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被影像照亮的京剧史
国粹京剧   2020-09-09 10:50:55 作者: 解玺璋 来源:北京日报 文字大小:[][][]

    被影像照亮的京剧史 

    《京剧史照(增订版)》 鲁青 主编

    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 组织编写   北京燕山出版社

  
    《女起解》梅兰芳饰苏三(右)萧长华饰崇公道(左)
  
    《汾河湾》谭富英饰薛仁贵(左)谭元寿饰薛丁山(右)
 
    《大登殿》杨月楼饰薛平贵(中)、王瑶卿饰王宝钏(右二)、杨小朵饰代战公主(左二)、刘赶三饰马达(右一)、罗寿山饰江海(左一)
  
    《赵氏孤儿》马连良饰程婴(右)张君秋饰庄姬公主(左)
 
    《宝蟾送酒》欧阳予倩饰宝蟾
 
    《柳荫记》杜近芳饰祝英台(左)叶盛兰饰梁山伯(右)
  
    《战宛城》侯喜瑞饰曹操 

        《京剧史照》成书于1990年,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曾获1993年度的国家图书大奖。因发行量有限,许多喜爱京剧的读者无缘购得。

        《京剧史照(增订版)》在原有六个单元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七单元,即1990年底举行的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的盛大演出、21世纪以来部分获奖的重要剧目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的部分有代表性演员的照片。此次增订在原书1102张照片的基础上又增补了395张;在增补的同时,还选择清晰度更高、更具历史文化价值的照片进行了替换,照片的标注也更加规范。由于篇幅所限,本书只收录了以北京地区为主的京剧史照。

        人类记录自身的活动,最初主要靠文字和地上地下的实物。近现代以来,科学昌明,技术进步,这才有了更多的记录人类活动的手段。随着照相、录音、录像的发明,文字的记述不再是人类历史唯一的呈现方式,人类活动场景可以通过声音,或活动的和不活动的影像,呈现给后人。人类对历史的感知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京剧史照(增订版)》让我们倍感欣喜的,就在于编者精挑细选了千余帧珍贵的新老照片,借助影像,形象地讲述了京剧艺术二百多年的发展史。京剧史撰,不一其书,或穷其流变,或重在演艺,或详于声律,或纪其撰述,总之,是以文字而表述之,即使讲到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亦只能见诸于文字的表达,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名伶身影、服装砌末,虽有速写传真,插图形状,终觉遗憾,难肖其神。

        照片自然不同,它能将一个演员的神态、动作、衣着、扮相,以及周围环境瞬间记录在案,在一定意义上还原了戏剧演出的历史现场。因而,我们有理由认为,照相术的发明,对于戏剧历史撰述来说,非同小可,可谓是革命性的。文学可以靠书本传承,书本是文学与读者发生关系的主要媒介物。戏剧就不同了,它的生命是在剧场里、舞台上,现场演出是它本质性的存在方式。如果离开演出现场,演员的表演无论多么精彩,也只能保存在人们的记忆和想象里,就像我们从梦中醒来,梦中的情景往往是捉摸不定的,固有那文人墨客愿意将观感诉诸文字,但即使笔下生花,也很难复原一个精彩的演出瞬间。    

        而照相技术恰恰可以弥补其不足。事实上,在录音、录像技术发明以前,只有照片能为戏剧史保存如此众多的文字之外的珍贵史料。收集在这里的照片,最早的当为时小福、徐小香的便装照,以及《大登殿》中杨月楼饰薛平贵、王瑶卿饰王宝钏、杨小朵饰代战公主、刘赶三饰马达、罗寿山饰江海和《探亲家》中刘赶三饰乡下妈妈胡氏的两帧剧照。尤其《大登殿》那一帧,如果考虑到其中饰演薛平贵的杨月楼1890年就已去世,那么很显然,这帧剧照应该是他离世前拍摄的,拍摄者和具体的拍摄时间虽已无从考据,但肯定比常见的慈禧照片要早很多年,说明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演艺界总是走在社会前列的。    

        这些照片,有便装照,更多的则是彩照(非彩色照片,而是装扮成某个剧中人物的相貌),其中又分为现场演出的剧照和照相馆里装扮好的摆拍。尤为珍贵的是那些早期的黑白照片,它们散落民间,历经天灾人祸,水火无情,不曾毁于一旦,岂非万幸?如今,有心人追寻于坠绪,旁搜而远绍,历尽多少辛苦,将这些照片辑于一编,终于完成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这件大事,为京剧史的书写增添了更丰富、更有说服力的材料。当我们翻看这些载有丰富历史信息的黑白老照片时,不能不感慨万千,为这些编者点赞!    

        中国传统史学,有正史、野史之分别。正史主要记载帝王将相的事迹,梁启超称之为“帝王家谱”,国民生活不与焉。野史则多为文人所作,而文人向来鄙弃戏曲以为不足道,“即有一二学子,以余力及此,亦未有能观其会通,窥其奥窔者”(王国维语),遂使许多关于戏曲的史料,或流于街谈巷议,小报逸闻,或湮灭于历史的时间长河之中,以至于所有治戏曲史的人,未有不叹息史料之匮乏的。而这一巨册《京剧史照(增订版)》实为治京剧史的宝藏,足以照亮京剧史因材料匮乏而幽暗不明之处。    

        京剧固然是综合艺术,它离不开文学剧本、音乐唱腔、舞台美术等诸多艺术因素,但所有这些都要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而集中体现出来,传达、感染于台下的观众。因而,京剧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的一门艺术,演员无疑是京剧艺术的主体。这也正是《京剧史照(增订版)》让读者流连忘返之处,它充分体现了京剧以演员为中心,以角儿为中心的艺术特征。所辑照片,除了演员(其中多为名角儿)的剧照、化装照、便装照,其他内容甚至少到屈指可数。从最早的杨月楼、刘赶三、徐小香、时小福等京剧艺术的开创者,到京剧艺术发展至臻于成熟、规范时期的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汪笑侬、贾洪林、刘鸿昇、许荫堂(以上为老生),王楞仙、德珺如、朱素云、程继先(以上为小生),杨月楼、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以上为武生),余紫云、陈德霖、田际云、田桂凤、余玉琴、王瑶卿(以上为旦角),龚云甫、谢宝云(以上为老旦),朱文英(以上为武旦),黄润甫、金秀山、裘桂仙(以上为净行),罗寿山、德子杰、王长林、萧长华(以上为丑行),再到京剧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北京的京剧舞台呈现出群芳竞艳、流派纷呈、星光璀璨的局面,老生有了“四大须生”,旦角更有“四大名旦”,武生则有“宗师”杨小楼,而叶盛兰、金少山、盖叫天、李多奎、侯喜瑞、郝寿臣、裘盛戎、叶盛章等等,也都独树一帜于各自的行当之中,成为京剧史上绕不过去的存在。

        这些角儿们的照片,汇集在一起,已构成一部京剧别史,同时,它又是整部京剧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里的每一帧照片,都诉说着京剧史的一个辉煌时刻,而京剧艺术的辉煌,正是这些照片中的主人公们用自己的心血创造的。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我所看到的陈少霖先生​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灵芝孢子主治功效用法 益生菌哪个品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