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梅兰芳1952年青岛演出
国粹京剧   2014-12-05 10:01:40 作者:田广渠 来源:齐鲁晚报 文字大小:[][][]

梅兰芳剧团1952年青岛演出戏单

        对京剧有相当研究和浓厚兴趣的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俪生,在《青岛日报》撰文发表观后感说:“梅兰芳以50多岁年龄,仍能在舞台上一丝不苟地做出像《醉酒》中杨玉环和《宇宙锋》中赵女的复杂多样的表情;在大段唱腔的同时,能以他学‘刀马旦’的武功底子,做出许多复杂的舞蹈身段,难能可贵。其同台演出者能通力配合,配角不‘自卑’,主角不过于突出,如姜妙香和王琴生等都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1952年8月,值青岛盛夏,岛城游人如织。刚出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不久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率团要来青岛演出的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轰动。8月17日,梅剧团的演出海报在《青岛日报》刊出后,坐落在平度路上的永安戏院售票处就排起了争购戏票的长队。每天晚上开演前和散场后,不少戏迷等在永安戏院的周边,争睹梅大师的风采。当时,笔者系青岛文艺评论组成员,有机会近距离观看梅大师的演出。那次终生难忘的艺术享受,至今记忆犹新。

        首场演出开始于这一年的8月19日,连演月余,场场爆满。强大的演出阵容令人刮目,除领衔主演的梅大师以外,还有众多享誉中外的表演艺术家,海报上按笔画排序列出的演员有:王少亭、王琴生、李玉太、李春林、李庆山、袁世涌、姜妙香、徐元珊、韦三奎、耿世华、贾世珍、张蝶芬、刘连荣、薛永德、萧长华、罗荣贵。演出剧目大都是梅剧团几十年反复加工的优秀传统剧目,如《贵妃醉酒》、《奇双会》、《宇宙锋》、《霸王别姬》、《凤还巢》等;还有一批脍炙人口的折子戏,如《英雄义》、《失街亭》、《蜈蚣岭》、《连营寨》等等;好几出改编的历史剧,如《抗金兵》、《梁红玉》等,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梅兰芳8岁开始学艺,10岁登台,这次来青演出时已逾天命之年,具有40多年丰富的艺术实践,但他对剧情、唱词、表演、腔调的锤炼从未停止过。这次演出的《贵妃醉酒》,就是他一年前(1951年)担任戏曲研究院院长之后,在内容和形式上着力修改过的试点剧目。首先,将花旦应工改为花衫,废除了踩跷表演;其次,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杨贵妃醉酒后思春的丑态,而代之以突出宫怨的健康主题;同时,他还采用了昆曲的表演手法,使每个字的手势动作更加准确,每句唱词都有固定位置,从任何角度看都具有一种造型美。类似的念白和表演手法的创新,在《奇双会》等戏中都有所反映。青岛老戏迷们在欣赏了梅大师的这次演出后,深悟到“推陈出新”的无穷魅力,大开眼界。

        在梅剧团来青演出的前期海报上,演员名单中没有梅大师的幼子梅葆玖。其时,梅葆玖正在京、津、沪、汉及东北等地演出,岛城戏迷纷纷建议邀梅葆玖也来青单独演出。盛情难却,8月31日午场,梅葆玖单独演出了《玉堂春》以答谢观众。

        梅兰芳大师率团来青岛演出,成为岛城的一大风景,是市民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对京剧有相当研究和浓厚兴趣的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俪生,在《青岛日报》撰文发表观后感说:“梅兰芳以50多岁年龄,仍能在舞台上一丝不苟地做出像《醉酒》中杨玉环和《宇宙锋》中赵女的复杂多样的表情;在大段唱腔的同时,能以他学‘刀马旦’的武功底子,做出许多复杂的舞蹈身段,难能可贵。其同台演出者能通力配合,配角不‘自卑’,主角不过于突出,如姜妙香和王琴生等都配合默契,相得益彰。”赵教授在逐一分析了剧本内容的成功修改后指出,这是正确贯彻戏改方针的典范。

        梅剧团这次的演出票价分6档,依次为:28000元、25000元、20000元、18000元、15000元、8000元(旧币)。初看,这个价码似乎很高,但如比照当时的物价来分析,应该说是相当大众化的。当时每斤小米1200元,每袋面粉(八一牌)75000元,简装的“一支笔”香烟每条12700元,用24斤小米可以买张最好的票,换算成现在也就是200元一张。在梅兰芳当时来青岛演出的不久之前,梅兰芳弟子张君秋率领的京联剧团在光陆戏院演出,池票票价5000元,楼票票价3500元;赵燕侠领导的燕鸣京剧团在永安演出,票价为3000元至9000元一张(5档);此外,还有林玉梅领衔在华乐戏院演出,且大都持续演出半个多月。由此也可看出,50年代初,岛城的京剧舞台是异彩纷呈,好戏不断。

        享誉海内外的中国京剧泰斗梅兰芳的这次青岛之行,受到岛城戏迷和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青岛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规格的礼遇和接待。为了演出的顺利进行,凡是梅大师出演的场次,都有两位解放军战士分别在舞台两侧站岗,他们一直全神贯注地执勤,不为舞台上的精彩之处所动。这恐怕是青岛文艺演出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