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复旦登辉堂:名教授的梨园逸事
国粹京剧   2017-12-22 10:18:19 作者:读史老张 来源:解放日报 文字大小:[][][]

左图为卢鹤绂教授献演《四郎探母》

右上图为索天章教授在《打渔杀家》中的照型

右下图为复旦登辉堂(今相辉堂)   

  1978年10月初的一天,复旦大学历史系举行78级迎新晚会。晚会高潮时,系主任谭其骧先生鼓动他的副手、系副主任黄世晔先生:“世晔,来一段吧!”黄世晔问:“清唱吗?”谭其骧点点头。因未戴髯口,黄世晔用手掌遮着口唇,清唱了一段京剧老生。他唱的什么,我早已不记得了,但谭其骧在一旁击节扣掌、怡然自得的神情,我至今难忘。

  这是我刚进复旦不久见到的一幕。后来我才知道,开口唱戏,是复旦不少名教授的家常便饭。上世纪60年代以前,在复旦登辉堂(又名400号大礼堂,今相辉堂)的舞台上,名教授们常常努眼张舌,粉墨亮相……

  “赵家班”惊艳登辉堂

  在登辉堂演出最多的,大概要算赵景深先生了。赵景深(1902-1985),复旦中文系教授。他自1930年起就在复旦任教,是著名的中国戏曲史家。刘大杰先生称赵景深是编、导、演、唱俱佳的戏曲通才。

  赵景深在课堂上主讲古典戏曲,喜欢言传身教,示范表演。每次上课,讲到某个曲种,他就会唱几段戏曲。有一次,赵景深讲授唐代歌舞戏《踏谣娘》,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扭动腰躯,挥舞手帕,跺着脚,用女声曼声唱道:‘踏谣娘,踏谣娘苦来呵——’引得哄堂大笑。”(陈四益《记忆中的赵景深先生》)还有一次,讲到京剧《打渔杀家》,赵景深把一位会唱京剧的女同学叫起来,两人对唱,“赵先生唱剧中的那个父亲萧恩,让那个女同学唱女儿萧桂英,结果唱完了,这个课也就上完了。”(章培恒《述学兼忆师友》)

  对于昆曲,赵景深造诣精深,曾拜昆曲名旦尤彩云和张传芳为师,学艺8年,是地道的昆曲行家。他常说,昆曲等于一部活的戏剧史,“要想得到一些古剧的具体印象和趣味,不可不欣赏昆曲。”(赵景深《唱曲偶记》)早在1943年,他就与昆曲名家俞振飞合演过《狮吼记·跪池》。那次演出,他扮演苏东坡,俞振飞饰陈季常,朱传若饰柳氏。剧中,苏东坡劝柳氏与陈季常和好,柳氏却大骂苏东坡——按剧情要求,赵景深扮演的苏东坡应该吓得退到椅子后边,但因动作急促,加上近视眼,他一下子被椅子绊倒在地。台下观众以为赵景深演得逼真,给他“来了一个满堂彩”。还有一次演出,赵景深扮演《玉簪记·问病》中的潘必正,“影剧皇帝”赵丹观后,大为赞叹:“……你的扮相非常漂亮,这是我意想不到的。”(赵景深《我与昆曲》)

  在登辉堂,赵景深究竟演过多少场昆曲?从一些回忆文字中,可以略见端倪:他曾演出过《邯郸记》《长生殿》《玉簪记》和《西厢记》等折子戏;此外,还在新生联欢会上清唱过昆曲。有一次节日联欢,“他登台用昆腔唱毛泽东词《浣溪沙》。唱至‘一唱雄鸡天下白’,他忽然跳上椅子,蹲坐于椅背,撮唇‘喔喔——’学起了鸡鸣。礼堂里顿时欢声一片。”(陈四益《记忆中的赵景深先生》)

  赵景深在登辉堂最惊艳的登场,是他全家出动,演出昆曲《长生殿·小宴惊变》:他演唐明皇,夫人李希同演杨贵妃,儿子演太监,女儿和侄女演宫娥,被称为登辉堂里的“赵家班”。如今,人们忆及赵景深先生,几乎都会提到50年代“赵家班”亮相登辉堂。那么,“赵家班”究竟演于何时?回忆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在《文汇报》上查到的史料是:1954年6月3日晚上,为纪念古典作家吴敬梓逝世200周年、洪昇逝世250周年以及俄国作家契诃夫逝世50周年,复旦中文系在登辉堂举行全校性纪念晚会,“……赵景深教授全家主演、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工作组协助演出 ‘长生殿’中‘小宴惊变’一出。”

  不过,“赵家班”在登辉堂粉墨登场,似不止于这一次。据赵景深儿子赵易林回忆,早在新中国成立前,“赵家班”就在登辉堂演过《长生殿》,至于具体日期,仍待考证(赵易林称是“1945年”,似有误——复旦登辉堂建于1947年)。那次“赵家班”演出,由昆曲名家王传淞领衔的仙霓社助演。赵易林讲到的一个插曲,听来倒也有趣:

  因为复旦大学地处江湾,比较偏僻,借用仙霓社的人员和道具,必须供膳、供车。复旦附近有一家永生饭店,老板史永生是先父熟人……那天先父告诉史老板,有两桌人要在他的饭店里吃饭。该饭店面向学生,一贯只收菜金、不收饭钱的。当史永生得知吃饭的人当中有跑龙套的,便紧张地问:“龙套里有翻斤斗的吗?”原来翻斤斗的一顿起码要吃一斤饭,10个人岂不要吃去10斤,蚀煞老本了么?先父说是文戏,没有翻斤斗,他就放心了……(赵易林《赵景深与<长生殿>》)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看张伯驹演《打渔杀家》​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