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京剧鼻祖程长庚:“梨园泰斗”
国粹京剧   2011-12-02 10:34:14 作者:李 菁 来源:人民政协网 文字大小:[][][]

        11月22日是京剧鼻祖程长庚诞辰200周年。一百多年前,程长庚从安庆走出去,率领徽班进京,他站在中国丰厚的传统戏曲的基础上,推动了徽班向京剧的嬗变。他以匠心独运的表演艺术和因人施教的育人艺术,在中国京剧史上铸起了一座丰碑。

  程长庚是清代“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演员、教育家和管理者。纵观近两百年的京剧发展史,程长庚在京剧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程长庚生于1811年,卒于1889年,原名程椿,字玉山,安徽潜山人。大约1830年左右,程长庚在安徽徽班坐科期满,之后便北上进京搭最早进入北京的徽班——三庆班演出。由于程长庚出色的演技,很快便在北京崭露头角,到1845年左右,程长庚便成为三庆班的当家老生,并执掌三庆班。由于他的演技突出、艺德高尚,同仁都尊称其为“大老板”,并且还曾被推选为清末戏曲艺人行会组织“精忠庙”庙首。程长庚工文武老生,腹笥渊博,能戏300余出,与张二奎、余三胜并称“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名列“三鼎甲”之首。程长庚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享有“京剧鼻祖”、“梨园泰斗”的美誉。

  由于程长庚自幼坐科于安徽故里的徽班,因此,在徽汉合流、同台竞艺的时期,他的表演带有浓重的徽剧色彩,唱腔高亢雄壮、慷慨激昂,不求花哨,而是以平直、舒展为特色,人们常用“穿云裂石”、“余音绕梁”来形容他的演唱艺术。在那个年代,程长庚的唱腔艺术成就最高,而且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程长庚虽以唱功为主,但是他的念白也很有特色,清晰爽朗、抑扬顿挫,充满音韵美,这是由于他汲取了徽剧、昆曲、京腔的咬字发音方式方法,并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念白艺术。也正因为他在唱腔和念白方面的深厚造诣,时人便有“乱弹巨擘属长庚,字谱昆山鉴别精”的语句。同时,程长庚十分注重身段表演。他在演出时,能做到从人物出发,因人而异,这一点在当时乃至今日都是难能可贵的。比如,程长庚擅演《群英会》里面的鲁肃,享有“活鲁肃”的美誉,他列在《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中的画像即是他的鲁肃扮相。

  程长庚不仅是一位表演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戏曲教育家。他在主持三庆班的同时,便依托三庆班的雄厚实力开办了“三庆科班”,为本班培养了一大批实力雄厚的接班人。他十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继他之后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等京剧后“三鼎甲”,以及接替程长庚掌管三庆班的文武老生杨月楼等人都曾受过其指导教益。其中,谭鑫培受程长庚的影响最大,谭鑫培之所以能称霸剧坛,成为继程长庚之后成就最高的京剧老生演员,与程长庚的言传身教、辛勤培育有密切关系。在程长庚晚年的时候,他曾在“四箴堂”寓所内开办“四箴堂科班”,培养了多位京剧人才,著名青衣演员陈德霖、武花脸演员钱金福等均是“四箴堂科班”的高材生。

  此外,程长庚还是一位杰出的班社管理者。大约在1845年左右,他便开始主持三庆班,直到于1889年去世。在他执掌班社时期,三庆班得到空前的发展,在四大徽班中的地位逐步凸显。程长庚待人宽厚、秉公无私、一视同仁。有一次,在三庆搭班演出的名丑刘赶三违反班规私应堂会戏,此事被大老板程长庚知道之后,毫不顾忌与刘赶三的私交,严加惩戒、以儆效尤。在清末,每遇到清廷帝后的国丧,北京城内的娱乐活动便被禁止,只准艺人们在城外的茶馆清唱。每每遇到这种情况,程长庚总是带领全班人员到城外茶馆清唱,演唱所得收入归全班使用,自己绝不多取一分一毫。在被选举为“精忠庙”庙首之后,他负责管理整个北京城的剧界事物,这也是得益于他自身卓越的管理水平。同时,程长庚尽心尽力为同仁服务,若是听闻有同行遇到难处,他更是慷慨解囊,也因此,享有“伶圣”的美誉。

  程长庚在编演剧目时十分注重演剧的社会功能,也因此他的拿手好戏多是演绎忠孝节义、惩恶扬善、寓古讽世的剧目。据赵炳麟的《程长庚传》记载,一次,程长庚在都察院为官僚显贵演出《击鼓骂曹》时,他借剧中祢衡辱骂曹操的时机,指着台下怒骂道:“方今外患未平,内忧隐患,你们一班权党,尚在此饮酒作乐,好不愧也!有忠良,你们不能保护;有权奸,你们不能弹劾。你们一班权党,尚在此饮酒作乐,好不愧也!”程长庚的这一席话使得台下的达官显贵面面相觑、如坐针毡。也正因为其艺术特色,程长庚的表演得到广大观众的极大推崇。观众听闻程长庚最怕闻到旱烟的气味,所以每当程长庚登台的时候,台下的观众便会自动停止吸烟。由此也可以体会到程长庚在观众心目中的显赫地位。

  今年恰逢程长庚诞辰两百周年,在此,我们应对其艺术特色、教学方法、管理经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从中汲取营养,为今后京剧的健康发展指引方向。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看张伯驹演《打渔杀家》​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