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唱片教出“留学生”
国粹京剧   2014-01-18 10:27:27 作者:甄光俊 来源:天津网 文字大小:[][][]

  自打戏曲唱片在中国大陆普及开来,很快便成为南北各地广大戏迷文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经济能力的人家购置唱机与唱盘随时放听,没有经济能力的人家,则到亲友家或有留声机的商店里去听,从中获得听新赏异的心理满足。当年一些少年儿童,就是从商店里留声机放送唱片开始接触京剧而逐渐成为戏迷的,享名全国的戏曲专家吴同宾先生,也曾有过迷恋京剧唱片忘记吃饭的人生经历。

  上世纪50年代的某一天,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朋友在家闲叙,正巧收音机里传出京剧《玉堂春》的播音。梅先生的这位座上客是研究梅派艺术的专家,他一听便称赞梅先生的这板唱,遗憾的是他说不出这是哪年录的音。他向梅先生请教,梅先生也纳闷,自己曾经与鲍吉祥、律佩芳合灌过《玉堂春》唱片,可电台播出的录音,配角的声音怎么不像当年的伙伴呢?

  事后,梅先生通过友人向电台的同志打听,这才弄清楚,无线电里播出的《玉堂春》并非梅先生所唱,演唱者实为包幼蝶。一段梅派《玉堂春》不仅让研究梅派的专家判断失误,连梅先生本人竟也没有辨出真伪,这可真是以假乱真。

  包幼蝶者,酷爱梅派艺术的票友也。其兄包小蝶亦酷爱梅派,包幼蝶耳濡目染,遂对梅派深爱不已。上世纪40年代他在上海票戏,因模仿梅兰芳惟妙惟肖而享有“上海梅兰芳”的美誉。后来迁居香港的这位票界耆宿,曾经对人说起他早年跟随唱片一字一句地学唱梅兰芳声腔的经过,他谦虚而且幽默地称自己是梅先生的“留学生”——每天跟着留声机学习梅先生的唱。原来,他是梅先生唱片教出来的高足。

  天津票界耆宿从鸿逵,也是跟着唱片学出来的。他从13岁开始听唱片,培养起对京剧的爱好,然后一天到晚地跟着唱片拉胡琴,私淑胡琴圣手孙佐臣(人称孙老元),在票界有“孙小元”之美誉。17岁就读于南开中学并参加国剧社活动时,已经是基础深厚的京胡名人了。到上世纪30年代,他不仅京胡琴技高超,而且对余(叔岩)、梅(兰芳)两派艺术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在京、津、沪京剧界和票界无人不晓,连专业名角也经常向他请教。

  留声机和唱片对于推广、普及戏曲所发挥的作用,真是不可小觑。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