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由“活子都”到戏校校长
国粹京剧   2011-11-28 11:22:23 作者:马铁汉 来源:《戏剧电影报》 文字大小:[][][]

        京剧名家李盛斌自幼坐科富连成,他与同科的高盛麟、杨盛春被称为“武生三杰”。他能戏甚多,尤其是根据梆子改编为京剧的头二本《伐子都》著称,这出戏注重唱、做、翻、摔,他演来无不帅、美、冲、脆,遂成为他的代表作,被誉为“活子都”。

        1958年李盛斌在福建创办京剧学校,从此投身戏曲教育事业。他到北京、上海等地招生时,很多京剧名宿都愿意把孩子交给他培养。如萧长华的孙子润年,袁世海的儿子小海等都成了该校的学生。对待学生,他因材施教,从不考虑什么亲属关系,只是看准哪个学生确是京剧的料儿,又肯亲学苦练,就重点培养。如有位同学是从福建省一个县里招来的,家里很穷,盖的被子都是一些小布头拼起来的,穿的鞋也是用碎布块儿拼的梆,由家里做的。但该生练功十分刻苦,有股子韧劲儿。作为校长李盛斌对他十分器重,并充满信心,将自己的拿手好戏倾囊相授。先后教了《武松打虎》、《恶虎村》、《界牌关》、《白水滩》、《野猪林》等戏。此外,还经常把该生叫到家里来,拿出好吃的给他改善伙食,同时送给他一些营养品,希望他持之以恒,早日成材。后来这位同学不负重望,事业有成。这与李盛斌精心培育是分不开的。

        李盛斌经常带领学生到福建前线进行慰问演出,受到部队的欢迎。有一次与部队联欢,部队的师长很喜爱京剧,他演唱《捉放曹》中的老生陈宫,李盛斌竟反串曹操,二人同台演出,异彩纷呈,受到热烈欢迎,增进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李盛斌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在全校师生中有口皆碑,堪称楷模。众所周知他是演武生的,从来不剃头,平生也最爱护头发。可有一次,一位福建籍的中央领导来到福州视察,点名要看他的《芦花荡》。他二话没说,毅然把心爱的头发剃光,勾出一幅妩媚传神的张飞脸谱。演出获得成功,使在场的师生们深受鼓舞和教益。

        李盛斌不单对京剧的生、旦、净、丑各行十分精通,同时对打鼓(单皮)也很在行。每逢戏校演出武戏时,他都亲自来打鼓。他打的鼓点儿清脆稳健,注重感情,能给演员的唱、做、念、打锦上添花。且对"下手活"(大锣、铙钹、小锣)也有所启示。轻重缓急,变化有致,使大家懂得了敲锣打鼓只有"会戏",才能"带戏",才能与演员配合默契。

        李盛斌还经常深入课堂观摩教学,并进行现场辅导。有一次,老生课堂正在说《黄鹤楼》,他先看了一会儿,然后说道:“赵云是员大将,一定要把大将风度演出来。这出戏,赵云虽是个配角,但不能有丝毫松懈,尤其是下场的身段,一定要演好。”接着他就边说边做示范。他双手提起靠牌子,走一小圆场,到下场门时,扔下靠牌子,蹦起“双飞燕儿”,一个“反云手”,冲台口“三笑”,后退。再一个“反云手”,跨右腿,踢左腿,一个"栽锤"接"反飞脚",然后亮住冲下。这套动作不但造型优美,而且充分地表达了人物此时此刻的急切心情。师生们看后,赞叹不已。

        李盛斌在长年的艺术实践中,无论是演戏,还是育人,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看张伯驹演《打渔杀家》​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