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他将架子花表演提升到新高度——对袁世海先生京剧舞台艺术的几点分析
国粹京剧   2016-04-16 09:18:15 作者:孔培培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字大小:[][][]

袁世海塑造的西楚霸王、曹操形象,选自《袁世海画传》

  袁世海是中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是京剧花脸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他纵横七十年的舞台艺术实践对京剧花脸行当艺术的发展、完善、提高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近年来笔者在从事《京剧艺术大典》音响音像典的编撰过程中,曾对中国艺术研究院馆藏袁先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录制的一批唱片进行过整理研究。由唱片而起,及至对袁世海先生艺术风格与成就的关注。在《袁世海画传》出版之际,这里从三个方面谈谈对袁世海先生艺术成就的几点体悟。

  “架子花脸铜锤唱” :丰富了架子花脸行当的表现能力

  袁世海先生早年入科富连成班,是富连成培养出的净行代表性人物之一,是郝寿臣七个弟子中最有成就的一位。在以生旦戏为主的京剧表演体系里,袁世海继承并发扬了由郝寿臣开创的“架子花脸铜锤唱”的艺术风格,将架子花脸行当的表演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在郝寿臣之前,架子花是以工架、念白、表演为主的行当。架子花演唱时,对嗓音的运用以沙音、炸音为主,这种过度磨损声带的发音方式对演员的嗓音损害极大。也由于这种发音方法不能持久、音色单调,因此架子花的唱词几乎没有成套的大段唱腔,通常只有两句、四句,失去了架子花行当担任主角的基础。在舞台艺术实践中,郝寿臣逐渐摸索出了“架子花脸铜锤唱”的艺术表现手法,将架子花的做工身段与铜锤花脸善于演唱的特点相互结合,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架子花这一行当的艺术表现力。

  从郝寿臣到袁世海,“架子花脸铜锤唱”的艺术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艺术风格而言,袁世海先生嗓子条件非常好,嗓音宽亮浑厚。用嗓时将架子花特有的炸音与圆润之音调和使用,使得唱腔刚劲中带有圆融之感。用腔时,袁先生常用架子花中不多见的小腔,把架子花人物刚勇性格中潜在的妩媚性格表达得惟妙惟肖,在原本或高冷、或鲁莽、或奸诈的人物身上,揉入了某些亲近可爱的戏剧性格。念白时,发音清透,字真意切,颇见功力。袁先生擅于运用节奏鲜明的【流水板】 、 【快板】一类唱腔表达角色丰富的内心变化。

  继承发展“架子花脸铜锤唱”的艺术特征,袁世海先生丰富了架子花脸行当的表演内涵。在他的塑造下,曹操、鲁智深、李逵、张飞、张定边、廉颇、项羽、牛皋、窦尔敦等一大批花脸艺术形象成为舞台经典。与此同时,形成了袁派表演艺术特有的艺术风格。

  一大批新剧目的推出:拓展了架子花行当的舞台剧目

  1950年,袁世海先生参加了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国实验京剧团( 1951年,新中国实验京剧团集体加入到中国戏曲研究院附属实验京剧团, 1955年更名为中国京剧院,袁世海先后担任一团、三团的主要演员、副团长和副院长) 。此后,袁世海先生迎来了艺术生涯的黄金时期。

  袁先生创排了以架子花脸为主的《黑旋风李逵》 《九江口》 《李逵探母》 《西门豹》等大型剧目,开架子花行当主演大型剧目的先河;在与李少春、李和曾等艺术家的长期合作中,创造了一批新剧目、新形象,如《将相和》中的廉颇、 《野猪林》中的鲁智深、 《桃花村》中的鲁智深、 《黑旋风》中的李逵、 《李逵探母》中的李逵、 《除三害》中的周处、 《响马传》中的程咬金、 《赠绨袍》中的须贾、 《满江红》中的牛皋、 《九江口》中的张定边、 《西门豹》中的西门豹等。袁世海先生通过自己对艺术的执着与努力,极大地丰富拓展了架子花行当的舞台剧目;如此数量的剧目创作与积累,反过来也完善了架子花行当的表演层次。

  深入人心的“鸠山” :在现代戏中对特定人物塑造的创新成就

  除了上文提到的传统戏、新编历史剧以外,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还有袁世海先生在现代戏、样板戏中的表演成就。 《白毛女》中的黄世仁、 《红灯记》中的鸠山、 《平原作战》中的龟田,虽然以反派人物居多,但个个都是经典。以鸠山为例,在这个角色的塑造中,袁先生运用戏曲传统的程式化的表演技巧,并大胆借鉴了话剧、电影中写实的表演手段,成功地塑造了日本宪兵队长鸠山这一京剧舞台上从未有过的形象,赋予日本军官这一原本“模式化”的反派形象超越模式化的具体人物性格。袁世海先生通过自身的舞台语言,为戏曲现代戏反派人物的塑造积累了表演经验,他的鸠山已经成为了无法超越的经典。

  “十生易得,一净难求” 。相对于京剧生、旦行当而言,净行仍然是处于弱势的行当。原因是多方面的,优秀的净行演员少,新创作的行当剧目更少。今天我们一起总结袁世海先生的艺术成就,目的就在于促进京剧各个行当的同步发展。希望有更多的编剧、导演和演员能够更加关注对净行艺术的挖掘,创造出更多的优秀行当剧目,丰富京剧舞台的艺术表现力,满足人们对京剧舞台的多层次的审美期望。

  最后,感谢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在纪念袁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出版了这套图文并茂的《袁世海画传》 ,它将成为我们学习、继承、发展袁派表演艺术的一个范本。接下来我们也希望能够将袁先生的录音、录像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出版,以期全方位展现一代京剧表演大师袁世海先生的艺术魅力。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从余梅世家代际交流看京剧艺术的传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克唑替尼 艾曲波帕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