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动态
 
 
 
 
 
 
 
 
 
 
记国家京剧院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王越
国粹京剧   2022-07-25 11:08:10 作者: 来源:中国国家京剧院 文字大小:[][][]

品过之后,总是要有一些回味的……——记国家京剧院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一级演员王越

        在王越家,一定会喝到极好的普洱茶。

        王越说自己追求的唱腔、表演状态就要像普洱一般——不急于刻意地卖弄技巧,不去飙高音,追求自然、流畅,有底蕴、有回味。

        之前曾有过很多关于王越的采访与文章,的确,这样一位在三十出头就独挑大梁、担纲院团主演、排过大戏获过大奖、引得业内外颇为关注的青年演员,自然是焦点中的焦点。然而,以往文章多以学戏、成长为题,所以这一次,我们默契地选择以创作为主题,以这名走过青年、正步入中年演员的创作思考为主题,以他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尝试、创作勇气为主题。


    排演新编历史剧

        《紫袍记》讲述的是狄仁杰与武则天之间的故事。在这出戏里,王越解决了一个难题:化解人物常规形象与行当之间的差异。

《紫袍记》王越 饰 狄仁杰

        提起狄仁杰,在观众心中应该是一个文雅、多谋的文臣形象,如果用京剧表现,大多会想到“俊扮”,不勾脸。导演组也是这个意思。这就是王越排演该剧面对的首要问题——当人物常规形象与行当之间存在一定偏差时,如何去弥合?如何去化解?如何让人物与行当精准对位?王越思考许久,却并没有能够说服导演组的良方。就这样,经过几次“俊扮”试妆和几次的演出之后仍然找不到人物感觉。后来,有一次演出裘派经典剧目《铡美案》王越说:“当我勾好脸,扮上戏,看到镜中的包拯形象,我茅塞顿开!包拯是龙图阁大学士,断案、清官、铁面无私、文臣——狄仁杰也是文臣、断案如神、官居宰相、敢犯颜直谏,这几个关键词给了我很大启示,突然感觉狄仁杰与包拯在某些层面、某些特点方面很贴近,两个人物有着某种共通之处,既然包拯是勾脸的,那么狄仁杰也是没问题的——就看从哪些角度来表现。想到这,我就对塑造这个人物有了一定的信心。”

        王越并没有完全按照演包拯的演法来表现狄仁杰,只是在人物与行当之间找到一个似有若无的桥梁,找到一种表现人物的方法和角度,一个存在于人物与行当之间的诠释性入口。然而之后,问题又出现了:从哪个角度来开掘?以哪几个方面为重点?

        演员优秀与否的分水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处理人物的智慧。剧中,王越将最大的精力投入集中在几个地方:首先由“俊扮”改为勾紫三块瓦脸。紫色在京剧脸谱中表示肃穆稳重、刚正威严、不媚权贵的人物特征。脑门儿勾红色利剑形状,与眉间两簇紧皱的红色眉攢连在一起,更加显示出狄仁杰这个人物不畏强权,敢于犯颜直谏的刚正无私的性格。同时,双眉紧皱,说明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这个角色从头到脚整体扮相都用了很多心思,当找到狄仁杰扮相之后,立刻使人走进这个角色之中。

        在狄仁杰这个人物的创作中,王越通过“四功五法”很好地发挥了花脸行当的表演优势,最重要的是恰到好处地诠释了人物。如:第四场戏带兵打仗得胜归来,当时狄仁杰的上场非常出彩,上场门直接圆场到台口,这需要扎实的圆场功,既要快又要稳,彰显气势。王越的这个出场设计,表现了狄仁杰得胜回朝、意气风发的状态。另外,到老年的一场戏,由黪满换白满的出场,狄仁杰老态龙钟、步履蹒跚地挪到台口。两个不同的上场很好的区别了人物的年龄和心态。通过许多细节的不同设计,使狄仁杰这个人物与花脸行当真正结合在一起了,用王越自己的话说,“人物与行当对位了,在‘四功五法’的基础上,新编戏尤其要注重细节,当我真的抓住这些细节的时候,感觉到这个人物沉下来、踩在地上了!”


    排演传统戏

        从山西来到国家京剧院,王越最大的感受就是平台不一样了、收获更多了——特别是以排演剧目带动整体业务能力的提高,令王越收获颇丰。“一说演传统戏,我就会想‘这戏我会呀’,但等到排练时,听老先生们仔仔细细地说戏、抠戏、磨戏,才发现远不止从前认知的那么简单。所以,非常感谢国家京剧院,这是一个平台,更是自我提升的一个难得机遇。”

        说到这,王越有些激动,又换了一壶茶,然后严肃而低沉地说,“这么说吧,在山西,《紫袍记》中的狄仁杰把我掏空了,不仅是演这个戏很累,而是掏空了我所有的表演方法、表演思考、我之前的全部积累;但是来到国家京剧院,是我的一个新的开始,让我进入了‘格式化’之后的‘重新输入模式’——可以说,就是艺术之路的一段新征程。”王越说这番话的时候很认真,很坦诚,说得也很实在,从他的语气、神态中,能够感受到他对国家京剧院的一种长期向往与百般珍惜。

《铡判官》王越 饰 包拯 

        来到国家京剧院,《铡判官》的排演对王越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当时一位老领导特别提出《铡判官》这么好的一出戏,就是包拯出场太晚了。因此特别请孙元意老师修改剧本,李长春老师授课。经过修改的《铡判官》更突出包拯这个人物,为了适应当下剧场演出时间,对原剧做了适度压缩,主要消减包拯出场前的交代。包拯的戏原样不动,以保证裘盛戎先生的原有路数和风格韵味完整体现。为了传承其独到的流派功法特色,必须予以保护。立主脑之后就是减枝蔓,比如颜查散立尸不倒等情节、台词都做了相当程度的精减,柳金禅这个人物也根据旦角的条件有所突出……这些改动都是为了这出戏的最后呈现一定要符合当今观众的审美习惯。

        提到柳金禅的扮演者刘梦姣,王越说,“无论嗓音还是扮相,她都是条件非常好的青年演员,比如在戏里我唱升F调,刘梦姣为了配合我并没有降调门,这也看出她的嗓音条件非常好,所以为了突出她的特点,在人物设计上、包括唱腔等各个方面,都做了相应调整。”同时,剧中判官、油流鬼、阎君……很多角色都给演员留出了很大的表演空间,并成为该剧诸多亮点,相应的,也就非常考验演员的表演功力。“我们一团武丑王超,花脸刘魁魁、胡滨,老旦郭瑶瑶……很多演员都非常不错,只有每个人物、每个角色、每个行当的演员都好,这个戏才好看,可以说这出戏在考验演员的同时,也考验排演团体的实力,一个团在各个行当都有功底深厚的青年演员,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能排这个戏的团并不多。”

        《铡判官》演出后,王越仔细地研究、反思并总结了自己的唱。众所周知,铜锤花脸的“唱”非常重要,是关键,“但唱并不是越高越好,相反,越够越完。”王越自信地说,“以前老先生们经常说‘声音把房顶冲破’‘气将整个剧场贯满’,这其实说的是一种气韵、也是一种意念,其实唱腔和表演都是一种感觉,并不是全部都往高腔上够,刻意地往高了去找就不是艺术了,而是一种卖弄。”王越的这番话让人很意外。嗓音条件极佳的他能说出“越够越完”,能够如此深邃思考,冷静反观自己的唱腔、表演,在这个年龄段的演员中并不多见。

        同时,王越也谈到另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艺术个性”。王越认为,艺术个性不是刻意的,而是与每一位演员的成长环境、阅历有关,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本真的一种融入。多年前,著名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看完王越的演出,说了如下几句话“你就这么唱,千万别变!形成自己的东西是水到渠成的事!”这句话王越一直记在心里,并且经常提醒自己,勉励自己。所以,今天的王越依然不会刻意地去显耀一些技巧,来取悦观众,一直以来,他追求的唱——就像他说的普洱茶——顺畅、自然,有底蕴,满是回味……“心中所想与表演外化这两者能够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自如,这就是我追求的特点。”

《断密涧》王越 饰 李密

        还有一出传统戏也是王越来到国家京剧院之后排演的,就是《断密涧》,与他搭档的老生是同在一团的杜喆。谈到与杜喆的合作,王越会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快乐和一种发自内心的称赞,“那种对戏、对人物的理解,特别是那种火候的把握,我们在艺术追求上是基本一致的。”


   排演现代戏

        得知参与国家京剧院现代京剧《西安事变》的创排后,起初王越有些紧张。但今天他回忆起来,那段经历弥足珍贵。这出戏让王越思考到很多现代戏表演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一些尝试。剧中,王越扮演蒋介石。“表现蒋介石得意的时候,对于演员来讲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剧中恰恰表现的是他被抓后复杂的心理活动,这里就会有难度——如何在不失委员长风范的前提下,表现出人物的失意和低落。因为这是蒋介石被抓后的状态,表演不能太扬。但也不能颤颤巍巍,过于低落,因为委员长的身份感不能丢。这个表演的分寸感太难拿捏了!”从读剧本一直到进排练厅,王越每天想的就是这个人物的分寸感,他尝试过很多表演方法、细节处理的方法,但效果都不太理想。“后来还是李法增老师,他建议我在处理这个人物时可以考虑借助一些道具,比如准备一个手绢、沾沾汗,用外在形体就非常能说明人物内心的情绪,可以说不用一言一语,就可以把人物内心外化出来。”

《西安事变》王越 饰 蒋介石

《满江红》王越 饰 秦桧

这出戏的导演孙桂元老师也给了王越很大的帮助,孙导本身也是京剧花脸坐科,有很多年的舞台实践经验,“他给演员说戏既是站在演员角度,又是处在导演的高度审视观察,所以从身段到眼神乃至心里的起伏变化讲得都很到位,几年下来从《西安事变》的蒋介石、《满江红》的秦桧,到《西施》的勾践、《帝女花》的清帝等等,每出戏,每个角色,都注入了孙导辛勤的汗水”。

《西安事变》中张学良的扮演者于魁智和宋美龄扮演者李胜素两位艺术家,在舞台上的风格和对艺术的严谨以及行云流水般的唱腔,给王越留下深刻印象,并作为自己艺术上所追随的榜样。

还有一个细节的处理令王越印象很深,就是张学良送蒋介石上飞机回南京的那场戏,当时两个人有一段交流,最后,蒋介石对张学良说,“那你就只好永远36岁!”就是这句话的语气处理,让王越至今不忘。“当时排练的时候,处理这句话的语气稍加强硬,体现委员长对张学良的一种无奈的怒气。但是演出后,濮存昕老师建议我这句话不能那么硬气,虽然是张学良送蒋介石送行,可毕竟当时的蒋介石还没有上飞机,委员长是很有城府的,在他还没真正上飞机的时候,依照他的性格,这句话不会说的那么硬气。虽然这就是一句台词,虽然是几秒钟的台词,但是语气、状态拿捏不准的话,这个人物就不对劲了。所以我就感觉细节非常重要,几乎可以决定一个演员饰演一个人物的成功与否。”

对于王越而言,有些戏不是演完就完了,他会反复地回想。即便最近一段时间不会演出,他也会找出录像,反复看自己的表演。以一名观众的身份看自己的表演,“这样会更客观地找到自己的一些不足。比如当时是这样处理的,但是今天再看看,这样处理还不太好……”

王越曾获得“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提到获得的荣誉,王越依然是平静的。他认为是剧院的培养、前辈艺术家的认可、同事们的支持使他有了这些荣誉。谈到未来的计划,王越没有高谈阔论,他喝了一口茶,想了想,然后,平和地说:“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排练演出,争取参加的每出戏都会给自己留下一些东西吧。就像陈年普洱,品过之后,总是要有一些回味的……”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动态
 
王蓉蓉谈传承:要保持住京剧该有的
史依弘: 心里涌动出来的,才是有
魏海敏 梅派在宝岛开枝散叶
​陈少云是怎样炼成的?​
张萌20年伴随福建京剧院一起成长
马良:重老戏,也需开新路
王珮瑜 “南京是京剧演出的重要
魏海敏盼更多年轻人传承梅派艺术​
对话史依弘、李军:观众认可,才是
 
  热门文章
 
尚长荣的戏里戏外
8月9日青岛市京剧院上演《四郎探
史依弘:我在美国演京剧《霸王别姬
马派传人朱强
万晓慧:80后“蔡文姬”台前幕后
走进《杜鹃山》柯湘扮演者--王润
管波 “小刘长瑜”大连唱《红娘》
尚派《四郎探母》5月28日CCT
琴师周佑君“她拉琴,好听又好看”
专访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郭玮
廊坊走出的京剧程派美女新星张茜
北京京剧院3月1日开始好戏连台
丁晓君做客《中国大舞台》
丁晓君9月23日长安上演电影版《
专访杨春霞 “柯湘”忆当年
范乐新 四十岁靓丽“穆桂英”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