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看京戏忆旧
国粹京剧   2015-09-25 09:53:36 作者:任溶溶 来源:新民晚报 文字大小:[][][]

  我是个京戏爱好者。

  如今看京戏太方便了,打开电视机就可以看到京戏。京津名演员李胜素、于魁智、张克、孟广禄乃至我喜欢的年轻演员穆宇,我都是在电视里看到的。可过去没电视机,就只能上戏院看。

  我是1943年念大学时爱上京戏的,回想起来,那也是我的福气,因为当时正是上海京戏的黄金时代。北方演员不断来上海演出。最初吸引我看京戏的就是谭富英。我迷上京戏以后,看得最多的是张君秋。那正是张君秋开始辉煌的时期。跟他同台演出的有梅兰芳蓄须明志息演以后空下来的演员,如萧长华、姜妙香、李多奎等。我看得最多的还有李少春和叶盛章这一对最佳搭挡。他们的《三岔口》我看了无数遍,真是珠联璧合。解放后叶盛章不再演出《三岔口》了,因为他演的刘利华是反派,是黑店老板,这样可以让任棠惠打败他,让他大出洋相。解放后的刘利华改成正面人物,叶盛章就不演了。当时从北京来的京剧演员还有马连良、杨宝森、李万春、李宗义等名家,我还成了杨宝森的粉丝。

  至于长期在上海的上海京剧演员,当然不能不提到周信芳,我开始看京戏的时候迷信京派,对海派戏不大欣赏,因此不看周信芳的戏。我的老前辈姜椿芳作为地下党文艺工作的领导人,他是联系梅兰芳、周信芳等人的。他听说我不爱看周信芳,就送我票子去黄金戏院看他的《徽钦二帝》。我明白他的意思,以后我就不管京派海派,也看周信芳的戏。上海京剧演员还有童芷苓长期在皇后大戏院登台,她还演出了《纺棉花》这些玩笑戏。童芷苓的班底曾有两位演员,一位是高盛麟,一位是裘盛戎。他们一直演开场戏,演的《盗御马》我不知看过多少遍。可没想到他们两位发奋图强,离开上海去发展。裘盛戎后来再到上海时和谭富英双挂头牌,我开始还有点奇怪,这位唱开锣戏的朋友怎么能够和大名鼎鼎的谭富英并列头牌,而这却是真的。高盛麟临别上海时演出《大洗浮山》,我还特地去看,后来他也成了京戏名家。童芷苓班里还有一位著名小丑,叫刘斌昆,童芷苓演《大劈棺》时,刘斌昆就演站在灵堂旁边的“二百五”,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活像一个真正的纸扎人,当时很出名。刘斌昆为了弘扬小丑戏,曾经排过一次小丑戏的大会串,整场戏全部是小丑的节目,请名家来演,我很佩服刘斌昆的敬业精神。言慧珠有时候也在皇后大戏院登台演出,也演《纺棉花》。

  抗战期间我没有机会看到梅兰芳、程砚秋等演出,可是日本投降以后,梅兰芳、程砚秋重新登台。因此我有机会看到过四大名旦的演出,梅兰芳的《洛神》《宇宙锋》,程砚秋的《荒山泪》,荀慧生的《红娘》,还有尚小云的戏。

  解放后不断有京戏名家从北京到上海来演出,有我最敬佩的赵燕侠、厉慧良等等。看啊看,后来就看现代京剧《沙家浜》《红灯记》,到了“文革”,它们全都成了样板戏。

  改革开放以后,我年纪大了,也不上戏院了。只有一次上北京,看了谭元寿的《上天台》,演得好极了。

  现在我老了,也好,可以从电视看京戏,过过戏瘾。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