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发展·人才先锋】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团长赵秀君:传统文化守正创新 国粹唱腔河海津韵
在刚刚公布的“天津发展·人才先锋”十大年度人物名单中,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团长赵秀君位列其中。对于这个荣誉,赵秀君表示,“艺无止境,对待艺术要精益求精。从艺40年来,我秉承着京剧人的信念,坚守着京剧人的使命,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文艺工作的丰富内涵和时代要求,准确把握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用作品反映时代声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天津素有戏曲大码头、曲艺之乡的美誉。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文化气息浓厚的海河水哺育、滋养了赵秀君。从10岁学戏,到如今成为“台上台下”一把抓的青年京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赵秀君感谢京剧大师张君秋的“口传心授”,感谢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的“倾囊相授”,感恩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等各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关怀,更得益于天津优渥的人才成长环境。
赵秀君嗓音宽亮、音质优美,能掌握张派行腔委婉细腻的技巧,扮相端庄秀丽,台风高雅。擅演《秦香莲》《韩玉娘》《楚宫恨》《珠帘秀》等几十出剧目。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最佳表演奖”,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传统戏展演奖”,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最佳表演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第二届“中国京剧之星”称号。2023年文旅部授予“新时代中国戏剧(旦行)领军人才”荣誉称号,荣获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称号……这些荣誉是赵秀君继承张派青衣艺术,创新推动舞台表演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
从艺40年来,赵秀君擅长用文艺作品反映时代声音,用艺术技巧温暖人心,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她始终坚持在舞台上不断实践,在新剧目、新角色、新唱腔上大胆尝试。2020年创排新剧目《珠帘秀》,讲述了艺人珠帘秀与关汉卿针对元初王爷无辜诛杀民女而编演千古名剧《窦娥冤》,并在皇太后的寿堂上机智上演,用戏告状,最终惩治贪官酷吏、为民除害的故事。剧中大胆尝试“戏中戏”的表演方式,将《窦娥冤》创排始末融入剧情,在不同场景中,诠释不同角色。赵秀君在剧中的表演充分诠释了张派艺术的特点,她的张派唱腔不断推陈出新,勇于尝试不同的唱法和调式,以人物的感情需求为出发点,使唱腔更符合角色的性格和情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珠帘秀》一剧在不断打磨加工,力求成为一部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剧目。
2022年以来,赵秀君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积极带领全团演职员弘扬红色文化,激发爱国情怀,为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积极贡献。先后编创演唱《跟党迈进新辉煌》《太平谣》《旌旗颂》《江山如画》等京歌。多年来,她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文联志愿者、党员代表,一直坚持深扎基层一线,走进社区、学校、军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送去文艺演出,用艺术温暖人心,用京剧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时刻用行动践行初心。
2021年底,赵秀君当选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新一任团长。除了在艺术上不断传承与发展,赵秀君在身份转换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团队的建设。作为一支对国粹艺术“高水平传承”“守正创新”的队伍,赵秀君带领青年京剧团,按照市文旅局党组“出人、出戏、出效益”的工作思路,坚持创排剧目,精品当家。如今,青年京剧团风清气正上下一心!“剧目库”不仅有《西厢记》《望江亭》《秦香莲》等三百余出传统老戏,还有《安国夫人》《珠帘秀》《巾帼英杰》等二十余部新创剧目,这些剧目广获好评,有的被业内视为典范,成为叫响全国的津门文艺作品代表。
2022年,在各级领导支持下,赵秀君多方奔走,终于促成了第一期“张派名剧(改编本)传习班”。首期学习剧目是张派经典剧目《西厢记》,全国十余家院团40多名青年演员和演奏员参与了学习。经过规范训练,每位学员的表演水平都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对张派艺术的理解和热爱更深了一层。目前北京、上海、武汉等院团已经完成《西厢记》排练演出,赵秀君亲到现场,排练把关,确保高水平传承,演出后反响强烈。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张派剧目在这个项目中得到传承,《金山寺·断桥·雷峰塔》《楚宫恨》等剧目也正在排练中。
京剧艺术蕴含中华美学,传递民族精神。作为新时代京剧人,赵秀君深感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她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我将带领全团在进一步传承与发扬京剧艺术上发挥领军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争做‘文化传承的守护者,文化自信的践行者’。推动京剧艺术焕发新的强大生命力,用国粹之声唱响‘河海津韵’城市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