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最近几次央视录播京剧观后随感(二)
国粹京剧   2011-04-19 21:55:31 作者:星北 来源:中国京剧论坛 文字大小:[][][]

        再谈前不久观看上海京剧院演出的“智取威虎山”。这次是由青年演员主演的。全剧整体上看,基本上按照原创艺术标准规范演出的。每场都保留了原创剧情顺序,念、做、武打以及全部精彩唱段。演员们在导演的精心安排下,每个细微动作都很到位。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杨子荣的扮演者蓝天(可能名字记忆有错)和傅希如,尤其是蓝天(过去没看过他的表演,故很生疏。日子一久,甚至连名字都不敢说记得准了。抱歉!)更为出色。他的第一个亮相,令人很惊讶,以为是当年的童祥苓再现。很多表演及唱腔都能达到乱真的地步。他嗓音高亢嘹亮,具有深深的余派韵味内涵,听来很是过瘾。总的来看此剧演出是成功的。给人的印象是尽管由于历史的原因,它的政治色彩很浓,是一大缺陷,但总体上看还得承认它是“京剧”。之所以如此,原因很多。首先这出戏是众多京剧表艺术家精心创作,多次反复演出推敲加工,才成熟为“样板戏”。此中基本保留了许多京剧特色。加以结合现实生活做了某些创新,但是在表演动作、神色、武打等多方面都深深呈现出传统京剧的程式、印迹。尤其是每个唱腔的设计都留有传统流派的韵味特色。特别出色的是童祥苓、沈金波二位的演唱,从那时起流行到当今,都能为老戏迷们耳熟能详。这不仅是当时反复播放,而更是它的声腔韵味都为广大戏迷所认同。老旦、坤旦、架子花、丑角等等传统形象用于表现现代人物,丝丝入扣,毫不觉得做作。对于“样板戏”虽然存在某些不同的看法,但很少认为它是京剧改革的重大失败。对广大戏迷而言,多数还认同它们是京剧。
        应当说它与当前的某些大制作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京剧创新首先不能离开继承其优秀的久经考验为戏迷喜闻乐见的传统,决不可以大量引进西洋“现代化”布景道具为重点,而对具有优良京剧特色表演大砍大杀。近年来听到不少唱腔设计,拖腔很长,唱来唱去不知如何收音,叫人找不到北。使广大戏迷深感失望。
        其实包括我们这些七八十岁的老戏迷在内,绝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保守顽固,只爱听老戏。凡是你改革的合情合理,符合其发展规律,我们一定会举双手欢迎的。从京剧发展史上看,仅就我们所经历的和认知的约百年过程,它绝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听谭鑫培、陈德霖、金秀山等老唱片,再到听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三大净(金、郝、侯)的录音的唱,谁都不能否认有了长足的进展。同样也不能说当今众多表演艺术家都今不如昔。
        正如梅兰芳先生所指出的京剧改革应当是“移步不移形”,它的进化是有规律的。编导和演员最好不要闭门造车,多站在戏迷的角度考虑问题,多听听戏迷的意见和反应。历史上看,哪位有成就的大师不重视戏迷的口味和评论。无不需要业余的有真才实学的学者的帮衬,才取得巨大的飞跃。众所周知,梅兰芳身边有齐如山;尚、程、荀都有一些出色的学者给予诚挚的帮助编排出许多优秀剧目,促其成就为独特的流派之首。时至今日,这样的京剧学者大有人在,老的如刘曾复、吴小如、欧阳忠实、黄宗江等,其他经常出现在电视上的著名内行专家为数众多,不一列举。就是在我们这个网络上,从发表大量文章看,具有专家水平的人士,大有人在。他们的声音和评议不可低估。京剧的成就离不开专业人士的刻苦努力,也离不开广大戏迷的支持和热捧。为振兴京剧应当是“众志成城”。希望有关领导人士虚下心来,认真听取广大戏迷的忠告,使京剧改革走向正确的康庄大道,京剧振兴将指日可待。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王怡《穆柯寨·穆天王·大破天门阵
看大连京剧院《秦香莲》
看窦晓璇李宏图《玉簪记》​
青岛京剧《东方大港》两组主演
看现代京剧《长空烈焰》​
为风雷京剧团《舍命全交》叫好
路洁专场演出“艺路澜芳”
郭凡嘉汇报演出惊艳舞台​
《虹霓关》登台长安大戏院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慢友帮 众绘佳 劳拉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