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动态
 
 
 
 
 
 
 
 
 
 
赵秀君 完美传递京剧的文化精髓
国粹京剧   2024-02-27 10:00:41 作者:张洁 来源: 文字大小:[][][]
赵秀君 完美传递京剧的文化精髓

        赵秀君 天津市人,1987年毕业于天津市戏曲学校,后深造于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1993年拜张君秋为师。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现任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团长。

舞台上的赵秀君

        岁末年初,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好戏连台,既演出了全团通力合作的《赵氏孤儿》,也奉献了名家领衔的骨子老戏《红鬃烈马》。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团长、张派青衣演员赵秀君表示:“新的一年我们将推出更多的好戏,以回馈观众厚爱。”近日,赵秀君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谈起她自己40余年的京剧情缘。

        赵秀君,工青衣,艺宗张(君秋)派。先向李近秋、张学华、蔡英莲等老师学艺,1993年拜京剧大师张君秋为师,得其亲授。赵秀君嗓音宽亮、音质优美,能掌握张派行腔委婉细腻的技巧,扮相端庄,台风高雅。2002年,她又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为师。经过多年舞台实践,擅演《秦香莲》《韩玉娘》《楚宫恨》《四郎探母》《状元媒》《望江亭》《刘兰芝》《西厢记》《金山寺·断桥·雷峰塔》《游园》《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宇宙锋》《安国夫人》《珠帘秀》等几十出张派剧目。

        赵秀君可谓年少成名。她20岁代表天津京剧界参加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演出,23岁成为京剧大师张君秋先生的入室弟子,26岁入选首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29岁便已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她在京剧艺术上追求卓越,在生活中平和稳重,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品质。担任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团长以来,她在忙于院团管理工作的同时,注重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每天奔波于办公室和排练场,从不错过任何一场排练。她将自己的荣誉归功于集体的努力,为年轻人树立榜样,熟悉她的戏迷都说:“赵秀君在成为团长以后,业务水平反而有所提升,相信一定是她私下里愈发努力、愈发下功夫。”


回首梨园路
难忘师徒缘

        赵秀君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热爱文艺,每当有优秀的戏曲、电影、交响乐、芭蕾舞演出,都会带着赵秀君和她的弟弟一同去观看。赵秀君学过芭蕾舞,11岁那年,父亲得知天津戏校招生,建议女儿去试试看。那一年有上千人参加选拔,经过业务和文化课等考试,有70多人被录取,其中仅有6名女生,赵秀君是其中之一。

        进入戏校后,赵秀君凭借芭蕾舞功底和良好的形象气质,被选为青衣行当。戏曲唱腔非常繁杂,学起来很吃力,摸不着门。直到有一天回家,听到父亲用录音机放张君秋先生的《苏三起解》,一瞬间,她对这个声音有了特殊的感觉,“想唱得和磁带里的声音一样好。”从此,她好像开了窍,有了学戏的欲望,在戏校七年,她每天早起苦练各种行当,向李近秋、张学华、蔡英莲等老师学艺。她回忆说:“功夫是自己一点一滴苦练出来的,但如果没有好老师教,练也白练,我深深地感激我的老师们。”

        1990年,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演出在即,天津市有关领导和戏校的老师一起带赵秀君去拜访张君秋先生,因为想参加这次演出,必须得到张先生的认可。“那天很冷,寒风凛冽,当着张君秋先生的面,我唱了一段《秦香莲》。唱完,张先生脸上露出笑容,他说,行啊,回津排戏去吧!”这是赵秀君第一次在张君秋先生面前露脸,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得到了大师的认可。

        “正式演出在北京工人俱乐部,我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受到广泛好评。”这是赵秀君年轻时印象最深的一次演出。

        1991年,赵秀君调入天津市青年京剧团。1993年,纪念张君秋艺术生活60年活动在北京举办,张君秋先生特邀赵秀君来演出。那天赵秀君一曲唱罢,台下掌声雷动。观众要求她再唱一段,但年轻的赵秀君有些胆怯,匆匆下台。在后台,张君秋先生指点她,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给观众再唱一段,即使不唱,也要鞠躬致谢。

        次日的宴请中,有人提议请张君秋先生收赵秀君为徒。在梨园界,拜师是非常严肃的事,然而,面对这个临时提议,张君秋先生竟欣然接受。赵秀君回忆:“当时连鲜花都没准备,我激动不已,拿起桌上的盆花献给了张君秋先生。张先生也拿起桌上的菜单,在上面写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字回赠我。”

        就这样,在一次非正式的拜师宴上,赵秀君成为张君秋先生的正式弟子,也是关门弟子。从此以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了赵秀君的座右铭。“老师要求我踏实做人、淡泊名利。他说,作为演员,如果过于追求名利,将无法看到前途。正是因为老师的教诲,才有了日后的我。”

        张君秋先生给赵秀君说戏,最先说的是《金山寺·断桥·雷峰塔》。这是张派经典剧目,难度很高。早在民国时期,每当戏班子收入不佳,张君秋先生就会演出《金·断·雷》,一贴戏报子就上座儿。这出戏难度很大,要是能把它唱好,就没有唱不了的戏了。有一次,赵秀君和团里商量排演《金·断·雷》,排练完成后,邀请张君秋先生来观看。张先生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掰开揉碎地指导演出,并对赵秀君的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她有志气。

        回忆与恩师的相处时光,赵秀君说:“每次去拜访老师,他总是严格地教导我,要求我在业务上精益求精。老师教我的一些技巧,都让我当面反复练习,直到完全掌握。”

        张君秋先生也非常关心赵秀君的生活,得知赵秀君的父亲去世早,便给她看自己家人的相册,讲自己小时候的事。当年,张先生的母亲非常辛苦地抚养他长大,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张先生加倍努力地学艺。赵秀君说:“先生对我很疼爱,对我的家里人也很关心,总是嘱咐我要孝顺母亲,听母亲的话。”

担传承重任

推张派艺术

        中国京剧“音配像”“像音像”是两项意义重大的文化工程,赵秀君共录制了十九出“像音像”剧目,六出“音配像”剧目。每次录制,她总是提前一个月准备,复习师父说戏的录音,再与琴师对唱腔,字斟句酌。她说:“京剧是角儿的艺术,更是一门综合艺术,只有自身各项技能全面发展,才能够完美地将京剧艺术最美的文化精髓表现到位、传递准确。”

        作为张君秋先生的关门弟子,赵秀君始终以张君秋大师的艺术为范本,既追求形似,更追求神似,小到一个眼神、一个垫步,大到一段唱腔、一套动作,她都力求做到极致。她说:“先生的声音堪称完美,赞美之词无法形容他的才华,作为一名女学生,我也面临一些困境,因为男性和女性在肌肉力量、声带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运用女性的声音特点展现张派艺术的风格,需要深思熟虑,不断练习。”

        赵秀君继承了张君秋先生对待艺术的严谨和精益求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坚持每天练功、吊嗓,每场演出前都要经过说排、坐唱、响排等多番排练,确保熟练度和技巧,以保证演出万无一失。比如,为了演好《金·断·雷》,每次演出前她都要和演员们泡在练功房,跑圆场、拉云手,互相配合增加默契。一遍遍练下来,经常被道具“砍”得满是伤痕,虎口磨出血泡。新编京剧《安国夫人》也是唱做繁重,她坚持练把子功,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直到精疲力竭。

        张君秋先生对于塑造人物的要求非常高。他不仅追求嗓音的宽、厚、亮,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深入理解人物,通过声音将人物形象塑造得细腻多变。赵秀君说:“张君秋先生最喜欢看的是万花筒般多样的东西,因此,他的艺术风格始终保持着新鲜感,能够触动人心,激发他人对艺术的向往。他的艺术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情感的传递。他的声音能够让人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让人产生共鸣。”

        张君秋先生去世后,赵秀君拜杜近芳先生为师。第一次见面,赵秀君记忆犹新:“1997年春节前我演出《西厢记》,杜老师坐在张老师身旁,张老师把我叫过去说,这是我最小的徒弟,多多帮助她。杜老师和张老师关系很好,小时候一起学过戏,后来杜老师排演《红色娘子军》,请张老师帮忙为这部戏设计唱腔,为这部戏把关。”杜近芳先生对赵秀君非常器重,她曾说自己“是在给别人的大衣上缝钻石”,对赵秀君也是如此,在表演上,帮她设计了很多理念。

        那些年,赵秀君还得到了迟金声、叶少兰、苏德贵等多位前辈的教导和帮助,她总结出了经验:“如果没有好的老师,学生只会知道点滴而不知道全面的话,上台表现也会很片面。光有名师还不够,还需要遇到明白的老师。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师徒关系也非常重要。”

        如何将张派艺术发扬光大,培养更多张派的青年人才?赵秀君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也是自己的使命。2022年,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赵秀君与戏剧理论家刘连群多方奔走,促成了第一期张派名剧《西厢记》(改编本)传习班。全国十余家院团的几十名青年演员和演奏员参与学习。赵秀君说:“张派艺术需要保持其独特性和纯粹性,不能被过度扩大或改变,否则可能会失去原有的魅力,要做到‘好听’,保持张派艺术的优美和感染力。”

        目前,北京、上海、武汉等院团已经完成了《西厢记》的排练演出,赵秀君到排练现场把关,确保高水平传承,演出反响强烈。她说:“学生来学戏,我们再到每个地方去落地。有时候这个戏不落地就不容易留住。我们团的主演、主奏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比如说老师的气口、动作和情感的衔接等,都要细致地教给学生,使学生受益的同时,也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这种形式得到了湖北京剧院名誉院长朱世慧先生的肯定,他说:“这种传授的形式,拿出来的戏必是精品。”

展舞台魅力

与观众同频

        赵秀君一直遵循梅兰芳先生“移步不换形”的京剧改革理念,坚持京剧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她在舞台上不断实践,在新剧目、新角色、新唱腔上大胆尝试。2020年,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创排新剧目《珠帘秀》,讲述艺人珠帘秀与关汉卿编演《窦娥冤》背后的故事。剧中大胆尝试“戏中戏”,对演员的表演功底要求很高。这出戏在2020年年初首演,2021年参加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展演,2023年经过加工提高再次与观众见面。赵秀君说:“剧中的表演充分诠释了张派艺术的特点,旋律丰富,唱腔多样,既有传统味道,又具独特风格,将张派唱腔音色柔、吐字清、韵味浓的特点准确地表达了出来。以人物的感情需求为出发点,使唱腔更符合角色的性格和情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珠帘秀》一剧仍在不断地打磨加工,力求成为一部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剧目。

        多年来,赵秀君与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演职人员一起,以京剧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英雄。2018年,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她参演了反映码头工人精神的现代京剧《正气歌》;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他们排演了新创剧目《安国夫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们编创京歌《忆秦娥·战疫情》,“以艺战疫”,鼓舞人心;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他们创作了《跟党迈进新辉煌》等四首京歌,唱响时代声音。

        回顾赵秀君的演艺生涯,她的演出场次超过了千场。上世纪90年代,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赴日本访问交流演出,由于行程紧凑,赵秀君连演23场。她还在拉美地区演出了30余场,在新西兰演出若干场,赢得了世界各地观众的掌声与喝彩。在国外演出时,他们始终不忘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到访美国、西班牙两国的孔子学院。赵秀君说:“前不久,西班牙孔子学院组织与中国相关的展览,联系我们,我们找出一些不常用的刀枪把子、行头寄过去。我觉得这种交流对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很好的推广。”

        2023年年底,赵秀君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新时代中国戏剧(旦行)领军人才”荣誉。她说:“能得到这个荣誉,说明我努力的方向是对的。艺术总是在不断发展,如何能达到更高的境界?越是接近巅峰,困难就越大,在思维和实践上不能出一点儿差错,一旦出错,就可能迷失方向。如果艺术只是技巧的炫耀,那么它就不完整。艺术应该能在现场给人带来快乐,让观众为之鼓掌。真正高层次的艺术,应让人感到舒适、好听、好看。这也是我多年来努力追求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领悟。”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动态
 
王蓉蓉谈传承:要保持住京剧该有的
史依弘: 心里涌动出来的,才是有
魏海敏 梅派在宝岛开枝散叶
​陈少云是怎样炼成的?​
张萌20年伴随福建京剧院一起成长
马良:重老戏,也需开新路
王珮瑜 “南京是京剧演出的重要
魏海敏盼更多年轻人传承梅派艺术​
对话史依弘、李军:观众认可,才是
 
  热门文章
 
尚长荣的戏里戏外
8月9日青岛市京剧院上演《四郎探
史依弘:我在美国演京剧《霸王别姬
马派传人朱强
万晓慧:80后“蔡文姬”台前幕后
走进《杜鹃山》柯湘扮演者--王润
管波 “小刘长瑜”大连唱《红娘》
尚派《四郎探母》5月28日CCT
琴师周佑君“她拉琴,好听又好看”
专访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郭玮
廊坊走出的京剧程派美女新星张茜
北京京剧院3月1日开始好戏连台
丁晓君做客《中国大舞台》
丁晓君9月23日长安上演电影版《
专访杨春霞 “柯湘”忆当年
范乐新 四十岁靓丽“穆桂英”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