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195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献礼演出
国粹京剧   2011-10-01 11:17:10 作者:梧桐新语 来源:中国戏剧场 文字大小:[][][]

        剧目介绍

        赤壁之战、西厢记、白毛女、穆桂英挂帅

        贵妃醉酒、伐子都

        荀灌娘、双阳公主、柳迎春、英台抗婚、碧波仙子、响马传

        红楼梦、团圆之后、赵氏孤儿

        ……

  1959年9月21日至10月10日,由文化部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献礼演出在北京举行,来自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解放军系统、工会系统的40多个专业、业余艺术表演团体参加了这一盛况空前、美不胜收的演出盛事。

  《人民日报》于1959年10月18日发表题为《社会主义百花盛开 新苗争长盛吐艳蕾,老树回春竞放奇花》的报道描述了此次献礼演出的盛况:“在北京的近80个艺术单位,共演出了410多场,观众达45万多人次。大部分剧目的上座率,一直是百分之百。”这次演出除了北京的京剧、评剧、昆曲、河北梆子等剧种之外,还有来自上海的越剧、昆曲,湖北的汉剧,湖南的湘剧,河南的豫剧,广东的粤剧,四川的川剧,陕西的秦腔,福建的闽剧、莆仙戏,还有河北的河北梆子和甘肃的陇东道情等。此次来京参加献礼演出的都是最有代表性的优秀剧目和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表演艺术家和著名演员。

  这次献礼演出中的京剧剧目既有经过整理改编的优秀传统剧目《将相和》、《贵妃醉酒》、《九江口》、《除三害》、《伐子都》;又有新编古代剧《赤壁之战》、《西厢记》;还有尝试演出的京剧现代戏《白毛女》等。各种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剧目也以新的姿态与观众见面。其中有梅兰芳新排的《穆桂英挂帅》,荀慧生重排的《荀灌娘》,尚小云新排的《双阳公主》,程派传人赵荣琛重排的程派名剧《柳迎春》一折《汾河湾》、李世济上演的程派新戏《英台抗婚》和赵燕侠新排上演的神话故事剧《碧波仙子》。

  《赤壁之战》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的重点剧目之一。1958年由任桂林、李纶、阿甲、翁偶虹、马少波根据优秀传统剧目《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和《激权激瑜》创编。全剧15场(“藐江南”、“决策过江”、“盟成”、“拜将”、“盗书”、“中计斩将”、“火攻计”、“借箭”、“打盖”、“龙虎风云”、“横槊赋诗”、“壮别”、“借东风”、“火烧赤壁”、“鏖兵败曹”)。此剧的改编,除根据主题需要,增加了一些新场目外,原有的精华部分都是尽量地保留下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些改动和丰富。剧作家们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这个战役的成败所在,从而比较真实而又艺术地反映出当时的时代面貌。国庆十周年前后,该剧在北京人民剧场和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多场,“这戏贴出来后,当时人们真是头天晚上带着铺盖卷来买票呀!”(见翁偶虹《有领导能力的剧作家》)受到大观众极热烈的欢迎。当然,此剧的成功是与其名家荟萃演员阵容分不开的。剧中诸葛亮由马连良饰,鲁肃由李少春饰,周瑜由叶盛兰饰,曹操由袁世海饰,刘备由谭富英饰,黄盖由裘盛戎饰,蒋干由孙盛武饰,张昭由李和曾饰,孙权由娄振奎、景荣庆饰。

  与《赤壁之战》同受观众热烈欢迎而轰动一时的京剧剧目还有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的名剧《西厢记》。京剧《西厢记》是我国著名戏剧家田汉改编的。由郑亦秋执导。剧中,张君秋饰崔莺莺,杜近芳饰红娘,叶盛兰饰张珙,李金泉饰崔夫人,娄振奎饰惠明。几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演来相得益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该剧是一出唱工很重的戏。特别是崔莺莺几段重点唱,如:“赖婚”的[南梆子]、“琴心”的[四平调]和“哭宴”的[反二簧]等唱腔,声情并茂,颇多创新,引起观众的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在献礼剧目中,使观众感到耳目一新的还有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李金泉、雪艳琴、骆洪年等演出的京剧现代戏《白毛女》。该剧是中国京剧院在总结了多年来前辈艺术家们的经验,在用京剧表现现实生活上进一步的尝试。剧本由马少波、范钧宏根据同名歌剧改编,由阿甲执导、刘吉典音乐设计。在排练过程中,由于导演、演员以及音乐舞美工作者等的通力合作,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内容的需要,大胆突破、勇于革新,从而使身段动作、念白(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李少春在这出戏里饰杨白劳,他的全部念白都用了一种糅进京音的“湖广音”韵白,既富有京剧的传统特色,却又很成功地表现了这个深受压迫的老贫农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唱腔、音乐伴奏、布景、化妆等等,都与所表现的生活内容较为和谐、妥帖。因而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另外,越剧《红楼梦》(上海越剧院)、京剧《响马传》(中国京剧院)、莆仙戏《团圆之后》(仙游县鲤声剧团)、秦腔《赵氏孤儿》(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二团)等都在当时受到热烈的欢迎。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看张伯驹演《打渔杀家》​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