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新疆京剧口述史》:对一段历史的永恒纪念
国粹京剧   2017-11-12 09:05:40 作者:陈颖 来源:新疆经济报 文字大小:[][][]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自诞生起,就拥有了众多观众,那些曾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京剧大家,至今还活在人们心中。

  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支脉,当京剧从北京、从上海、从内地其他一些省份流传到新疆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时,都发生了哪些动人的故事?

  当历史的车轮驶过,当曾经的一切变为只能追忆的往事,我们要让人们看到,曾经,在新疆,有一群京剧人这样走过他们的青春……

  由自治区文化厅主编的《新疆京剧口述史》图文并茂,充满了纪念意味。全书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了京剧曾经在新疆的一段辉煌历程,也把新疆京剧人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自治区文化厅相关人员说,主创人员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这本书的采写、收集和整理工作,把一段有关京剧在新疆的历史尽可能详尽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时任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的徐锐军在这本书的序中写道:“在这本书中,我们没有刻意重复一些史料中已经记载过的东西,如京剧是何时进入新疆的,历史上有哪些京剧大家到新疆演出过等等。历史之河太长,从那时到现在,所隔着的几十年光阴是我们的目光所不及、笔触所达不到、许多老人的回忆也够不到的地方。与其从史料中摘抄一些干巴巴的东西,不如选择一种鲜活的讲述方式,让大家从一个个故事中了解那段远去的历史、曾经的辉煌。于是,我们选择了口述这种可靠而又亲切的方式,让那些曾经活跃在新疆舞台上的京剧人、他们的亲人、他们的同事开口讲述。从他们的讲述中,那些已经被岁月淡去的故事被一一打捞,并完整地呈现出来。”

  通过这些老人的讲述,我们真切地看到,当年,那些曾在北京城里生活,在观众如云、掌声如潮的北京新兴京剧团里工作着的人们,是怎样克服种种困难,来到新

  疆,在新疆的大地上扎下根来,并

  为新疆各族人民带来戏剧的滋

  养和欢乐的。还有那些从全国其他省份来到新疆的京剧演员们,他们怀揣着

  美好的理想和无边的梦想,辞别家乡的舞台,来到新疆,在新疆京剧团搭起的舞台上一展风采,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也把京剧所涵盖的博大精深带给了新疆观众。

  这本书中也记录了那些当年在新疆本地培养成长起来的京剧学员的口述,他们作为新疆京剧团的传人,在新疆的京剧事业中,承接了老一辈的丰厚功力,又加入了青春的灵动气息,但他们所处的,是一个更加丰富多元的时代,多元化的选择阻碍了他们在京剧舞台上继续一展风采的梦想。那时,人们对京剧的热望正在渐渐淡去,而他们的舞台人生才刚刚开始。在这种时刻,他们又是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坚守着理想,守望着京剧……

  从这本书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京剧人身上对京剧的热望和坚守——那些已经退下来的老演员们,继续在家中、在培训班培养着京剧传承人。他们对京剧的热爱从来没有停止过。

  而这本书的主创人员,也通过那些老人的回忆,再次领略到了京剧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以及其在那个时代对新疆观众的心灵滋润。

  生活在乌鲁木齐的很多老年人至今都记得,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剧迷们是如何抱着棉被在乌鲁木齐剧场外连夜排队,只为买一张京剧演出票的情景。在如今这个看场电影变得比吃一顿家常饭更容易的时代,这是多么令人感怀的过程和经历!而这,不正是需要我们铭记在心的历史片段吗?这些发生在历史中、被许多人铭记的难忘时刻,不正是那些曾辞别亲人、不远万里来到新疆的京剧人带给新疆的珍贵礼物吗?

  是的,他们曾经为新疆所做的一切是不该被人们忘记的。

  在这本书中,有些京剧人在讲自己的故事,有些京剧人在讲集体的故事,有些京剧人在讲他们已经故去的亲人们的故事。当然,他们的亲人也是京剧人,有些还是全国知名的京剧大家。书中还有一篇文章是以对话的形式完成的,两个当年的京剧人,如今生活在两个地方,却因着曾经拥有的共同经历而对京剧在新时代的发展发出了更多更深的思考。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常常能从一个京剧人的讲述中看到更多的人,他们都曾是新疆京剧团中的一员,都曾为京剧在新疆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当策划出版此书时,有些京剧人已经去世了,而他们又是新疆京剧史上不可缺少的人物,采访他们已经不可能,他们的亲人也难以联系到,如此,编创人员只好找到了当年记录他们故事的一些文章,放入本书中。凡此种种细节和故事,都在丰富着这本书的内容。但因为种种原因,当年新疆京剧团的一些重量级的演员及他们的口述史都没有采访到,与他们相关的一些文章也无法寻到,只能留下遗憾。

  这本书是以新疆京剧团为切入点的,也就是说,这本书中所采访的人,基本上都是新疆京剧团的艺术家,他们当年从哪里来到新疆,在新疆京剧团时经历了哪些事件,有哪些美好的回忆等等,都是书中着重讲述的,通过老中青三代京剧人,在文字上形成一种承接,也可从中看到京剧在新疆的一个发展脉络,更可看出新疆京剧人的不懈追求和努力。

  细细翻阅这本书,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以文字将它们记录下来,就是一份永恒的纪念,让那些无论离去还是活着的曾为新疆京剧事业作出过贡献的人们知道,新疆没有忘记他们,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看张伯驹演《打渔杀家》​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