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动态
 
 
 
 
 
 
 
 
 
 
专访丁晓君、张凯、赵宇!
国粹京剧   2018-11-17 10:33:34 作者: 张溢中 来源: 宏济说戏 文字大小:[][][]

    专访丁晓君、张凯、赵宇!一生一旦一丝竹,信马寻梅弦中游!

        一出好戏,群星荟萃,人戏互保,强强联袂,这才是宏济最美的样子!梅派青衣丁晓君、马派须生张凯及琴师赵宇,初冬入连,共同演绎经典名剧《凤还巢》,给大连戏迷送来一份浓浓的暖意。这三位京剧名家是很多戏迷心中的“女神”和“男神”,“宏济说戏”也在排练间隙与他们聊了聊……

寻梅
大连青衣“凤还巢”
丁晓君 口述
张溢中 整理

        《凤还巢》这出戏是当年梅兰芳先生首演,也是恩师杜近芳先生在我拜师后传授给我的第一出戏。之所以久演不衰,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容纳了人间百态,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真善美。我很喜欢这出戏,特别是这个人物——程雪娥,她不仅是古典女性的代表,也是今天女性的一个典范,独立、自爱、自尊,不仅仅是温婉贤淑,更可贵的是她那种崇尚纯洁的美。

        梅兰芳先生对这出戏的雕琢是非常用心的,我的恩师杜近芳先生在继承这出戏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她对一些场次的精简和对人物的细化,都得到了梅先生的肯定。我在继承前辈艺术家经典技艺的同时,在表演中也注入了今天人们对女性的思维认识,更好地被今天的观众所接受。这出戏里的梅派唱腔也是相当经典,脍炙人口,每次我唱的时候,都感觉到前辈艺术家的伟大。

摄影:楚布

        我演这出戏的体会是,要把握好程雪娥这个角色的度,她对妈妈和姐姐还是很尊敬的,很懂礼节,很知道照顾大家的情绪,还有她在遭遇变故的时候,经历了很大的情绪波动,仿佛瞬间跌落到了不同的世界,但她仍然能够坦然面对,不失体统,又坚守自尊自爱的底线,品行兼优,我很喜欢诠释这样的人物,这也是传统文化不仅能带给我们一种艺术享受,更是对优秀典范的一种呈现和弘扬。

        说到“凤还巢”,我这次真的是“凤还巢”了,我是大连人,大连是我的家乡,是我的根,每一次回到大连,我都觉得那么舒服,一下子心就落地了,所以在这演出,就是回家那种安心的感觉。而且在排戏时,我能感觉到大连京剧院舞台上很多的演员虽然年轻,但成长迅速,包括乐队、舞美方方面面,非常敬业,我特别欣慰,回家唱戏也特别有底气。

        我也要给大连的京剧观众特别点赞。观众是成就演员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他们,我们不会成长得这么快,同时,我们的成长也培养了一大批越来越年轻的观众,这种互相的成就,让大连的京剧有了繁荣的根基。作为大连人,我也特别的骄傲。

        另外,要提到前段时间,我跨界演出了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在北京、大连很多城市都演出了,反响非常好。在这次跨界演出中,我也感受到,歌剧和京剧在舞台技艺表现方面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殊途同归,触类旁通,我在歌剧舞台上,因为有京剧的基础,演唱表演上能够更自如,同时也和歌剧演员学到了很多与观众进行舞台交流的方式,再回到京剧舞台上,对我也有很多的帮助。

信马
我与马派“神交已久”
张 凯 口述
张溢中 整理

        我小时候学的第一段传统戏唱段就是马连良先生的《借东风》,第一段现代戏唱段就是马长礼先生的《沙家浜》,可以说是和马派“神交已久”。

        我十四岁的时候扮演王延龄,我的老师就说,嘿,张凯戴上白髯口还真有点儿意思。其实我小时候就喜欢戴髯口的感觉,黑三呀,白满呀,有时候排戏不戴髯口,我就会总觉得少点什么东西,我只要一戴髯口,我的感觉就有了。而且我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觉得扮戏很重要,髯口怎么戴,月亮门怎么勒,这和马连良先生对扮戏的讲究不谋而合,我其实也是有意识地往这边靠,受马派的影响非常大。

        但是当时没有条件去归派,我到大学以后的学习理念仍然是“打好基础,按部就班”,一定得把自己该做的功课都做到了,基础打瓷实了,学戏的时候就好使了,当年我曾一度变声变了很长时间,在唱不了文戏的情况下,我就学武戏,其实这些都是对我的一种积累。

摄影:小毅

        后来,我觉得自己可以归派了,我就想归马派。我和师父朱强老师学的第一出戏就是《赵氏孤儿》,学完以后,我就突然意识到,我之前的功没有白练,无论是“盗孤”还是“盘门”这几场,没有脚下的功夫,没有扎靠的功夫,这几步圆场你想给它跑好看了,跑出感觉了,很难。我理解京剧舞台上塑造人物靠的是四功五法,是基本功,是程式化,是虚拟化,不仅仅是“一身之气在于脸,一脸之气在于眼”,京剧演员塑造人物更高级,也更复杂,所以说,京剧表演没有捷径。

        再说回马派。马连良先生是一位“面面俱到”的艺术家,扮相、嗓音、韵味、身上,都是极好,这种综合太难得了。包括舞台上的服装道具,也都是马派体系中的一部分。马连良先生其实是很尊重传统的,但他也很善于改良,而且他的改良很合理,不糟改。马先生强调的不单单是个人,他所要呈现的是京剧的整体美。

        我打心眼里喜欢马派,不仅仅是考虑到自己的条件,更主要的是自己的精神追求、审美意识、价值取向,都和马派所倡导的是一致的。


弦中游
我和大连院“很有缘”
赵 宇 口述
张溢中 整理
        2000年,我调到中国京剧院,张火丁正在排《白蛇传》,把我从一团调到了三团,就这样我和张火丁从2000年开始合作,一直到现在,合作时间比较长,舞台上也是比较默契。

        所以,很多人了解我都因为我是张火丁的“御用琴师”,其实我最早是丁晓君的琴师,因为我和丁晓君是同班同学,包括大连京剧院的王晓亮,我们都是一个班的。大连院的琴师王猛是我表弟,小佛张潇涵3岁的时候,我和丁晓君都抱过她,张潇涵的姥爷是教我打鼓的老师。所以,我和大连京剧院很有缘。

        这里插一句,我虽然是琴师,但当年在学校,要学小锣、大锣、板鼓、铙钹、三弦、月琴、胡琴、唢呐、笛子,这些都得学,都得会,一年以后,老师来决定你适合做什么。

        说到这次演出的《凤还巢》,这是一出梅派戏,这出戏对于我们乐队来说,主要是“味儿”,王少卿、徐兰沅、姜凤山等前辈老先生的“味儿”,其实唱腔倒不是很复杂,难点就在这个“味儿”上。我从小就拉梅派,学习胡琴也是以梅派为主,后来和张火丁合作,才学着拉程派,其实,不同流派的伴奏差别是特别大的。

看了三位角儿的讲述
是不是更想亲临现场
感受这场经典大戏《凤还巢》了呢

2018年11月17日15点
宏济大舞台
《凤还巢》
梅派青衣 丁晓君
马派老生 张 凯
领衔主演

琴 师:赵 宇
(特  邀)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动态
 
王蓉蓉谈传承:要保持住京剧该有的
史依弘: 心里涌动出来的,才是有
魏海敏 梅派在宝岛开枝散叶
​陈少云是怎样炼成的?​
张萌20年伴随福建京剧院一起成长
马良:重老戏,也需开新路
王珮瑜 “南京是京剧演出的重要
魏海敏盼更多年轻人传承梅派艺术​
对话史依弘、李军:观众认可,才是
 
  热门文章
 
尚长荣的戏里戏外
8月9日青岛市京剧院上演《四郎探
史依弘:我在美国演京剧《霸王别姬
马派传人朱强
万晓慧:80后“蔡文姬”台前幕后
走进《杜鹃山》柯湘扮演者--王润
管波 “小刘长瑜”大连唱《红娘》
尚派《四郎探母》5月28日CCT
琴师周佑君“她拉琴,好听又好看”
专访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郭玮
廊坊走出的京剧程派美女新星张茜
北京京剧院3月1日开始好戏连台
丁晓君做客《中国大舞台》
丁晓君9月23日长安上演电影版《
专访杨春霞 “柯湘”忆当年
范乐新 四十岁靓丽“穆桂英”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