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动态
 
 
 
 
 
 
 
 
 
 
日本京剧院院长吴汝俊侧记
国粹京剧   2022-11-17 09:38:52 作者:蒋丰 来源:企鹅号 文字大小:[][][]

用新京剧唤起中日文化交流的共鸣与共振

——日本京剧院院长吴汝俊侧记

        正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风雨兼程走过半个世纪之际,由旅日华侨、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日本京剧院院长吴汝俊全程亲自编、导、演的新京剧《宋氏三姐妹》,再次在日本东京公演。那天,许多日本政要到场,许多日本友人到场,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外交官到场,许多华侨华人到场。余音绕梁,掌声如潮。人们称赞吴汝俊用新京剧《宋氏三姐妹》徐徐拉开了下一个50年中日文化交流的序幕。

 一、这对伉俪,来自历史深处的“中国缘”

        出生于中国六朝古都——南京一个艺术世家的吴汝俊,举手投足间自然而然地显露出一种古典流香优雅知性的气质。父亲是京胡演奏家、作曲家,母亲是老生演员,吴汝俊从小耳濡目染,兼修京剧和京胡。得天独厚的家学渊源,出类拔萃的个人天份,让吴汝俊走进了学习中国戏剧的殿堂——中国戏曲学院,给自身在家学和天分的基础上注入了专业理论的素养。毕业后,吴汝俊再次成为幸运儿,进入了传统中国京剧的殿堂——中国京剧院,为京剧大师李维康、耿其昌等人担任琴师。

        或许,有人会用今天的网络语言说,“吴汝俊没有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记者更想说,“吴汝俊的人生之幸在于站在巨人肩膀上后的不懈努力。”这些超高的起点,为吴汝俊开启了一条异于常人的艺术之路。

        吴汝俊与夫人陶山昭子的爱情传奇,一直为中日两国文艺界所津津乐道。身为动植物学家的陶山昭子,酷爱户外运动。挑战5000米以上的高山,是她工作之余的一个重要爱好。多次前往中国探访考察的陶山昭子,在顺利完成了对唐古拉山的挑战后邂逅吴汝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共识,让两人相见恨晚,一种情愫默默滋生,跨越了国境,超越了年龄。

        后来,吴汝俊才知道,陶山昭子的曾祖父头山满与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私交甚密。当年,孙中山和宋庆龄在日本举办婚礼时,头山满担任了婚姻介绍人这一重要的角色。

        历史,总是不露声色地传递着应有的DNA。陶山昭子自己也没有想到,当年,曾祖父头山满成为了一对中国革命先行者婚姻的介绍人;如今,自己要嫁给一位中国京剧艺术家。这份悠悠绵绵传承了四代的“中国缘”,在记者看来,堪称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绝唱”。

        最令吴汝俊感怀的是,婚后,出身名门的陶山昭子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在国立大学的公务员工作,转身经营自己的小家庭。昭子兄妹六人,她经常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让兄弟姐妹们和吴汝俊聚会在一起欢谈笑赏,她说,“我喜欢吴汝俊,我要让我的兄弟姐妹也喜欢吴汝俊,我们要一起喜欢中国。”

        此前,记者曾有机会观看过吴汝俊演出,并应邀到舞台的后台参观。只见昭子不动声色的忙前忙后,甚至做着把帷幕下摆整理好的“杂活”。当工作人员说有客人要求见面的时候,昭子说“让汝俊去见吧,我不把这里的小事安排好,我就不放心。”

        如今,吴汝俊与昭子相恋相依三十五年,两人亦师亦友,互相扶持,互为依靠,早已成为中日两国跨越国境的令人艳羡的艺术伉俪。


 二、艺术创新,助新京剧唱响东瀛

        记忆总有定格的时候。1988年,在中国首创的第一场京胡独奏与京剧独唱音乐会如潮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吴汝俊悄然转身。为了与陶山昭子的承诺,他决心只身赴日,放下所有的成绩,一切从零开始。

        吴汝俊初到日本时,日本社会还没有形成一个欣赏京胡、发展京剧的成熟环境。在日本举办的首场京胡演奏会,“观众甚至没有台上演员多”,这让年少成名的吴汝俊感受重挫,他用“崩溃”形容当时的心绪。

        痛则思变。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专业出身的吴汝俊能够用专业的眼光去分析日本传统艺术的优缺点,国际婚姻的强项又让吴汝俊可以比较中日民族传统艺术的冲突与融合。他很快摸索出一条新的路子,在京胡演奏中大胆引入西方交响乐、迪斯科、伦巴、摇滚乐的元素,增加日本传统乐器尺八和日本古琴的成分,加入中国民族电声音乐、京胡轻音乐、京胡交响曲合奏等博采众长又浑然天成的内容,打造出妇孺老少都喜爱的“新京剧”艺术表现形式。

        很快,吴汝俊就得到了日本专业制作团队的橄榄枝,他的京胡演奏专辑《为了你》,在日本创下超30万张的销售佳绩。2006年,“北京之春”京胡音乐会引发日本社会广泛轰动,包括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鸠山由纪夫、曾是日本自民党中枢“三驾马车”之一的日中协会会长野田毅在内的多位日本政经界大腕为吴汝俊的艺术造诣和创新能力而深深倾倒。

        吴汝俊多次受邀参演日本NHK大河剧,在其中担任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角色,用十几张畅销日本的音乐专辑和数座金唱片大奖的奖杯,为三十多年的旅日生涯写下完美的注脚。

        《贵妃东渡》,是吴汝俊在新京剧创新创作领域的第一部作品。当年,唐明皇钟爱的杨贵妃在日本遣唐使的帮助下,从马嵬坡脱身,远渡东瀛的传说,广泛流传于日本各地。吴汝俊做着田野研究般的考察,发现日本山口县下关市有杨贵妃的登陆地标以及杨贵妃墓,日本京都供奉着数位天皇的泉涌寺中,也有供奉着杨贵妃的观音堂。于是,被中日两国人民共同怀念的杨贵妃就成为激发吴汝俊创作灵感的第一个艺术原型。

        吴汝俊大胆尝试,小心求证,将“贵妃东渡”的传说进行提炼加工,设计了日本遣唐使带杨贵妃一同返回东瀛后的种种波折遭遇,整部作品场景华丽、道具精致、动作典雅,融入昆曲、歌剧、舞剧等多种表现手法,视觉效果壮观,赢得日本观众的青睐。

         吴汝俊特意告诉记者,在日本创作新京剧推广中国文化的想法,还得到了时任北京市文联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张和平与国家一级编剧张永和的高度肯定。张和平前后共为吴汝俊编导了多部作品。在此基础上,吴汝俊推出了《武则天》、《七夕情缘》、《四美图》、《孟母三迁》、《宋氏三姐妹》等整整十部新京剧,都在中日两国产生轰动影响。吴汝俊也因此在业内业外被誉为“小梅兰芳”、“亚洲第一男旦”。

 三、“中华之光”,背后的“新京剧外交”

        2014年,“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把荣誉颁给了吴汝俊。在颁奖词中,主办方用“千百年后,鉴真传人再次东渡。他艺惊朝野,弦动扶桑……二十年文化苦旅,民间使者,情和四方”这样的评语,高度肯定了吴汝俊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推动中日文化交流、促进两国人民互信所取得的社会成就和产生的巨大影响。

        吴汝俊旅日三十五年来,中日关系进入过低谷,沐浴过暖阳。当中日关系遭遇冰河,无论中日哪一方舆论出现了对对方的误解,都让吴汝俊倍感心痛。吴汝俊坚信,只有交流,才能消除误解;只有合作,才能化解干戈。

        吴汝俊多次陪伴日本经贸代表团访华,促成多个中日合作项目的落地,也因此登上了日本著名专业类杂志《财界》的封面。2003年,日本《时代》周刊也把吴汝俊推为封面人物。2006年,吴汝俊陪同时任日本首相及夫人访华,推动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2013年,吴汝俊陪同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前往中国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鸠山由纪夫先生不仅在那里铺就的宣纸上写下“和平友爱”四个大字,还种下一棵友谊树,放飞一只和平鸽,特别震撼人心的是他在纪念馆前忏悔的一跪,让中国民众看到了日本社会的良心所在。

        吴汝俊为此也曾多次遭到日本右翼媒体的攻击。对此,吴汝俊微笑地说,“我有一种使命感,也有一种责任感,认为自己从事的是‘新京剧外交’。包括一些前首相在内的日本政要能够从现场观看演出到把我请进他们的家中做演出,看起来是从舞台变成了‘堂会’,但它说明新京剧已经成为一种可以进行深入沟通的外交语言。新时代的中日关系需要从唤起共鸣开始做起。”

        2020年,吴汝俊和陶山昭子这对伉俪决定成立“陶山昭子博爱基金会”。这个基金会不仅对推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热心人士进行资助,更加关心中日两国青少年交流活动。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深受感动,决定出任名誉会长以示支持。

        新时代的中日民间外交,究竟应该如何创新,吴汝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后记

        记者每次见到吴汝俊,都有谈不完的话题。于公,他长年活跃于中日文化艺术界,是两国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家;于私,他的夫人陶山昭子曾是记者在日本国立九州大学就读硕士时的老师,负责奖学金事务,给予当年尚不富裕的中国留学生很多帮助。

        记得记者当年在九州大学称呼“昭子先生”的时候,她急忙地摆手,轻声地说,“在日本的大学里,只有担任教职的老师才能被称为‘先生’,我是从事事务工作的公务员,不能被称为‘先生’的。”小小的一桩事情,让记者至今记忆犹新,忍不住要在这篇人物通讯中把这个“私货”夹带进来。事情虽小,彰显着人格与品性。

        吴汝俊并未止步。《源氏物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商代武好王》,一部部新京剧的创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2023年,新京剧《妈祖》、《临水娘娘》将与观众见面。吴汝俊这样告诉记者,“我之所以选择这些题材,是因为日本民众对此很熟悉、有感情。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不能自说自话,而是要针对受众者的文化素养,唤起文化的共鸣与共振,从而增加彼此的亲近感。”

        几经添加割舍,记者最后还是决定把吴汝俊一个犹似插曲般的心愿书写出来——“我希望能够在明年、后年甚至更长一些时间以后,把新京剧《宋氏三姐妹》带到香港、台湾公演。”心愿的背后,不仅仅是希望新京剧借此抽穗拔节,更体现着一种深厚博大、命运与共的民族情感。

        大幕徐启。记者坚信并期待着,未来五十年中日文化交流的艺术舞台上,将因为吴汝俊这些渗透着中日两国文化共鸣并带有感染力和感召力的新京剧作品,而闪烁出“互信”与“共情”的光芒。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动态
 
张慧芳:梨园芳菲 香自苦寒
王蓉蓉谈传承:要保持住京剧该有的
史依弘: 心里涌动出来的,才是有
魏海敏 梅派在宝岛开枝散叶
​陈少云是怎样炼成的?​
张萌20年伴随福建京剧院一起成长
马良:重老戏,也需开新路
王珮瑜 “南京是京剧演出的重要
魏海敏盼更多年轻人传承梅派艺术​
 
  热门文章
 
尚长荣的戏里戏外
8月9日青岛市京剧院上演《四郎探
史依弘:我在美国演京剧《霸王别姬
马派传人朱强
万晓慧:80后“蔡文姬”台前幕后
走进《杜鹃山》柯湘扮演者--王润
管波 “小刘长瑜”大连唱《红娘》
尚派《四郎探母》5月28日CCT
琴师周佑君“她拉琴,好听又好看”
专访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郭玮
廊坊走出的京剧程派美女新星张茜
北京京剧院3月1日开始好戏连台
丁晓君做客《中国大舞台》
丁晓君9月23日长安上演电影版《
专访杨春霞 “柯湘”忆当年
范乐新 四十岁靓丽“穆桂英”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