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京剧传入天津
国粹京剧   2014-11-09 11:10:46 作者:刘连群 来源:天津日报 文字大小:[][][]

  一般认为,京剧形成于1840年左右。通过现有的史料记述,京剧应是于孕育、形成过程中的道光初年,已经传入天津。

  道光四年,诗人崔旭在《津门百咏》“儿童”诗中写道:“饥民零落不成双,乞食声哀夜到窗。只有儿童偏快乐,满街学唱二黄腔。”这首诗前两句描绘的是饥荒年间的凄惨景象,后两句则通过不知愁的儿童的街头学唱,为市井哀声增添了些许亮色。

  此时是1824年,二黄腔即指京剧。这首诗,一是说明京剧开始形成的早期,已然传入天津,而且在民间流传开来;二是反映了天津人的乐观性格,衣食不保还保持着对戏的爱好,儿童“学唱二黄腔”,还不是受大人们的影响。可见,天津人爱戏的传统由来已久,而京剧很早就受到了民众的欢迎。

  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第一代京剧演员余三胜来天津演出,台下有一位不事声张的特殊观众——第一代“泥人张”艺人张明山,他要为余三胜饰演的《黄鹤楼》中的刘备塑像,鉴于当时的忌讳,只能暗地在袖内操作。塑像完成后问世,形神栩栩如生,既为余三胜在天津卫扬名,张明山也声名大振,两位本门艺术的开拓者相得益彰。京戏人物也随之成为了“泥人张”彩塑的重要题材。

  1853年,第二代京剧演员的代表人物谭鑫培时年6岁,因躲避战乱,随父亲、汉调老旦艺人谭志道从湖北来到天津,学戏练功,曾入金奎科班坐科、习文武老生。16岁出科,第二年随父亲进北京,后来成为引领京剧艺术走向成熟的一代宗师。

  由于天津地处南北要冲,北京演员到关外或南下,东北、山东、上海和江南一带的演员进京演出,都要经过天津,加上天津有爱戏的观众,有市场,突出了天津在京剧史上的重要地位,被称作“大码头”。道光初年,天津市区公开的戏曲活动已经相当频繁,《津门百咏》中诗云:“戏园七处赛京城,纨绔逢场各有情。”到光绪初年,最著名的是四大茶园:金声、庆芳、协盛、袭胜轩。其中,鼓楼一带的金声茶园,近年经南开区在旧地重修,现名元昇茶园,仍接续前音,弦歌不断。

  与此同时,天津的票友和票房活动也很早就十分活跃。道光年间,在侯家后就出现了名为“群雅集”的票房组织,余三胜曾参与活动,津籍名丑刘赶三在此学戏,后弃学从艺,开了天津票友下海的先声,并且名列“同光十三绝”。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