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张伯驹的《空城计》之二——配角精彩剧坛绝响
国粹京剧   2011-07-24 15:14:00 作者:丁秉鐩 来源:豆瓣 文字大小:[][][]

     演出的地点,是隆福寺街福全馆,这里又要注释一下。北平有饭馆和饭庄子之别,饭馆很多,内有散座儿,卖零吃的客人。有单间,卖整桌的。也有大厅,可容几十桌,以便请客,或喜寿事宴客用,就是不能演堂会,因为没有戏台。饭庄子不多,但是地方大,家具、器皿齐全,且备有戏台,根本不卖散座,一桌两桌也不卖;专为喜庆婚丧大事而用,摆上百十桌酒席不算一回事。凡是有堂会的喜庆大事,都在饭庄子里办。著名的饭庄子有天寿堂、会贤堂、福寿堂,而福全馆是其中之一,规模很大,所以张伯驹在这里办庆寿堂会。

  张伯驹平常演戏,一般人不认识他的不感兴趣,内行和朋友们也都认为是凑趣的事。这次《失空斩》的消息传出去以后,不但轰动九城,而且轰动全国;除了北方的张氏友好纷纷送礼拜寿,主要为听戏以外,不认识的人也都想法去拜寿为听戏。甚至有远在京沪的张氏戏迷友好,远道专程来听这出戏的。福全馆中,人山人海,盛况不必描述,就可想象而知。

  而这天《失空斩》的戏,也逐渐变质。原来内行们陪他唱,是准备开搅起哄来凑凑趣儿的,后来因为配搭硬整,大家为了本身的令誉和艺术责任,就变成名角剧艺观摩比赛了。而最后却演变成杨小楼、余叔岩争胜“比粗儿”的局面。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些望重一时的名角硬配上面,张伯驹的寿星翁兼主角孔明,每次出场除了至亲好友礼貌地鼓掌以外,大部来宾都把他当作傀儡。他促成了这空前绝后的好配角的戏,出了票戏天下第一的风头,自己在演完之后,却不免有空虚之感了。

  《失空斩》第一场四将起霸,不但台上的四位角儿卯上,台下的来宾,也都把眼睛瞪得比包子还大,注目以观。头一位王凤卿的赵云,第二位程继仙的马岱,当然都好,也都落满堂彩,但大家的注意力却全集中在王平和马谡身上。第三位余叔岩的王平起霸,一亮相就是满堂彩,首先扮相儒雅而有神采,简直像《镇澶州》的岳飞和《战太平》的华云,俨然主角。然后循规蹈矩地拉开身段,不论云手、转身,一举手、一投足,都边式好看,干净利落。台下不但掌声不断,而且热烈喝彩。到第四位杨小楼马谡出场,虽然只是半霸,却急如雷雨,骤似闪电,威风凛凛,气象万千。尤其一声“协力同心保华裔”,更是叱咤风云,声震屋瓦。观众在掌声里,夹着“炸窝”的“好儿”(内行管喝彩声震耳叫“炸窝”)。四个人一报家门,又是一回彩声。这一场四将起霸,是这出戏第一个高潮。

  就在所有来宾,啧啧称赞起霸之好的声中,张伯驹的孔明登场。来宾们除了张氏友好外,就是许多不认识他的人,因为人家是今天的寿星;再说,没有他,那有这场好戏听。于是在拜寿和感激的心情下,所有来宾在这一场都特别捧场,出场有彩,念引子有彩,“两国交锋”那一段原板,虽然都听不见;可是在“此一番领兵”那一句,大家都知道,余派在“兵”字这里有一巧腔,就是听不见,张伯驹一定很得意地耍了这个巧腔了,那么就心到神知地喝一次彩吧!张伯驹在台上也许自己觉得这一句果然不错,哪知道是大家曲意逢迎呢!总之,张伯驹就在这一场落的彩声多,以后他的几场戏,除了友好捧场鼓掌以外,大家都郑重其事地听名角的戏了,对张只当看电影一样,不予理睬了。

  下面第四场,马谡、王平在山头一场,又是一个高潮,也可说是全剧精华。杨小楼把马谡的骄矜之气,刻画入骨,余叔岩表示出知兵的见解,却又不失副将身份。两个人盖口之严,边念边做,连说带比划,神情和身段,妙到绝巅,叹称观止。那一场的静,真是掉一根针在地上都会听得见。因为盖口(即问答对白)紧,观众听完一段,都不敢马上叫好儿,怕耽误了下一段,偶有一两个急性叫好儿的,前面必有人回头瞪他。直到马谡说:“分兵一半,下山去吧!”王平:“得令。”大家才松一口气,大批的鼓掌叫好儿。可惜那时候没有录影,如果这一场戏传留下来,真是戏剧史上的珍贵资料,可以流传千古了。

  第五场,王平再上,画地图,余叔岩边看地形边画,很细腻,不像一般的低头作画就完了。接着与张郃起打,和钱宝森二人平常是老搭档,严肃而简捷,败下。

  六七八场过场开打,不必细谈。第九场马谡王平上,马谡白:“悔不听将军之言……”小楼念时,带出羞愧,念完将头略低。王平:“事到如今……”叔岩面上微现不满,并不过分矜情使气。两个人的三番儿念:“走”,“走哇”……一个无奈,一个催促,意到神到,不温不火,默契而合作得恰到好处,台下又是不断掌声。王平下场,余叔岩使个身段,起云手,踢腿,抡枪,转身,同时把枪倒手(右手交与左手),都在一瞬之间,美观利落,令人目不暇接,又是满堂好。马谡先惊,再愧,作身段,使像儿,然后转身狼狈而下,杨小楼又要回一个满堂好儿来。戏就是这样演才好看,两个功力悉敌、旗鼓相当的人,在台上争强斗胜,抢着要好,那才有劲头儿,出现绝好的精彩。而台下也过瘾,越看越起劲,鼓掌喝彩,身不由己,台上下引起共鸣,打成一片,真是人生至高享受。只是这种情景,一辈子没有几回而已。

  最后斩谡一场,余叔岩的王平,虽然只有两段共八句快板,却是斩钉截铁、字字珠玑。大家听完一段一叫好儿,就是觉得不过瘾,好像应该再唱十段才对似的。孔明唱完“将王平责打四十棍”,余叔岩仍按老例,扭身使个屁股坐子,一丝不苟,边式已极。等到马谡上来,杨小楼的唱工,当然难见功力,点到而已。在孔明马谡的两番儿叫头:“马谡”,“丞相”,“幼常”,“武乡侯”,龙套“喔”了两次喊堂威之时,两人要做身段使像儿。杨小楼都用了矮架儿,这是捧张伯驹的地方。照例马谡有高架儿、矮架儿两种身段。可以用一高一矮,也可全用高或全用矮。杨小楼人高马大,张伯驹个子不很高,若小楼使高架儿就显得张伯驹矮了,这是老伶工心细体贴人的地方。

  总而言之,这出戏是圆满唱完,而喧宾夺主的,给杨小楼、余叔岩两个人唱了。若论两个人的优劣比较,先要了解余杨二人的技艺特色。余叔岩的玩艺儿以水磨功夫,谨严取胜。光以唱儿说吧,不但一句不苟,而且每字不苟,搏狮搏兔俱用全力,他的一句摇板,和一句慢板一样用心用力,腔、调、字、韵无不考究。若以绘画比拟,他是工笔。得其神髓和规格的,只有孟小冬,她也是一丝不苟,全力以赴。所以余叔岩、孟小冬唱一出戏,要比别人累得多,好像用了别人唱三出戏的精神力气,这种对艺术认真负责的精神,令人钦佩,没有第三个人。

  杨小楼的好处,是技艺精湛之外,天赋特佳,大气磅礴,以声势气度取胜,完全神来之笔。他对剧中人个性的把握、造型、揣摩、发挥,那真是到了极峰,演谁像谁。若以绘画比拟,他是写意。而余叔岩尚可学,起码有个孟小冬,得了十分之六七。而杨小楼则无人能学,后无来者,只高盛麟得了他晚年形态的十之二三而已。

  张伯驹以演过这一出空前绝后大场面的《失空斩》,而驰名全国。追忆这将近四十年前的旧事,也有无限的感慨!听说那天“张电影儿”拍了片段的纪录电影,不知道现在落在谁家了!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看张伯驹演《打渔杀家》​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