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梅周在朝鲜前线》演出
国粹京剧   2014-12-29 10:55:42 作者:沈鸿鑫 来源:文汇报 文字大小:[][][]

  1953年10月,梅兰芳、周信芳一同参加了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前往朝鲜演出。慰问团的总团长是贺龙将军,梅兰芳、周信芳任副总团长。

  慰问团到达平壤后,先在地下剧场为朝鲜政府的干部们演出,接着又在志愿军司令部驻地的土坡上临时搭建舞台,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慰问演出。当时上海去的小生演员齐英才担任演员队长,这么多的大牌名角同台,如何排戏码,使他犯了难。梅兰芳说:“小齐,你是演员队长,怎么排都行。”程砚秋说:“我演开锣戏”。周信芳说:“那么我来第二出吧,让梅先生、马先生唱大轴、压轴。”梅兰芳和马连良却要周信芳唱大轴。结果这一场戏码的排列为:程砚秋、沈金波的《三击掌》,周信芳、齐英才的《徐策跑城》,马连良的《四进士》,大轴是梅兰芳的《贵妃醉酒》,如此强大的阵容可说是千载难逢。演出时,一块幕布把前台、后台隔开。志愿军战士们沿着土坡,层层而坐,约有一万余名观众,场面十分壮观。大师们的精彩表演受到了战士们的热烈欢迎,多次谢幕,欲罢不能。

  有一次,在朝鲜中部香枫山慰问演出,演出场所是半山中辟出来的一个小广场,台是临时搭起来的,舞台的左后方用芦席隔成一间露天的化装室。那天周信芳演完《徐策跑城》,对准备上场的梅兰芳说:“今天台上风太大,抖袖、甩髯、跑圆场的种种身段都受了限制”。梅兰芳那天演的是《贵妃醉酒》,于是他特别注意了在大风中表演的诀窍——做身段要看风向;水袖的翻动,身体的回转,必须分外留心;尽量顺着风势来做,免得吹乱了衣裙;唱的时候不能迎着风唱,这样会把嗓子吹哑,要避着风,并想法靠近扩音器,使声音能传到广场的最后一排……梅兰芳这些办法很奏效,演出非常成功。

  志愿军负责接待工作的同志对慰问团照顾得无微不至,可是慰问团表演的时候,他们却往往没有时间去看戏。一天晚饭后,老舍和周信芳正在散步,听到一间屋子里传来胡琴声,就来告诉梅兰芳:“今晚我们组一个清唱晚会来慰问他们一下吧”!梅兰芳说:“这主意好,最好再找几个人来参加,热闹些”!于是又去找了马连良和山东快书表演家高元钧。他们一起走到那间屋子里,老舍说:“今天我们特地来给大家举行一个清唱晚会”。大家非常高兴。有人提议去找剧团的琴师,梅兰芳说:“不必了,刚才听见胡琴响,就请那两位同志给拉一下,更有意思”。一位同志介绍说:“这两位是我们的炊事员,怕托不好你们的腔”。梅兰芳说:“不要紧,我们会凑合你的”。于是马连良演唱了《马鞍山》和《三娘教子》,周信芳演唱了《四进士》,老舍也唱了一段《钓金龟》,接着,梅兰芳演唱了《玉堂春》,最后高元钧掏出两块铜片,说了《武松打虎》和几个轻松有趣的小段子。清唱会引来了许多人,门外空地上站满了志愿军同志,有的人用手拍着板,有的还轻声跟着调子哼腔,他们说:“像这样的清唱晚会,比看舞台上的表演还要难得啊”!

  慰问团不仅演出任务繁重,在前线演出时生活也很艰苦。齐英才在《梅周在朝鲜前线》一文中回忆道:“几位大师当时都是近六十的人了,住,是志愿军临时给搭建的帐篷,地下铺的是稻草,军被每人两条,晚上睡觉一个紧挨一个,四位艺术大师也和大家一样。梅兰芳说,‘人家家国都毁了,我们住在这帐篷中,能遮风挡雨就很好了,咱们是来慰问的,不是来享福的嘛!’周信芳说,‘我们慰问别人,自己也在受教育,满足于睡稻草地铺,也是一大进步’。”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