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王泉奎于天蟾出演全部《天开榜》
国粹京剧   2017-07-15 09:55:50 作者: 慕英闲客 来源:方舟有戏 文字大小:[][][]

        1934年5月到7月间,富连成大“盛”字科毕业生以李盛藻、刘盛莲、陈盛荪、杨盛春四人领衔,在上海天蟾舞台演出了一期。这一期演出非常成功,直演至7月15日才告一段落。“歇夏”前最后两天的大轴戏码是,7月14日新编剧目全部《天开榜》,7月15日日戏为李盛藻的拿手杰作《马跳檀溪》,夜戏为李盛藻和王泉奎的《捉放曹》连《温酒斩华雄》。《马跳檀溪》和《捉放曹》自不必多说,而7月14日演出的新剧《天开榜》是什么故事呢?由于这出戏在当时是富连成为大“盛”字科排演的一出新戏,后来又少见于舞台,所以具体情节我们也无从得知,大约是说唐贞观年间,武媚娘被选入宫,祸乱宫闱,大臣褚遂良忠义直谏的故事。在一大堆富连成师兄弟的演员名单中,我们看到了一位非富连成体系的名字——王泉奎。他在《天开榜》中饰演杜回(这个杜回肯定不是那个春秋时秦国的名将)。由于这次大“盛”字科(裘盛戎是小“盛”字科)为班底的演出缺少花脸,于是就请了与他们年龄相仿,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王泉奎,这也是王泉奎首次离京演出。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一代铜锤花脸名家王泉奎先生。

        王泉奎(1911~1987),男,原名有珊,回族,生于北京。王有珊的父亲北平宣武门外广安市场从事卖菜的生意,有一段时间生意还相当不错,所以当时王家家境也颇为殷实。在王有珊还不满十岁的时候,父亲离世,由于王有珊和哥哥年纪尚小,尚不能赚钱养家,因此家道中落。王氏兄弟十多岁时,就子承父业,小本经营,勉强糊口。

        由于父亲是戏迷,还能拉胡琴,王氏兄弟从小受到熏陶也十分喜欢唱戏。那时候王氏兄弟二人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到票房演唱,王有珊唱花脸,哥哥唱老旦。后来王氏兄弟,经人介绍加入在宣南烂缦胡同一会馆内的“余暇集友”票房。该票房里当时有老伶人钱宝奎高足张星洲、李长胜等人。王有珊由于嗓音条件非常好,大家都认为他是学铜锤花脸的好材料,张星洲等人还亲自指点。后来,王有珊便跟着“余暇集友”的社员在江西会馆公演了《大回朝》,这是他初次登台彩唱初演《大回朝》。不久后有登台演出了《探阴山》。

        经过这几次的登台演出,王有珊在北平的花脸票友中有了相当的地位,也结识了不少内行。有一位双目失明的丑角名宿沈庄老先生特别钟爱王有珊的演唱,表示愿给他介绍个师傅。这时候王有珊一来喜欢唱戏,二来也是由于家境贫困,一直憧憬着下海唱戏。于是经沈庄先生介绍,1928年王有珊拜在老伶工张春芳门下学艺。(按:张春芳出科于长春科班,其同科之师兄弟有荣蝶仙、张春彦、李洪春等。)由于王有珊当时家境相当清苦,因此只能在张春芳宣南方盛园自己家中行拜师礼。磕完头之后,王母给张拜师礼三十吊钱。拜师典礼完毕,王氏母子去后,张与沈到某处便饭,见面礼三十吊钱就全都花了。可见当初王家的经济条件是何等清苦。

        由于张春芳的弟子以“奎”字排辈,因此王有珊从此正式由师父改名为王泉奎。张春芳以金(秀山)派路子授业于王泉奎,传授的第一出戏为《高平关》。后来又陆续学了头二本《草桥关》、《断密涧》、《二进宫》、《遇后龙袍》等等。由于王泉奎有玩票时候的底子,因此学戏很快。拜师后的第二年,他经师父推荐,便进入了杨小楼的永胜社演出。

        那时候杨小楼不唱夜戏,演出都在白天,常在华乐戏院演出。王泉奎搭班第一次登台是和老旦徐霖甫合演《遇后龙袍》。在永胜社效力的头一年,王泉奎的没有戏份儿,只有每天八吊钱的车马费。演的戏也只是在开锣的位置唱《打銮驾》一类的戏。从第二年开始也间或给杨小楼配一些戏,戏份儿每场也有了两块银元零二十吊钱。

        王泉奎那时候正好碰上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就是北平那时候铜锤花脸人才凋零,正处于青黄不接之际。彼时,前辈花脸金秀山、刘永春、郎德山等早已故去,裘桂仙等老先生已经年老力衰,金少山久在上海,正好给王泉奎的横空出世提供了良机。

        永胜社效力之后,1931年王泉奎搭尚小云的重庆社。那时谭富英也在班中为尚小云跨刀。某日尚、谭在哈尔飞戏院贴了《二进宫》,派了王泉奎的徐彦昭。王泉奎惊喜交加,唱《二进宫》头天又经乃师再加指正,正式演出那天唱得十分圆满,台下也是极为捧场。下来之后,尚老板对之赞美有加,从此一炮而红。借由这出《二进宫》,王泉奎的演艺之路可谓一帆风顺,各班争相约聘,成为当时北平年轻铜锤花脸的唯一人才了!尤其诸多名老生都约请王泉奎配演。《二进宫》这出戏可以说是王泉奎演艺生涯中最重要的戏,因为后来他又凭借此戏名声有更进了一步。

        从1935年冬,王泉奎随梅兰芳的承华社,巡回演出于京、沪、汉、湘。他以天赋佳喉每到一地都能引起瞩目。至1937年冬返京,这两年王泉奎在承华社受到了很好的熏陶,也积累了大量的舞台实践经验。由于承华社名角云集,使王泉奎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提高,特别是念白、身段和表演上,都有了大家风范。此次归京未久,王泉奎便即搭入谭富英之扶椿社中,成为了该社的主要花脸演员。

        当时谭富英的扶椿社经常贴演《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都是单折演出的,老生杨波由谭富英、宋继亭、哈宝山分别扮演。当时谭富英的正是年轻气盛,于是找王泉奎商量,是不是把这三个折子连演。王泉奎开始比较犹豫,怕顶不下来。后来经谭富英一再要求,答应连演。于是1938年10月15日在北平吉祥戏院,谭富英、王泉奎、陈丽芳联袂上演了全部《龙凤阁》(即《大·探·二》)。一时间九城轰动,万众争睹。从此,“铜锤连唱三折”之风盛起,《大·探·二》也成了标准演法。王泉奎从此开始更加吃香,凡是要演《大·探·二》的,必然首选王泉奎合作,这个戏也给他带来了滚滚财源。

        王泉奎年龄虽小但地位却高于马连昆,是各个大班中不可或缺的好角。在过去,搭班是件难事,搭上大班就更不易,而王泉奎却有选择班社的权利。他坐在家中各大班社的管事就上门约请,在当时有这种待遇的仅仅姜妙香、侯喜瑞、王泉奎三人(王泉奎小姜妙香二十一岁,小侯喜瑞十九岁)。

        王泉奎嗓音嘹亮,气力充沛,口齿清晰,行腔流畅,在当时的铜锤花脸中确属十分难得。但美中不足之处在于,高亢有余,宽厚不足。有一段时间很多同行都劝他改老生兼唱花脸,走前辈老生名家刘鸿声的路子。王泉奎本身也十分喜欢老生,对刘鸿声的戏也比较熟,什么《辕门斩子》、《斩黄袍》之类的戏他都唱得来。关于改老生这件事他确实认真思考过,甚至还演出了几场,但效果平平。后来他觉得自己有现在的地位不容易,改老生不成再把旧有的能耐扔了,反为不美。按他自己的话说:“改老生太绕远了!”至此,王泉奎就把改老生的心思彻底抛到了九霄云外,专心唱好铜锤花脸。但他还是非常喜欢唱老生,有时在家吊嗓的时候,还时不时吊上两出老生戏。

        从1920年代开始到1960年代,王泉奎合作过的名家数不胜数,老生中他和余叔岩、言菊朋、王又宸、马连良、谭富英、孟小冬、奚啸伯、杨宝森、周信芳、李盛藻、李少春、李宗义都有合作,旦角合作者中有尚小云、梅兰芳、雪艳琴、张君秋、王幼卿、李慧芳等。

        1950年代初,王泉奎随杨宝森在香港演出,留下了不少珍贵的实况录音。1955年后,王泉奎先后加入中国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和北京京剧院,参与排演了多出新编剧目和经加工整理的传统剧目。他与李宗义、李盛藻、李慧芳等合作,曾排演了《智斩鲁斋郎》、《强项令》、《敬德装疯》等戏,1962年又与李宗义、梅葆玖、赵荣琛、李元春等同台赴沪演出,《刺王僚》一剧使上海观众为之倾倒。

        1950年代王泉奎中国京剧院期间,他与同为中国京剧院的另两位铜锤花脸娄振奎、赵文奎被并称为“花脸三奎”。其实王泉奎不论在辈分上,还是在当时的行业地位上都远远高于后两位,所以这样的并称应该不是非常适宜。

        王泉奎先生艺宗金(秀山)派,他结合自身嗓音条件,借鉴郎德山的用嗓和唱法,在金派的总体规范内自成一格。他的嗓音高、亮、甜、脆,质纯音美,开口即给人以清亮、圆润的感受,故有“金嗓铜锤”之誉。他的演唱秉承正净风范,突出‘铜锤’本色,讲求气充力沛,满宫满调;唱法圆润流畅,法度严正。行腔于平正中见俏丽,严谨中出洒脱,对鼻音、膛音、腭音和颤音、擞音的运用皆自如圆熟,呈庄严、壮丽之风貌而绝无取巧、造作之弊陋,他的唱腔被公认为“铜锤之正格”。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看张伯驹演《打渔杀家》​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