谈言慧珠之组班​
老谭的髯口
清宫唱戏轶事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勾脸武生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生产厂家福州技校创场号 不锈钢花箱 公司起名天津信用卡垫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