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烽火时代他们联手演绎《宇宙锋》
国粹京剧   2017-09-03 09:29:27 作者:陈果 来源:遵义日报 文字大小:[][][]

    看浙大校友与本地京剧爱好者“玩票”

《宇宙锋》剧照

浙大学生与当地京剧票友演绎《宇宙锋》后合影

        时光穿梭回抗战期间的遵义黔北大戏院,在那个简易的戏台上,赵艳容凤眼低垂,身姿婀娜,“她”假装疯癫,拒绝改嫁,忠贞不渝,好一出《宇宙锋》,赢得台下阵阵掌声。叫好声犹在耳边。眼前已是2017年,当年戏台上浙大校友与遵义京剧爱好者们的精彩演出,已缩影成为老照片。最近,“老照片·遵义事”征集到两张珍贵的老照片,虽时光荏苒,但如今还有人认得照片中的旦角和青衣,想当初,这台戏剧是何等精彩。

    京剧票友合演《宇宙锋》

        天津大学教师刘壮翀曾是浙江大学学生,浙大西迁遵义时,他可是戏剧方面的活跃分子,刘老先生如果还健在,应该也是90多岁的人了。他珍藏的这两张老照片不知何故流落民间,恰好被我市一收藏家所得。在其中一张照片背后,注有浙大校友与遵义票友合演《宇宙锋》字样,落款就是刘壮翀的名字;另一张则是演出结束后票友们的合影。

        记者几经周折才打探到刘壮翀的身份,并且从浙大西迁遵义的时间来推断,这组照片就拍摄于抗战时期。据遵义文史资料记载,在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遵义作为抗战大后方,不光为前线作出很大贡献,文化活动的脚步也从未停滞。通过这两张老照片,可以得到印证。

        除了京剧爱好者,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宇宙锋》,此剧为中国传统戏曲剧目,是梅兰芳代表作,讲述的是秦二世见赵艳容貌美,欲立为嫔妃。赵艳容断然拒绝。在使女哑奴的帮助下,赵艳容假装疯癫,拒绝改嫁,忠贞不渝。

    青衣原是男子扮演

        遵义文化世家后人、现已86岁的李永颐老太太拿起相片看了又看,“这个青衣是韩定国,还有这个,这个小生就是我叔父李锡荣。”她说:“韩定国不仅是个男人,而且脸上还有麻子,但一上了妆一点也看不出,反而好漂亮。”老太太口中这位韩定国,当时是浙大大二学生,身边一帮同学都喜爱京剧。

        “韩定国这帮小子喜欢唱戏,所以很快就和叔父们一帮票友混熟了。”据李老太回忆,当年遵义有个民众教育馆,属于民间组织,曾在遵义社会服务处工作的叔父李锡荣正是这个馆的成员,馆长名为王葆康,浙大那群热爱京剧的学生自然是此处常客。

        除此外,因李家是个大家族,原居住地石家堡位于遵义府城南门(今官井路农贸市场西至军分区长城游泳池一带),最辉煌时期(清代)的占地面积达1万8千多平方米。当年浙大西迁遵义时,有部分教授居住在南门石家堡,许多学生也就经常在此走动。听叔父提过韩定国的少时李永颐,对于韩定国经常扮演旦角很感兴趣,还跑去看过一次《宇宙锋》。

        “他们不光演《宇宙锋》,还演过《霸王别姬》,就在黔北大戏院。”老太太所说的遵义黔北大戏院位于现丁字口处,平常演出几乎都是义演,只有在抗战期间收取门票,用经费来支持抗战,也因此吸引了更多喜爱戏剧的浙大学生参与。

    民国期间遵义戏剧盛行

        在遵义文化名人杨祖恺所著的《将就斋杂稿》一书中,对遵义京剧发展有过记载:遵义因接近四川,在文化娱乐方面,原来主要是川剧较流行。除专业的川剧艺人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表演外,有遵义票友会自由结合。起初票友并不会登台表演,只是坐着唱和打川剧的锣鼓,所以一般人称之为“打玩友”或唱“板凳戏”。至于遵义京剧的第一个组织,成立于民国十八年,即1929年。

        记者通过遵义多位文化老人了解到,1935年以后,国民党军队源源入黔,抗战开始,外省的军事单位如军官外语班、陆军大学、步兵学校、浙江大学等先后迁来遵义,职业或爱好及擅长京剧的人士来了不少,遵义的京剧、话剧等走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44年,著名戏剧家田汉、熊佛西等进步文化界人士,先在贵阳成立了“西南文化垦殖团”,后来到遵义,与遵义的文化名人和内迁院校师生,以多种形式宣传抗日救国,把话剧演出、文艺研讨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遵义青年剧社与步校“血痕剧团”联合公演了《升官图》、《原野》等多幕剧。遵义省立高中曾演出独幕剧《在旅馆中》,多幕剧《心雾》、《寄生草》,师范学校演出的《鸡鸣早看天》,还有卫生学校公演了《野玫瑰》和《雷雨》。1949年11月21日,遵义的话剧爱好者演出《曙前魔影》,庆祝遵义解放。西迁院校在遵义传播先进的文化,推动了遵义文艺活动的发展。

        据记者了解,在遵义历来刊出的抗战时期地方文化活动历史照片中,内容不乏合唱演出、中外著名话剧演出、反映现实的自编剧目演出等,但京剧演出照片还是首次发现,所以这两张老照片的历史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看张伯驹演《打渔杀家》​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