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许翰英 出自平度的后四小名旦
国粹京剧   2011-09-23 11:45:56 作者:吕铭康 来源:半岛都市报 文字大小:[][][]

许翰英 出自平度的后四小名旦

 

  纵览中国京剧史,发现青岛与京剧是极有缘分,而且还出了不少名家。比如北平《纪事报》在1947年发起,评选出的“后四小名旦”中,就有两位青岛人陈永玲和许翰英。其中,许翰英是在平度土生土长。

  专心学习荀派花旦艺术

  许翰英,1921年出生在现属于青岛市的平度城关桥北村,排行居中。他两岁时,生父许树人因其长兄无子,将其过继给养父许树发。家境清贫。自幼好学嗜读,于琴棋书画之外,还对京剧艺术有极大兴趣。

  许翰英1934年就读于平度县立中学(今平度一中),是学校剧团的明星和县“同乐会”的活跃分子,同时研习国画技艺。两年后,为家庭生计,他被附近的莱阳县东南乡的黄金庵小学录用为音乐、美术教师。“七·七”事变后,社会名流杜卫堂写信把许翰英引荐给京剧大师梅兰芳。1940年,许翰英来青岛,得到社会贤达的资助后,便只身赴北平闯天下。

  许翰英在北平先考上了齐白石美院学习绘画 ,后又毅然参加了京剧名家李万春的“鸣春社”,这是一个边学戏,边演戏的科班。他专攻荀慧生的荀派花旦艺术。他一大早要到中南海吊嗓,然后去“鸣春社”上班,晚上还要看他最崇拜的荀慧生的演出。每当荀慧生彩排、教学,他都要千方百计去耳闻目睹,认真学习。同时还不断地向王瑶卿、梅兰芳等前辈大师讨教,故而他在学习荀派艺术上进步很快。

  高票当选“后四小名旦”

  从1941年起,他自己组班,流动演出于胶济线的济南、淄博、潍坊、高密和家乡平度一带。由于他扮相俊美,嗓音清脆圆润,荀派韵味浓烈,受到普遍的欢迎。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就一度在他的戏班里,在她撰写的《母亲》一文中就提及此事,并称许翰英为“山东名旦”。

  1943年春,李万春就全力引荐许翰英正式拜荀慧生为师,并进入荀慧生剧团。从此,他就能够直接得到了荀慧生的谆谆教诲。仅两个月,许翰英便名声大振了,“荀慧生得意高足”的字样旋即见诸海报。

  许翰英于1945年夏,曾率白云生、王多寿等人在青岛的中和戏院(即中山路212号的华乐戏院 ,已拆)演出了较长的时间。其后,他再度到北平演出,以至于荀慧生的原班配角、鼓师、琴师,乃至检场、化妆师傅都来担任配演。

  1947年1月5日,名列“四小名旦”榜首的李世芳,因乘飞机由上海返回北平,飞经青岛崂山突遇大雾机毁人亡。广大戏迷在痛定思痛之后,考虑到因李世芳猝然殒身,而另一位“四小名旦”宋德珠又暂息影舞台,北平《纪事报》于同年发出倡议,再次评选新的“四小名旦”。就从8月1日至9月14日,经过整整45天的评选,共收到20余万张选票,终于产生了新的“四小名旦”:张君秋、毛世来、陈永玲、许翰英,为区别以前的“四小名旦”,故又叫做“后四小名旦”。其中就有两位青岛人:陈永玲是在青岛土生土长(住在观象一路19号),许翰英则生长在平度。为了表示谢意,陈永玲、许翰英和另一位著名旦角杨荣环一同来青岛,在中山路的福禄寿大戏院(即红星电影院 ,已拆)联袂演出了《娟娟》,陈永玲演娟娟、许翰英演王碧莲、杨荣环演冯伏氏。

  自此,青岛的戏迷和票友都为“后四小名旦”中有陈永玲和许翰英这两位老乡,而感到格外兴奋。他俩也经常在青岛同台演戏。1948年3月 ,商河路军火库突然发生爆炸,周围群众受灾严重。于是,许翰英、陈永玲和杨荣环就在李村路青岛影剧院(已拆),举行了七天的赈灾义演。在此期间 ,许翰英一直在山东、上海、南京等地演出。

  著名荀派花旦孙毓敏,在回顾自己从小就喜欢荀派的原因时,对笔者说:“我1948年8岁,随母亲来到青岛,当时学的第一出戏是《女起解》,给我说戏的就是许翰英的琴师葛绥之。没想到的是,后来我还真拜了荀慧生先生学上荀派了。我还真得感谢许翰英呢。我到现在还记得,许翰英在台上的扮相可漂亮了,尤其是他那眉毛总是画得高高的!”

  继承荀派已炉火纯青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许翰英又回青岛,与他合作的有谭元寿(后在《沙家浜》演郭建光)、沈金波(后在《智取威虎山》演参谋长,已故)等名家,先后在永安大戏院 、华乐戏院演出。他还与在青岛已经息影7年、刚刚重返舞台的著名花旦吴素秋,共同参加义演,联袂演出了《玉堂春》等戏。不久,许翰英加入当时的青岛市文联京剧团(青岛市京剧团的前身)。

  他于1952年2月离开青岛,自行成立许翰英剧团在全国巡演,继而又加盟南京市京剧团。1959年,调入徐州市京剧团,先后担任副团长、团长。集编、导 、演于一身,颇多建树 。他主演在《丹青引》,能够边演唱边现场绘画 ,四句唱词唱完了,一幅“大写意”的国画也就完成,每每必引起满场喝彩。他还经常到徐州戏校、江苏省京剧学院讲学授艺。

  在近40年的舞台生涯中,许翰英嗓音甜润,功底深厚,艺术造诣极深,继承流派不遗余力,且常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看张伯驹演《打渔杀家》​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