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粹
 
 
 
 
 
 
 
 
 
 
民主剧场 梅兰芳津门首演《一缕麻》
国粹京剧   2019-04-02 09:19:20 作者:单炜炜 来源:每日新报 文字大小:[][][]

    民主剧场 梅兰芳津门首演《一缕麻》 

民主剧场旧影 

1916年,梅兰芳编演时装新戏《一缕麻》引起轰动。

 

  原名:东天仙、天宝剧场、东方大戏院、民主剧场、民主影剧院
  地点:河北7区大马路(今建国道)
  建成时间:始建于1890年
  现状:即将进行修复
  精彩一瞬:梅兰芳孟小冬在天津首次登台之地。

        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建国道、始建于1890年的民主剧场即将开始进行修缮,在未来将成为河北区和天津市的重要演出场所。戏曲研究家、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甄光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民主剧场数次更名:“尤其是在‘东天仙时代’,名角荟萃于此见证了津门戏曲史的辉煌。”

    位置好开业即火爆 只有一个观众也不回戏

        说起民主剧场的前身东天仙,甄光俊告诉记者,这是继天津四大名园之后,最早建成的戏曲演出场所。

        东天仙名称的来历,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以位置来定名的。北京梨树下戏曲课堂发起人、主讲人孙霆告诉记者,有一种说法是,天津老百姓称天津有“五大天仙”,即庆芳茶园为“上天仙戏园”、袭胜轩为“西天仙戏园”、金声茶园为“中天仙戏园”,而“下天仙戏园”则是南市荣吉街的“天仙茶园”,也就是后来的人民剧场,而此“天仙”地点在当时在河北7区大马路,位置占“东”。甄光俊说,重名的这两家“天仙”会在戏单上分别加上“东”“下”二字,“但各自的正式名称都保持‘天仙’二字。”孙霆说,东天仙一度也被称为“东天仙舞台”,原因是1900年后,天津的商业中心南移,娱乐场所也随之南移,此时新建和茶园改、扩建的戏院,大多改名“舞台”。

        甄光俊说,东天仙茶园初建时为砖木结构,舞台坐南朝北,顶端正中有镂花纹孔隙,旁边镶有“天上神仙”四字。楼上为包厢,每间可容纳8人;楼下是散座,一律为条凳。东天仙在奥租界金汤大马路西头,“归奥租界管辖,常得到领事馆、工部局以及消防队关照,又临近大安乐宫、回力球场等游乐场所,客流量大,因此开业后一直火爆兴旺。”地理条件优渥之外,更重要的是“管理”赢得了极好的口碑,甄光俊介绍,东天仙首任后台总管张春荣,原系京剧老生演员,熟行规,善经营。他要求无论主角、配角,须按戏报贴出的内容去演,即使赶上风雨台下只有一位观众,也要原戏、原角,演全、演好,绝不回戏。因此东天仙虽有些简陋,但人气很旺。

        天津是戏曲界的重要码头,甄光俊介绍,京剧早期的谭鑫培、杨小楼、荣蝶仙、刘鸿升等以及梆子的小达子、小香水、金刚钻、冯黑灯等都在此登台献艺。不少名角在天津首次登台甚至成名都在东天仙。甄光俊举例:一是京剧名丑于豹之女、女武生于紫云,14岁时就常在东天仙以演《恶虎村》里的黄天霸、《状元印》里的常遇春、《白水滩》里的莫遇奇等角色闻名,表演矫健勇猛与成年演员一般让观众无可挑剔,“她一出场,老年观众往台上送钱,让她买好吃的补身体。”还有梆子演员魏书林,以穷生戏为胜,艺名“盖七省”。甄光俊说,“盖七省”在《狄青借衣》中表现天寒地冻,浑身战栗时,两个鼻孔一吸一吸地竟从鼻孔里淌下一溜儿鼻涕,“观众看到他的表演,即便是在夏日炎热的园子里也感到寒冷。”当时报纸称演员表演是“冰天冻地穷人相”,观众感受是“毛骨悚然六月寒”。甄光俊说,后来天津河北梆子成立训练队,还请已经年过古稀的“盖七省”做教师,但流鼻涕的表演被认为不卫生不雅观,也就被删除了。

    周信芳配演新编戏 梅兰芳孟小冬天津首演在此

        很多名角在天津的“首秀”也是在东天仙,只是情况不同。

        关于周信芳大师首次到天津演出,孙霆介绍,有资料显示,13岁的周信芳在1906年“送业师陈长兴去天津”,彼时在天津还与余叔岩同台,“而在余叔岩年谱中记载却是1907年二人合作”。还有一种说法就是1908年,光绪、慈禧去世因“国丧”不许动乐,1909年周信芳就去天津搭京都双庆和班,在东天仙茶园演出,“也有人说这是周大师首次在天津献艺。”而1909年周信芳到天津东天仙,对他的意义非凡。

        在东天仙是男女同台,而且演出新戏、时事戏,14岁周信芳在这里以老生、武生演老戏,也受到会新戏极多的金月梅的影响开始编演新戏。为金月梅配演《醒世恒言》故事改编的《二县令》,还陆续参加了新编本戏《好心感动天地》《吕大郎还金定骨肉》《三侠五义》等。

        1910年,倾慕谭鑫培艺术的周信芳,由北京动身到烟台去,在天津等船时看到街上贴着东天仙的海报有其演《打棍出箱》的消息,其中周信芳久慕《闹府》一折中老谭有飞鞋上头的绝技,非看不行。当晚,周信芳才一睹小叫天绝技,“鞋也是用手接的,但是接的不同:左脚飞起,踢鞋过头半尺,鞋头向里,鞋口朝下,左手去接,捋着鞋口,用右手背接着鞋底,左手一翻,右手翻掌托鞋底,安置头上、吊毛儿演成老头入被窝。与众不同的,就是不慌迫,有次序,很自然。 ”转天,又在东天仙看其演出的《李陵碑》。

        无独有偶,梅兰芳大师不但天津首演,而且其时装新戏的天津首演亦是在东天仙。甄光俊介绍,梅兰芳在北京、上海走红后,1915年首次到天津献艺就是在东天仙茶园。他与荣蝶仙合演《樊江关》,与王凤卿合演《御碑亭》,使天津观众第一次见识到这位21岁新秀的舞台风采。翌年9月3日,梅兰芳再来此园,首演由齐如山、李释戡专为他编创的《一缕麻》。这出根据包天笑小说改编的时装新戏,批判了民间指腹为婚的陋习,天津报界给予很高评价,“这一次在东天仙,梅兰芳还演出了《宦海潮》《邓霞姑》等时装新戏。”

        1925年春,18岁的孟小冬来到天津。甄光俊说,孟小冬也是东天仙首演,一炮而红。当年6月,《大公报》赞其“不唯在坤角中独步,与现时名伶相比亦毫不稍逊。”

    艺人义举多 更名几起伏

        “东天仙口碑极好,原因是其组织了多次公益善举。”甄光俊介绍,1909年,甘肃干旱,金月梅为甘肃募捐,在演新剧《刘元普双生贵子》时,观众纷纷向台上抛掷银元,金月梅下戏请人在台柱上贴出报条“蒙诸位老爷共赏银洋20元,移作甘省赈捐,金月梅谨白”,全场鼓掌以表钦佩。金月梅本拟次日再演一场,不料腿疾复犯,为此她自掏腰包40元,一并捐助灾民。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金月梅和女儿举办义演专场,分文不取,个人另捐200块大洋,通过报馆资助给上海的罢工组织。6月,唐韵笙、鲜牡丹、碧云霞、金刚钻、王庾生等也在东天仙举办义演,上海罢工工人代表在《申报》专门刊登了给天津戏曲艺人的感谢信。

        东天仙多次易名几番起伏。甄光俊介绍,1919年,东天仙茶园由李庆发、李永庆兄弟接手,对茶园投资重修,更名为东天仙戏院,“此时组建固定班底,还创建了京剧、梆子兼学的科班,名角周啸天、梁慧超皆都从此走出。”

        20世纪20年代后期,租界的春和、北洋、天华景等戏院相继崛起,华界的老戏园受到冲击,生意渐趋冷落,东天仙降为三等戏院。甄光俊说,1931年8月,住意租界的平报社长刘霁岚出面集资,资助东天仙戏院在原来基础上拆改翻新,扩大了规模,易名为东方大戏院。1937年,东北影剧界巨商赵兰亭来津,将东方大戏院接兑到手,更名为天宝戏院,仍演京剧、评戏、梆子等。1947年,在天津社会局的全市戏院登记表上,天宝戏院经理姓名一项为赵绍亭,场内有1300个座位,在当时属于较大型的演出场所。1949年,天津解放后,由市文化行政部门接收改名“民族戏院”,后来更名为“民主剧场”。

        改革开放以后,民主剧场曾一度变成歌舞厅、影剧院。2013年,“东天仙茶园旧址”成为区文物保护单位,今年计划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得知剧场即将迎来新生,甄光俊也很高兴:“剧场一度闲置,让人唏嘘不已,”他希望这座记录着天津戏曲辉煌历史的老剧场,通过这次修复契机,能够继续为百姓的文化生活发挥更大的作用。新报记者 单炜炜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文粹
 
看张伯驹演《打渔杀家》​
“南城马连良”学艺​
周信芳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
江苏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七十年前京剧舞台上的新编戏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沪演出
梅程上海戏台记盛
徐兰沅:随梅兰芳出国演出纪实​
组班后的张君秋​
 
  热门文章
 
话说“粉戏”
梅兰芳大弟子魏莲芳
谈谈程派第三代传人
跷功:京剧里的芭蕾
《游龙戏凤》: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康万生先生原生态演唱会
3月10日空中剧院《玉堂春》观后
当今舞台上的梅派演员——李胜素
品京剧《宰相刘罗锅》
1992年至1994年梅兰芳金奖
新艳秋七十高龄登台轰动梨园界
关于余叔岩的“擞音”
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并不守旧
蓝天珠帘寨四郎探母杂谈
5月19日院梅派艺术青年人才演出
勾脸武生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